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国际推广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是解决教师问题的有效途径.英国知山大学孔子学院在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中,尝试汉语师范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证书培养模式、"校直培"培养模式、孔子学院奖学金培养模式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硕联合培养模式,为英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总结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经验,探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对于国际汉语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21世纪承担着国内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双重责任.在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界教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师的各种静态的知识储备、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动态的实践能力、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者共同作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一种专门的能力——汉语教师跨文化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汉语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正从国内走向国外、走向世界.在全球“汉语热”的形势下,国际汉语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保障和前提.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对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以及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利用SAS统计软件,对108名国际汉语志愿者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的专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通过对评分专家的访谈,研究现阶段国际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5.
平视心态在国际汉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在了解、融入当地异质文化过程中保持“自我”,有利于国际汉语教师在异国他乡的自我情绪管理,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和谐推广汉语,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最终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具体环节中教师课堂汉语使用程度、原因进行调查并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当下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学传统的延续,课堂教学要求及教师、学生自身等外在因素的制约,难以施行全外语教学,教师在讲解语法、单词、外国文化,谈及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话题时会较多使用汉语,在练习和提问时才使用外语。有为数不多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不赞成使用汉语辅助外语教学。因而,全盘否定外语教学中的汉语使用并不符合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在韩生活、工作适应现状进行描述,并选取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及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访谈,发现目前孔子学院在师资建设方面存在师资队伍组成多元化的同时面临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发展认知度较低、教学热情不足、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文化适应能力较弱、岗前岗中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管理与支持政策缺乏系统性等方面问题,因此,可以从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提升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专业认同感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完善和改进岗前岗中培训体系,优化人事制度系统改革等在内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专业化发展方面来提高韩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泰国开设汉语专业的高等学府共有44所,其中公立大学居多,共31所,其余13所属民办大学。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以及华侨崇圣大学这三所的师资队伍阵容较为强大。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中,获中国大陆高等学府的硕博文凭居多,共67名。据考察发现,他们的研究课题都集中于人文科学方面,高达77篇,占全部论文的95%,其余的均属于社会科学方面,仅有4篇。这说明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来华深造涉及中国学研究的学科范围较为狭窄,几乎都集中在人文科学的领域。再从学科分布来看,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基本汇聚在同一领域之内,即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国际汉语教师具有良好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中华文化传播力,但教师在相关的能力培训与潜力开发上仍具有很大空间。本文从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与开发理论、培训与开发系统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汉语二语教学核心要素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本文论证的支撑点。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与开发系统设计这一问题的分析,以期能够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旨在提升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培训与开发体系,力图用富有战略性和创新性的视角去阐释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与开发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汉语教学规模的快速拓展,使海内外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急剧增加。以往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研究型"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培养对外汉语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另一种是"应用型"培养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实施"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来培养汉语教学师资。这两种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养效能,但它们的培养周期较长,课程设置面面俱到,特色不鲜明,没有体现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由于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应构建以案例库为主,兼顾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实践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对汉语教师胜任力的要求已经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了,国内外对一般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也不足以揭示国际汉语教师胜任力的特殊内涵.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并收集国际汉语教师遴选面试外国用人单位招聘考官对候选者所提的问题,从中归纳总结国际汉语教师用人单位的胜任力要求.两相对照发现,国际汉语教师除应具备一般教师的能力外,还同时需要具备特殊的胜任力要求,即多元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在异文化背景下独立承担教学、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手段之一,教师有时需要通过批评学生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根据笔者收集的60份汉语自然语料,在对教师批评言语行为进行界定并分析其使用的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选择批评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旨在深入言语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语二语课堂真实语料出发,对阻碍源在国际汉语教师的汉语二语课堂自启自修型会话修正现象进行详细的描写和系统的分析,讨论自启自修型会话修正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并根据国际汉语教师实施修正行为的动机和意图对其进行下位分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聋校教师的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研究以健听教师与听障教师为被试,采用视频-图片匹配范式,以汉字、词语、语句为材料,测量不同被试汉语唇读理解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发现:1)聋校教师汉语唇读理解语言级别的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词语、语句、汉字,反应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词语、汉字、语句;2)健听教师汉语唇读理解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听障教师,反应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听教师相比,听障教师汉语唇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聋校教师的汉语唇读理解能力受语言级别的影响明显,具有汉语唇读理解词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回顾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句子顺序的研究.介绍了鲁川先生对汉语句子顺序的研究成果,但他对"预计"理论尚未展开充分的讨论.我们引入"预计度"使汉语句子顺序的规律可在"预计度"理论中得到统一的解释.并阐发了"预计度"在汉语语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汉语话题标记问题进行了讨论,修正了"有标记话题"和"无标记话题"概念,提出标记一定要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即应是形式标记这一观点,并根据汉语的实际归纳出六种话题标记,还对汉语话题标记叠用和同现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汉语话题标记是汉语话语结构中的一个特殊成分,对它的研究,为汉语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觉.  相似文献   

17.
在韩国中学教育中,汉语(韩国称为中国语)教学蒸蒸日上。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籍教师到韩国中学教汉语。看似很简单的教学,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中国籍教师要展示出中国人的魅力及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由中韩两位教师共同进行的协同教学,在操作上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方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语方言是国家语言资源之一,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的语言资源中,就书面语说,最大规模的是古代和现代的汉语通语;就口头语说,有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据2004年12月26日公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是53%,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86.38%.  相似文献   

19.
促进中职学生汉语成语积累,提高中职学生运用汉语成语的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文章展示了为提高成语教学的效率,丰富学生成语积累,提升学生成语运用能力而探索出的五种汉语成语教学方法:逆流而上索源法、"十面埋伏"包围法、系联集群法、拨乱反正法、返璞归真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实践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应结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重点建构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模型,加强培养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的外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