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不同语言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出版”一词在中国与欧美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出版”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书籍的印出,二是印出后使之流通,分别强调的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不同环节,涵盖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欧美,“出版”一词只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公之于众”,也就是发行。因此,“印刷”与“发行”是出版的两个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当代出版理念与出版思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策划为基石和高起点建构的当代出版七大创新文化理念 (出版策划、出版产业、出版市场、出版效益、出版精品、出版品牌、出版国际化 ) ,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编辑思维活动形式和优化的出版行为 ,而且还是中国当代出版思想体系建设和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这一出版理论品牌和出版思想品牌的形成 ,体现了出版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认真探索的精神。当代出版思想体系充满着哲学的辩证关系 ,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从而为增强出版创新提供了一种深层的发展动力和智力保证 ,推动着出版整体的优化升级和优质高效。建设当代高品位的出版思想体系 ,要坚持道德和法治两手抓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法制化”视野对“互联网出版”概念的活动主体、活动对象、活动过程、活动处所、活动客体、活动目的等诸要素加以分析,认为“网络出版”需要多部门、多法规齐抓共管,在得到司法保护的同时应该得到行政保护、技术保护、社会保护,其媒介法制化管理是其产业法制化建设的关键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语言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出版"一词在中国与欧美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出版"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书籍的印出,二是印出后使之流通,分别强调的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不同环节,涵盖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欧美,"出版"一词只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公之于众",也就是发行.因此,"印刷"与"发行"是出版的两个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这一“转向”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出版活动中:新潮社“文艺丛书”和《语丝》对不同的文学观念还有所包容,《骆驼草》则是一份同人刊物,体现了对文学政治化、商业化倾向的反拨和对纯文学的坚守。周作人文艺思想的“转向”与他的文学出版活动,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趣味化、轻松化写作力量和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生成的两个直接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某种出版技术、载体被选择,是体现不同社会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大量的技术争论的结果。从“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入手,提出中国出版印刷技术的早期阶段——刻写出版阶段的技术变革及发展与社会存在互动关系:以史实为依据,论述出版技术演变与载体更迭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在华天主教传教士出版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中文书籍。天主教会为对这种出版活动进行管理,引入了欧洲的书籍检查制度,并根据中国传教区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变通。进行预防性的版前审查和发放印刷许可几乎构成了教会出版管理活动的全部,前期的管理由设在印度果阿的教会法庭执行,后期的管理则由在华传教的修会执行,措施逐渐走向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近代才出现"出版"这个词语概念,但是中国实际发生的出版活动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间曾出现多次重大变化。出版活动的变化不仅有其内在原因,也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概念已经是不同以往的"大出版"了。新媒介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但新媒介往往是对旧媒介的补救和改善,新旧媒介会在相互融合中重新获得生态平衡,内容资源的跨媒体(全媒体)出版、数字复合出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亟需培养大量适合融合媒体和数字化出版需要的编辑人才,以不断满足广大受众对于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的需求,出版教育的模式也要随之改革。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理性的活动,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出版活动同时也是经济活动,不能没有经济理论的指导。出版经济学的建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构建出版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版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和出版经济活动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在出版经济学的研究中,如何紧密结合出版经济活动的实际,核心是要把握出版物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这个特殊性;出版经济学的尽快成长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出版业实现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这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出版道德的先进性与出版双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作为出版道德的参照系 ,讨论了出版道德的内涵及先进性。对出版道德与出版效益关系的研究还表明 ,出版道德既与社会体制道德性保持一致又兼具文化德性、教育德性和市场德性 ,同时出版道德在出版实践中又有其道德子系统的自身完整性 ,也即独特的“善”的法则和内容。出版道德对出版效益的影响方面 ,既作为一种生产力在复杂的出版关系中转化为一种互动的信用并构成产生效益的必要资本因素 ,同时出版又以其产品的“文化价值”的特殊性在传播道德 ,使得出版成为道德的出版。出版道德与道德的出版成一种因果互动关系体现在出版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新武侠和言情小说热潮的出现,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它与下列几个方面有关:1.剿灭出版文化的“文化革命”;2.国家出版政策的改革;3.中国的市场经济大潮和出版单位的放开手脚;4.群众文化水平的相对低下。凡是现实的,总有它的合理性。从出版文化的高度看问题,中国历史上又何曾有过哪怕一本书,是白出的呢?古往今来的任何书籍,都已经以文化精神的泛化状态,溶解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时期正是中西文化不断冲突、整合的特殊历史阶段。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清政府通过成立专门的翻译机构,系统地出版介绍和传播西学。这些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都发展成为晚清重要的西学传播中心。洋务运动时期的英语翻译和出版活动成了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促进和推动了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中国传统的思维和语言方式的转变。同时,洋务运动时期的西方科技图书的译介出版活动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出版学识论     
本文论述的是比照编辑、发行专业的微观出版。这一学科长期以来被人忽视 ,“出版无学”论和“出版等于印刷”就是这种情形的反映。其实 ,微观出版有其独特的学问。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探究出版之学已成为客观的必然。出版人才是出版学识得以发展的根基 ,应当重视出版学识及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古代抄书活动是书籍出版活动的萌芽。出版编辑活动在雕版印刷出版活动中发展成熟。出版编辑应是在古代雕版印刷出版活动之前的抄书活动中产生的。从古代“佣书”者的文化背景和佣书活动的史载中,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400万字的宏大篇幅、8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历经八年磨砺,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出版通史》(九卷本)近日正式出版。2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举行出版座谈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通史》总顾问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邬书林、阎晓宏等出席。  相似文献   

16.
人类出版经历了从硬质出版、软质出版到虚拟出版的三大历史阶段。拟对虚拟出版进行概念的辨析和界定,认为,虚拟出版分为早期声光电磁的萌芽阶段、计算机革命的发展阶段、数字出版的当下阶段、人工智能出版和大脑意识出版的未来阶段等四个阶段。借助两条线索及其双向互动,来考察虚拟出版时代出版与阅读之间的新型关系:一条就是技术驱动下出版载体和出版技术的不断革新;另一条就是出版接受者即人在阅读场景、阅读行为上的流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不变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在虚拟出版时代,从人类阅读“姿态”、人类与出版符号之间的关系,去发现人与出版二重变奏的特殊景观。这一特殊景观的探索发现,将为未来人类文创事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网络出版是伴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电子网络出版的探索阶段 ;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阶段 ;网络出版与多种媒体大融合形成所谓“大媒体”的阶段。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在载体、传播型式、传播工具和手段、功能、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范式 ,目前出版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在日本的小说出版活动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流亡日本以后,除了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以外,他对小说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他主持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以及他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上,他连载了大量的翻译小说和创作小说。这些小说的出版活动,虽然时间不长,距国内市场甚远,数量也不多,但是促成了小说与定期刊物、与铅印洋装技术的结合,确立了近代小说出版的基本规范,并带动了中国小说出版形态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本文即着重梳理梁氏在日本的从事小说出版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文库的编纂情况,同时探讨了“文库”一词的起源、最初的含义及文库与丛书的鼻同。木文作者认为.“文库”一词的原始意义是图书馆,后来由图书馆逐渐演变为出版物的名称。文库与丛书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指系列出版物,文库仅更显示出一种综合性而已。与丛书相比,文库出现较晚。在中国,文库本的出现与现代图书馆运动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出版策划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崭新出版观和新实践形式 ,其发展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当代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 ,并体现着和反映着出版产业的进步程度 ,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促互动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 ,出版策划学说理论的创建 ,是我国出版理论创新和出版产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 ,只有正确认识出版与策划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在实践中来拉近出版与策划之间的距离 ,才能释放出策划的巨大能量 ,创造出新的出版价值 ,形成各具特色的出版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