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年三十,正准备做年夜饭时,煤气没了。我赶紧给煤气公司打电话,电话刚接通,却被妻子按掉了。妻子一脸神秘地说:“今天不能充煤气。”“为什么?”我满腹狐疑。妻子一本正经地说:“你想想,‘煤’和‘霉’谐音,今天是大年三十,正好煤气没了,预示着来年我们定会大吉大利,好运连连。如果你今天充煤气,不是要把‘霉’气带回家吗?我们明年的日子还不是倒霉透顶。所以啊,这充煤气好歹也得过了年初三。”“嗨,你还信这个?”我拉开妻子的手,继续打电话。妻子急了,“你真要打,我就跟你急,要是我们明年谁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看着妻子又哭又闹的…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母亲“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二、关于“五四”“我常常说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单数“我”、“你”、“他”都有其相对应的复数形式,那么,第二人称单数敬称“您”有没有“您们”这种复数形式呢?林祥楣先生认为“书面上虽然偶尔也有人用‘您们’,恐怕不能认为是合于规范的。”吴洁敏先生认为“因为‘您’本是表复数的,所以不能用‘您们’,只能说‘您俩’、‘您几位’。”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虽认为“‘您们’是第二身复数敬称”,但又说“应提倡用‘您几位’、  相似文献   

5.
老爸自从退了休,就天天奔居委会跑,敲锣、打鼓、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老妈对老爸说:“老头子,以后我就甭给你做饭了,你就‘长’在居委会得了。”老爸笑:“那不叫‘长’,应该说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老妈把眼一瞪:“我说是‘长’就是‘长’,别跟我咬文嚼字儿的!”老爸挤挤眼:“你倒想咬想嚼呢,只怕崩了‘牙’……嘿嘿。”  相似文献   

6.
我悄悄地问语文:“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漫步花草中’,是一种浪漫之美;‘游戏雪地里’,是一种欢乐之美;‘帮助孤寡老人’,是一种奉献之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之美……语文之美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7.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8.
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训诂释义与辞书的释义有两个明显的差别。一是训诂解释的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词所显示的具体意义,而“词典”所解释的却是从词的具体义中抽象出来的概括义。如《说文·支部》“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土’,《传》曰:‘裂也’。‘彻我墙屋’,曰:‘毁也。’‘天命不彻’,曰‘道也’。‘彻我疆土’,曰:‘治  相似文献   

9.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0.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11.
魏城 《华人时刊》2006,(3):76-77
“英国怎么这么多‘屎壳郎’车呀?”这是首次出国的老同学老齐与我在伦敦久别重逢时说的第一句话。老齐说的“屎壳郎”车,指的是那种又小、又简陋的省油型车,相当于中国人说的“小排量车”,我也经常在伦敦街头看到一些人高马大的白人男子蜷缩在这种小车中,旁若无人地招摇过市。“‘屎壳郎’省油啊!”我应付了一句,试图换个话题:“除了‘屎壳郎’,你对伦敦的其它印象如何?”“其它的印象也是‘屎壳郎’满街跑。英国街上的车,远不如中国大城市的车气派。”老齐还是不依不饶。  相似文献   

12.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此后人疑‘陶生’二字不类而妄改也。……今据渊明《饮酒》诗云:‘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下  相似文献   

13.
台湾得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一九七八年,周维衍同志在《历史研究》第十期中撰文认为“早期台湾的名称最先是‘岛夷’,尔后则为‘雕题’、‘东鯷’;再由‘东鳀’演化成‘夷洲’。前三者音近意通,是以‘人’为本义;‘夷洲’则指‘地’而言,都是今天的台湾。”我以为三者都非台湾早期之名称。《禹贡》的“岛夷”不是台湾,亦非指岛居的夷人最早提到“岛夷”的是《禹贡》,有两处提及:一在冀州,“岛夷皮服”;一在扬州,  相似文献   

14.
赵纪彬先生在《论语新探·释人民》中,对“人”、“民”两字用了不少篇幅,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论语新探》第三页)。又说:“‘民’是奴隶阶级,‘人’是奴隶主阶级。”(《论语新探》第二十六页)等等。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结论,有的学者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有的也作了一些与此不同的阐述(见《郑州大学学报》七八年三期三十八页)。但是有的同志,至今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来引用。我在《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一文中曾说:“孔子的‘爱人’是泛指,有普遍意义,不是指特  相似文献   

15.
1.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三人称代词“其”虽然有时在句子中实指发话人“我”,但是不能翻译成“我”。这是“语用上使用方法的活用”,可在注解中说明其语用义,如翻译成“我”,便失去了这种特殊用法的语用意义。从常见例句看,“其”指代对话中的受话者‘你’或‘您’”的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柴静 《可乐》2010,(9):26-27
一上出租车,师傅看我上车的地儿,跟我侃:“跳舞去啦?”“没。”我懒得跟他聊。他没话找话:“你知道北京第一个迪厅是‘JJ’吧?那时,我们跳韩国那个‘××舞’。”  相似文献   

18.
盛夏暑热,无心读书,到一位老教授家串门。进屋后发现写字台中央摊着文稿,旁边散着几份学术刊物,看样子他人正忙。不便打扰,即欲告退。老教授却执意要我坐下喝杯“龙井”,陪他休息会儿,我只得从命。老教授从学生的毕业论文说起,谈到社会上的“下海”风。他对目下的全民经商特别是学人“下海”很不以为然。认为“商家在‘商海’弄潮,学人在‘学海’苦读,原是社会分工;车走车道,马走马道,文明进步的社会是有序的社会。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末了他还说:“别人‘下海’或是‘上岸’那是人家的自由,咱管不了,不过,我这辈子是下不了‘商海’也不准备去下那个‘海’了。”  相似文献   

19.
笑语连珠     
三个同学在一起讲自己的妈妈。甲:“我妈妈在家里干活快。一打碎了碗,爸爸就说:‘我的祖宗啊!’”乙:“我妈妈个子高,在街上谁见了她都说:‘我的天哪!’”丙:“夸我妈妈的人更多。我妈妈体重二百多公斤,所有人见了她,都大声说:‘我的妈呀!’”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借了人家的钱,却想赖账。债主来找他讨债,他却说:“学者们说了,昨天的河不是今天的河。那么,昨天的‘我’肯定不是今天的‘我’了。也就是说,借钱的‘我’不是现在的这个‘我’,所以我没理由还你的钱。你去找过去那个借你钱的‘我’讨债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