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笔者通过尝试更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制度桎梏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阻碍,而制度变迁则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嬗变的重要解释变量的基本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消除制度桎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林业管制放松视角,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利用广东省林业经济相关数据,实证分析经济环境变迁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木材市场环境的改善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尽管制度因素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却显著地激发了农民的林业生产积极性,突显出对林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 ;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4.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提高生产要素的素质和效率 ,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需要经济体制的转变相配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紧迫性 ,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是我国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是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经济 ,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深度市场化改革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资源紧缺与资源低价、低效利用并存的现象,指出这是人为扭曲资源价格造成的。其形式是政府价格管制,实质是公共领域的租值耗散。通过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分类,阐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制度安排引致的,而制度变迁的长期性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政府推动制度强制性变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产权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选择,它具有价值性、可分割性、历史延续性、国际分配性、经济相关性特点。从环境产权对经济增长内在作用机理上看,私有环境产权因其激励功能,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外部不经济负效应,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公有产权越“公”,对经济负效应越大。环境产权细分是确定有效环境产权制度的前提。在治理环境观念上,应变单纯依靠政府治理向国家、集体和个人多主体治理转变。环境产权代际分配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角度看,还是从伦理角度看,都是必须的。环境产权是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的宏观动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是由许多因素推动的,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结合中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制度体制因素、物质生产要素,技术、产业组织与结构来进行分析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维度,基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的分析,从资源配置效率与微观生产效率层面选取影响因素,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引进、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因素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区域差异,空间异质性因素为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空间一致性因素为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安排,因此,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逻辑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北部六省份在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收入分配格局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四项宏观经济制度方面发生了重大改进。基于这一事实,文章设计并实现了对此四项制度变迁的量化,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测度了四项制度变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率和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视角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引入一个多维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变量,将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2000-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形的曲线关系,并不是目前诸多文献认为的简单正相关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单的评论。从理论角度来看,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鼓励知识创新、增加知识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开放条件下,东道国政府提供适度且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可以增加FDI的流入量和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从实证角度来看,国内外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受到一国的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 ,在政府经济职能重新定位过程中 ,我们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产权保护制度、限政政府模式、社会风险承受能力。建立产权保护制度是政府经济职能重新定位的出发点 ;构建限政政府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要求 ;以改革促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而提高社会风险承受能力 ,是为改革提供稳定社会基础的必经之途。按照这三方面的要求来创新政府经济职能 ,就可以使政府的经济职能基本上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它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进程,既取决于民营经济追逐利益的内生动力,也处于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刚性约束之下。在我国由政府所有、领导的媒体体制下,行政指令通过社会意识形态化的媒体传导,相应体现为某种社会舆论的变化形成。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民营经济与社会舆论强烈的互动关系仍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厘清自身社会职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我国大众媒体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经济增长的增长的源泉来区分经济增长方式,是世界上的通行做法。基于对环境及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把环境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之一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及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缺陷和不足,进而研究了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在实现我国环保型经济增长方式中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包容性增长理念下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理念作为我国未来的执政理念,也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经济法应在"包容性增长"理念指导下,通过对经济法律制度的精心设计,突破农民利益产生与权益维护的双重困惑;通过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实现利益共享与权利平等的目标追求,从而构建起更完备的农民权益经济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私有财产权是保障人权、建设法治的基石,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私有财产权保障构成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限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中高速和质量型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解决中国经济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也就是经济结构再平衡,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保障,也是中国多年来致力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经济结构再平衡有赖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持;经济长期发展和增长周期延长,才能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结构再平衡提供时间、空间的回旋。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契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再平衡,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和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阶段性特征变化的现实描述和理论刻画,其逻辑起点和基本事实是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增速的回落。经济增速回落是外生冲击、结构变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从周期性因素、增长潜力和结构变动等3个方面解释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成因,分析其产生机理,并认为:要对经济增速回落保持平常心,重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释放新的制度红利,进而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