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引人注目,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地区方言材料出发著文探讨。论题搜集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字229个,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讨论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以期提供更多的闽语文白异读的材料,便于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引人注目,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地区方言的角度著文探讨。论题搜集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字229个,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讨论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以期提供更多的闽语文白异读的材料,便于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福州话的文白异读,虽不及闽南话那样普遍、大量,然亦值得重视。据笔者初步调查统计,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汉语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单字三千六百多个中,福州话有文白异读的便有三百二十多个字,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弱。此类异读字,基本上是一个文读音对一个白读音,少数字也有二个以上白读音的。此一现象不仅福州话存在,属于福州话系统的闽东各地次方言土语也存在,只是语音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已。福州话文白异读,对深入探寻福州话演变的历史层次,考察古闽语的分衍流变,乃至于上古音  相似文献   

4.
从常州话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文白异读的主要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常州话的文白异读现象。普通话中改变了古音而常州话仍保留了古音的字,在常州话中往往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书面色彩较重的词或新产生的词及外来词语往往说文读,反之则说白读。  相似文献   

5.
<正> 陆澹安先生《小说词语汇释》(以下简称《汇释》)再版以来,先后有白维国《〈小说词语汇释〉误释举例》(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张鹤泉《小说词语释义辨误》(载《中国语文》1985年第5期)等文指出了其中一些失误。此外,证之以云南方言或小说中的其他用例,尚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一、新妇李荣先生在《谈谈方言研究》(见《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2期)一文中曾举例说明南方二十八处方言称“新娘子、儿媳妇”为“新妇”,这二十八处方言都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吴、粤、闽方言区。据此,李先生说“北方说‘媳妇’不说‘新妇’。”李如龙先生在《论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见《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一文中说:“中古时  相似文献   

7.
第1期海南研究论黎族文身的伦理隐喻……………………………………………………………………………郑小枚(1)海南历史上的“木棉”名称考………………………………………………………………………邓玲(8)海口方言的文白异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文白异读等方面详细整理了缅东果敢话的语音系统,并与昆明方言作了比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果敢话和昆明话的音系差别不算太大,但果敢话的音系比昆明话的稍为复杂一点。但两者之间有差别的地方能整齐对应。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厦门话的文白异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了。罗常培先生在他的《厦门音系》里说:“各系方言的读书音跟说话音往往都有些不同,但是很少像厦门音系相差那么远的。厦门的字音跟话音几乎各成一个系统,所以本地人发音时特别要声明‘孔子白’怎么读,‘解说’怎么读。这一点要算是厦门话的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西昌方言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文白异读(文/白读:我,[?o314]/[?a 33];你,[li314]/[?ia33])为研究对象,分别归纳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文读、白读的使用情况,总结相关语法规则,发现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文读使用范围均比白读广;此 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文读的起源均与四川话(西南官话)的基本语音规律一致,而白读的起源与语言接触,特别是北方方言 和南方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有关。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文读使用范围较白读广的原因以及语言接触如何产生出文白 异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泰方言的吴语底层及历史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泰方言历史上属吴语区,至今还蕴藏着丰富的吴语底层。文章论述了通泰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明初大批苏州移民迁移江淮之间给通泰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指出了两种方言在声、韵、调方面跟北方话相区别的现象,通过对通泰方言文白异读字的分析,勾稽出吴语底层音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虞西话"大"字异读现象的微观分析统计,指出"大"字异读分为文白异读和借词异读,此外,部分白读词还出现了新旧异读."大"字异读的内在规律是:第一,不同但相近的外来音经过音系自身的调整在受影响的方言中以一种音而不是数种音来表现;第二,外来音通过词汇扩散的形式渗透到本地音中;第三,语音转变遵循从外来词汇到本地一般词汇再到本地基本词汇的规律,在年龄分布上,有着从青年向中年、老年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文白异读的处理上,《汉语大字典》“差”字的音义有以下两点不足:义项缺漏,例证与音项不合。通过几部字典的比较,指出当前字典里文白异读字处理上的不足:注音不统—。并指出:现在的文白异读字是个封闭的词群体,数量不多,宜标明<文><白>之别。  相似文献   

15.
方言存在异读是一种普遍现象,从歙县许村方言[1]的实际情况看,其异读情况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白异读,二是元音内部屈折变化,三是变调,四是在语音发展中产生的合音现象.而音变则是在语流中由于音节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语音变化,从许村方言看,主要是清入与平、上、去三声结合而产生的变化.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异读,是与异读有本质区别的语音变化形式.对于这两种现象的研究,对于揭示方言语音与中古音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方言语音内部元音的屈折变化的研究,对于中古汉语是否存在形态变化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总目录     
文学、语言古诗探秘三题 “臣”字新论略论厦门话量词福州话文白异读探讨浅评英国浪漫诗人柯勒律治名诗《忽必烈汗》万叶假名与闽南方言的音韵比较及其意义词义弓1申方式初探荀子“辩说”思想探胜谈谈二十世纪西方莎评的儿种流派从陈涉进世家看司马迁纪事实录史笔《诗经》成语的语法结构分析《莎非女士的日记》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汉字功过评说阂南方言中的上古汉语残余严羽‘玲咏情性”说发微苏轼的“士气”论宋代学风变古中的《诗经》研究论《现代》诗派语言的粗关性原则 史学试论日本大皇“万世一系”的统治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对东南亚…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语等级大纲》为基础,考察留学生汉语异读词读音情况。调查表明,中高级留学生异读词读音的难度排序几乎相同,并指出对文白异读类及语素义差别不大的异读词可以考虑从简、从便的简化原则,减轻学习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文白异读”§1·1传统上对文白异读的看法:章太炎最早发现了汉语方言中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他曾在《新方言·序》中提到文言俗语的读音不同,他说:“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俗语犹不违古音者;有通语既用今音,一乡一州犹不违‘唐韵’者;有数字同从一声,‘唐韵’以来,一字转变余字则犹在本部,而俗或从之俱变者: 远陌纷错,不可究理.”也就是说一方面文读音反映的是中古的唐韵,白读者反映的是上古音;另一方面文读音反映的是中古的唐韵,白读音反映的是今音.这里,章氏实际上提出了语音上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一明沈德符认为《金瓶梅》第53至57回系“陋儒补以入刻”,其理由之一是“时作吴语”(见《万历野获编》卷25“金瓶梅”条)。朱德熙先生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一文中,为此寻求了一些语法方面的根据,其中之一是第57回有两处用“子”作动词后缀: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关于阳谷方言儿化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阳谷方言儿化现象的理论分析仇志群1985年《中国语文》第4期刊载了董绍克《阳谷方言的儿化》一文,该文描写了阳谷方言丰富多变的儿化形式,引起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注意。有些人试图从理论上对阳谷方言儿化现象做出解释。较早的有LinYenhwei(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