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小泉改革”与日本自民党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小泉首相“改变自民党”的口号,本文以日本自民党重建为研究视角来探讨“小泉改革”的内容与影响:首先,否定派阀政治、变革利益诱导手段的“小泉改革”对典型的自民党支配体制产生了冲击;其次,日美同盟框架下的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以及修宪进程加速,意味着“小泉改革”扩大了自民党政治理念中的“国家主义”内涵;最后,“小泉改革”在广大国民中所获得的积极评价与支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民党的国政选举业绩。  相似文献   

2.
法律推理过程包含着权力与利益、应然与实然、确定性与妥当性、客观解释与主观解释、逻辑与价值、语言与事件、思维与表达、认知与行动等诸多矛盾.在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自然法学与分析法学、实证主义与现实主义、分析哲学与经验哲学的碰撞中,法律已经由文本所体现的规范层面转向法律施行的实践层面,法律推理已经由“逻辑独白”位移到“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环境保护部门权力升格和机构独立为核心的改革无法破解机构过多、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等体制难题。在“大环保”理念下,“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是超越传统改革路径,优化环境管理结构的基础。组织结构、生态系统管理和外部性是环境大部门体制设计的理论逻辑;国外成功的整合模式和国内多样性的地方实验成为环境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经验逻辑。理论设计和经验做法能否采纳取决于政治逻辑下平衡权力和利益的考量。一般而言,中央层面的改革,更多地遵循政治和经验逻辑;地方层面的整合更有可能采纳经验和理论逻辑。渐进式改革应给予地方多样性实验空间,以便实现环境大部门体制改革三重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双轨制”和公股上市流通问题。刘晓兵在《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第5期著文指出,我国股市中“双轨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定价规则的“双轨制”,即国有股、法人股等公有股实行计划定价,而社会公众股实行市场定价;二是流通权的“双轨制”,即国有股、法人股等公股的非流通性与社会公众股的完全流通性并存。定价规则的“双轨制”是流通权“双轨制”的基础,因此要彻底解决公股流通问题必须废除“双轨制”,从改革股票发行体制和改革股票流通体制入手,实现国有…  相似文献   

5.
1985年的日元升值,为“日本模式”敲响了警钟。不仅“后发效益”已经消失,连最后一个优势一一日元低汇率出口竞争力强的优势也已经消失。已经是资金过剩的日本,由於日圆升值而骤然倍增。日本本应该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宽松的经济环境,对“日本模式”进行重大的甚至根本的改革。但是“政、官、企”铁三角关系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进行认真的改革,其中特别是涉及到官僚的利益。而以业务次长为首的官僚是最稳定的和实际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的力量。他们一般都是精通专业、熟悉政策、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型官僚,是他们在管理金融机构及其他企…  相似文献   

6.
WTO体制下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着许多“变”与“不变”,突出表现在法治建设应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变”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不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变”与坚持为民、便民服务的思想观念的“不变”;各级司法机关按WTO规则和我国法律处理涉外案件的“变”和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的“不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变”与“不变”,努力搞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五次用到“关键”一词来阐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方向、基础、内涵与保证,勾勒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施工路线图”。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关键的方向是坚持党的领导;立法先行,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立足于人民的利益;依法治国能否做到关键在于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推进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代初,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文坛产生了《乔厂长上任记》等典型文本。但随着文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前的“舌战群儒”和“过关斩将”等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深入描写变革的需要。此时,宗族观念作为改革的难题被重视起来,农村和地方的资源也被作家越来越多地汲取。随着传统伦理和文化开始被正视,人性被放置在历史中进行考量,人心变革书写开始更多地取代政策、体制变革的书写。外部变革渐渐成为背景,而“人”作为主体越来越被关怀。在这个过程中,以韩少功、贾平凹、张炜为代表的作家悄然完成了从“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时就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其鲜明特色是:精减政府机构,建立平等竞争的游戏规则及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巩固改革。其经验和教训是:敢于向“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刀”,“先立规矩后办事”,改革应尽可能地自上而下。在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中,海南的超前改革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已经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则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也是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权”的核心所在。武汉市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体制机制创新包括: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创新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金融创新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作为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特定的概念,其思想内涵在发展历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章主要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这一根本的思想转变入手,分析论述其转变的过程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好让不争"是《镜花缘》君子国里极力加以渲染和"雅化"的道德模式,其最核心、最集中的东西是通过一些"交易光景"展现的。通过对书中几处"交易光景"的解析,认为"好让不争"实质上已变成了"因让而争",这样"让"也就被自身所否定,变成了"不让",虽不是惯常的损人利己性质之争,而是损己利人性质之争,然损己利人与损人利己本是出发点不同,但最后都落实到一个"争"字上,这个"争"字从本质上讲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一己之私而争,都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德要求,于是道德异化为不道德。只不过一是为自己的精神利益,一是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形成君子国里的道德悖论。从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是格律诗向自由体的转化 ,而闻一多提倡的“格律诗运动”是从自由体向格律诗的转化 ,二者是逆向而行之 ,但他们的诗歌主张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的 ,留给后人很大的影响。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就是诗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陈亮的“义利双行”是基于他对“王霸”的认识展开的。他辨析王霸之道的用意在于完善其事功理论,并在“至公”的前提下混同王霸,进而提出“立心之本在于功利”的主张,肯定了利欲的合理性。陈亮与朱熹之间,由王霸之辨到义利之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三代、汉唐而展开的,但究其本意,又绝非为古而古,而是想通过历史的得失,探讨立身处世的道理。朱熹崇义绌利,义利不两立。陈亮则以王霸并用为出发点,主张有利方有义,无利则无所谓义,因而义利双行,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赵茜 《南都学坛》2004,24(6):42-44
《天工开物》作为一部科学巨著,不仅包含着许多科技思想,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编撰思想。其一是求实原则,其二是创新原则,这两个原则贯穿于全书始终。对《天工开物》编撰思想的研究,为现代科技书刊的编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巨大张力只能通过更新发展观念,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以消解。制度的规范引导功能决定了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关健在于制度创新。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凝聚社会力量、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从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并在一体化进程中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方案,落实到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和家庭,为武汉城市圈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国新电影"与中国电影"新生代"的平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新电影"和中国电影"新生代"二者尽管外部形态迥异,但却具有相通的内在旨趣,即都呈现出边缘书写和主流皈依的分化态势.而大致相仿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创作主体选择的个性化则是导致这种创作状况的主要因由.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期刊"双效"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研究,厘清了河北省期刊"双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传播学、出版学等理论,对河北省期刊"双效"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规划.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汉族主体与清廷权威,民族诉求与民主诉求,保存族粹与借鉴西方之间的矛盾是"大民族主义"的主要缺陷."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  相似文献   

20.
志愿精神始终与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高尚的道德情操表象让世人无暇怀疑其得以维系的个中缘由,笔者从真实还原的角度对志愿精神进行了剖析,认为志愿精神是“无私”与“有私”并存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