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秋雨是“学者型作家” ,其散文为“文化散文” ,这已成评论界的共识。也就是说 ,他在倾吐一种深沉的文化感受的同时 ,赋予其散文以浓烈的学术品格。当然 ,这两者如水乳交融 ,妙合无痕地化成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之间。若将其纳入一种理论的框架中作整体观照 ,我认为用桐城派大家姚鼐所论“考据·义理·辞章”之观点比较合适。这不免有流于寻扯名词以硬性套入之嫌 ,但无庸置疑 ,二者确有暗合之处。且余秋雨国学根基深厚 ,“桐城派”又为中国古代散文的殿军 ,名噪一时。受其或潜或显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最近几年,徐治平关注生态问题的散文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散文生态话语呈现不断强化的态势。他散文的生态话语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传声筒”,而是表现为人文关怀、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梁向阳先生有着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发展流变的学术自觉。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从“区域”、“时代”、“人”这三个彼此交叉又能够各自独立存在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论,以时代发展对散文的影响为经,以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人”的遭遇为纬,描绘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散文史构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散文史观,为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构筑了一个“区域散文研究”方法论系统。  相似文献   

4.
三国的董遇,家境贫寒,但他酷爱读书,善于利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宋代的欧阳修,当官终日政务缠身,但他能够抓紧利用“三上”的零星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以此构思文章,终于成为有名的散文家。宋代学者朱熹讲究“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6.
作为精神世界的文学表达,林非散文饱含了“精神”的质素,并在作品中起到关键和枢纽作用.林非散文不仅“精神”富足,更有“精神”的方向、厚度、品质和高度,它能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进行新的创造和艺术的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高标和亮色.具体而言,林非散文经过长久的沉潜、育化、琢磨和冲击,在传统与现代、小我和大...  相似文献   

7.
散文最要紧的是表达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就极具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散文感人至深,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人们崇尚真、善、美,而朱自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求“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既是他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也是他艺术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文作家与作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是吴周文继《杨朔散文的艺术》之后的又一部新著。作者长期从事散文的教学和研究,在文艺大观园中他专注地选定散文这枚“酸果”,用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及哲学识辩力加以“咀嚼”、吟味、酝酿出缕缕芬芳。这部洋洋二十二万言的论著就是作者奉献给读者的一瓣心香。本书着眼于展示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历史风貌,披沙简金,粹选出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的十二位名家及其代表作进行纵横观照、论析,营构成一座“笼天地于形内”的  相似文献   

9.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二法;提倡“法古”,同时重视文学的时代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化散文近年颇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文化散文的三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地域本位”、“民族本位”的比较分析,指出文化“大”散文应是文化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第一本散文集.由于其影响深远,也为了称叙方便,缘缘堂主人此后虽有《缘缘堂再笔》等散文随笔集问世,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已将“缘缘堂随笔”看作是丰子恺散文的总称或代名词了.丰子恺散文具有独到的情韵,有如醇酒,历久而弥香.有人评他的散文,认为胜于他的漫画和书法.“缘缘堂随笔”取材极其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的  相似文献   

12.
杨朔是一位对散文颇有建树的作家.他的《雪夜遣怀》诗云:“四山风雪夜凄迷,夜色浓中唱晓鸡.自有诗心如火烈,献身不惜作尘泥.”他怀着一颗“诗心”,把散文“当诗一样写”.在散文集《海市》序中,他说: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最近几年,徐治平关注生态问题的散文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散文生态话语呈现不断强化的态势.他散文的生态话语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传声筒",而是表现为人文关怀、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以其风格卓异的散文创作而堪称一代大家.他的散文批评理沦亦不遑其后,在现代批评史上也是需要涂上一笔重彩的.他提出“言志”这一传统审美批评范畴,用以衡量中国现代散文,以旧瓶装新酒,在传统意蕴的基础上,赋予其现代的内涵,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周作人的散文审美批评理论的重要透入点.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在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不懈地在散文园地里耕耘。他用血汗灌溉和培育了一批佳花。可是,直到今天,人们对他的散文仍然是评价不一,大相径庭。赞扬者有之,认为叶老的散文“风格谨严”,“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具有“特有的风致”,可作为一般的高中学生“作散文的模范”,等等。批评者亦有之,认为叶老的散文“没有出类拔萃的作品”,“他写的散文数量不少,但是佳作甚少”,说他的散文“好处是平稳,缺点是平庸”,等等,分岐竟是如此之大。而叶老本人对于人们怎样评价他的散文,似乎也极为关注。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出版社争相出版:五四以来的作品选集,  相似文献   

16.
散文的取材范围广泛,写法不拘,似乎很好写,实则不然。王国维曾说:“散文易学难工”。要初步学会下围棋是很容易的,要棋艺精深可就难了,写散文和下围棋颇有相似之处。在各种文学艺术门类中,绘画有色彩,音乐有旋律,舞蹈有姿态,雕刻有形象,诗歌有节奏,小说有情节,而散文则毫无凭藉。在一定意义上说,写一篇好散文,难度超过写好一篇短篇小说。一位当代的名作家曾说过,他一天可以写上好几千字的小说,但常常还写不出五百字的散文来。其难可知。写散文要有真功夫才行。这里所说的真功夫,指的是有相当深邃的观察力,相当的思想穿透力,相当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7.
王尧一直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建设有浓厚兴趣,并且选择了散文研究作为深入这一课题的突破口。为了清理人们对“散文”的杂乱含混的理解,他还坚持创作,深含江南文化底蕴的散文集《把吴钩看了》正体现了他在写作中对散文文体的认识。而在散文研究中,他也从一开始就努力探索新路径。他的学术理想是“以散文为中介,探析20世纪中国散文的多种文化精神现象;以作家的心态(文化与审美的)、人格、话语方式等为对象剖析中国知识分子在重铸民族文化精神时的心路历程;研究散文创作的文化精神与审美选择的关系。”他的这种学术理想已通过他的学…  相似文献   

18.
吴伯箫同志一直以一个业余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孜孜不倦地从事散文创作。五十多年来,他苦心琢磨,辛勤劳作,终于“摸索到在文艺领域里散文这条并不平坦宽广的途径”,精心培植出了他艺术园林里的一种别有风味的“无花果”。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开手,致力于散文创作,一生写下了《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杂文遗集》等作品,形成了他散文的“清新朴素、简洁自然的独特风格”.他的散文摒粉饰、去藻绘、写真情,“意在表现自己”;他的散文重构思,善传情,富诗意,委婉、细腻、精致.  相似文献   

20.
“文以意为主”,这是我国古代散文写作中的优良传统。所谓“意”,就是作家在执笔以前所形成的主题思想和中心内容。优秀的作家在著文时,无不是首先以“达意”为主要原则的。对文章的“意”,苏轼一向很重视。在已经掌握了素材,准备动笔之时,他强调“意”在文中的统摄作用;而在想要作文之前,他更提出要“有意而言”这个前提条件。相反,腹内空虚,却偏要搜索枯肠,硬挤出文章来,他是极端反对的。既然苏轼如此重视“意”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他自然不会对散文立意掉以轻心。事实上,他的散文创作也大多是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的。由于他散文著述宏富,所以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