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决定中国新世纪文学进展的经济基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当下时空背景,在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产生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新世纪文学进展的现状与对策.我们要抓住中国文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展开研究,并注意处理好七种关系,即主流文学与非主流文学、号角文学与休闲文学、语言文学与图像文学、纯文学与大文学、文学创新与技术革命、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理论创新及作家队伍重建与文学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文学产生虽然很早,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场域却是魏晋才形成的,这是"文学自觉"的深层内涵.文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中蕴含的权力因素使统治者依靠不断走向自主性的文学去夺取文化权力,文学场域在整个文化场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考察整个中国传统文学史,即可发现其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盛大的发展,而到某一时期,其发展停滞,显示失去自己文学传统的现象,传统的丧失,自然带来创造和发展能力的丧失.据此如果将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转变为"近代"的时期为北宋末年(1126)前后,这时不但在文学,整个中国文化都开始变化.这变化从安史之乱开始发动,发动这变化的是当时中国周边异族的影响与压力.又南宋的新儒学也有反文学反文化的倾向,结果支持这种中国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学者王润华借用西方后殖民话语,把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学经典看成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暴露出后殖民视角的偏颇与狭隘.本文通过批驳王润华的后殖民文学观,引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双重文学传统"问题,而鲁迅经典在东南亚华文文坛的传播与接受,正是中国文化/文学传统与本土文化/文学传统结合后的表现,也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完成本土性建构以区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所以说,鲁迅并不是"殖民者".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讨论会"于2002年4月24-26日在重庆市重庆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区域文化与全球化、西部与重庆文化文学诸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德威评价晚清小说的"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近来备受学界关注,然而考察其"现代性"理论和观照文学的方式,发现其中存有一种理解上的文化错位,也就是说,王德威在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时,不可避免地带有美国文化中的情感想象印记,事实上造成了对晚清文学和"五四"文学的双重误读.在这种情况下,较为有效的对话途径是,从文学语言这一角度,切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清晚清、"五四"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文化叙事抢占大众文化视野的时代语境下,文学需要对自身形态进行调整和重塑."影视文学"以借助影音符号为前提的叙事语境、读图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叙事面貌、兼容文化信息的叙事容量等叙事特征拓展了文学叙事的能力,打破传统小说叙事的成规,带给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审美以新鲜感.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文化载体的文学,在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兴起后,自身存在状态逐渐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并随着大众文化的发生、转型而逐渐产生不同于传统范畴演变轨迹的剧烈变化。除一小部分大致仍然保持着传统文学的状态,另一部分则呈现出泛文化的倾向,扩大了传统意义上文学的边界,对文学的传统生存模式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京派"和"海派",代表着本土文化与现代外来文化的碰撞,体现出现代与传统二元对抗并存的现代性特征."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已具备了都市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为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作了准备和铺垫."京派"和"海派"的出现,以及其不同的文化和文学特色,标志着都市文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辨"诗"     
诗 ,是一个不断流变的概念。从广义的“文化之诗”演变成狭义的“文学之诗” ,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诗言志”的“诗”与“诗缘情”的“诗 ,本不是同一个意义上的诗。文化之诗借用了古歌的形式 ,传达的是规范和禁忌、法度和礼仪 ;《诗》是古歌与文化之诗的合流 ,它利用弦歌讽谏来履行其政治使命 ;而文学之诗则是个体意识和文学意识觉醒的产物 ,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狭义之“诗”  相似文献   

14.
以《搜神记》中之妖怪故事为考察重点,具体论述了自先秦两汉时代至六朝时代"妖怪"概念发生的变化。在先秦两汉时代,它主要指一种具有预兆性的反常现象;在六朝时代,它的概念则与"精怪"的概念逐渐混淆起来,其主要意义则为精怪、鬼魅之类。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发展衍变的过程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一向抱定严肃文学观不放的沈从文看来,以周作人、废名为首的前期主要成员,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已逐渐由积极走向消极,即由积极的社会性文化追求向消极的“趣味个人主义”转化,并于1933年后与“海派”相融合。沈从文的《论冯文炳》、《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等文章,实际上是对文学上的“趣味个人主义”和商人习气的共同批判。其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捍卫中国新文学的庄严性。  相似文献   

16.
论元代文学中的几个“异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时期,由于契丹、女真、蒙古人的连续进犯,使汉族传统的一元文化被打破,受其影响,文学中出现了不同于前代的异质民族意识突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叛逆和个体意识的强化;市民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流入新时期文坛流程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是舶来品 ,学界大概对此没做过传入流程的审理。国内大量文学史料雄辩地证明 :继中国现代文苑之后 ,它在新时期文坛的“流速”不减 ,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变革。这充分反映出新时期文坛有识之士不断沉淀的现代意识之雄起 ,以及他们面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布哈林关于文化和文学问题的学说,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理论问题;二是关于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策略问题,这里面包括文化领导权问题、干部培养问题和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问题;三是关于布哈林的无产阶级文化学说与列宁、托洛茨基的关系问题.从这三个环节来考察,布哈林的文化学说的核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必须建设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相适应的无产阶级文化.布哈林的文化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世界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其中一个反响就来自后来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的葛兰西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为载体的“拇指文学”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花园幽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正适应了“拇指文学”创造新奇和娱乐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拇指文学”和“花园幽径”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花园幽径”现象应用于“拇指文学”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