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面对互联网SNS构建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SNS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本文从SNS人际传播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NS人际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问题隐忧,并提出SNS网络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已发表的社交网络技术(SNS)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以全面理解社交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选择准则,选取并分析了2009—2014年间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21篇文献,主要为了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SNS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都在哪些学段上进行的?(2)SNS在教育中应用研究都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3)SNS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方向有哪些,主要研究结果是什么?(4)SNS在教育中应用研究在国内的地区分布是一种什么情况?分析结果表明:SNS在多种不同教育应用环境下都能够起到鼓励参与、 反思以及协作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SNS网络文化探析——以开心网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社交网站(SNS)网络文化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以开心网为例,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定性分析以及随机调查等研究方法,揭示了SNS网络文化内涵和特点,指出SNS网络文化具有"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191份网络调查问卷为研究基础,统计分析发现网络人际关系发源于现实人际关系但又是对其的拓展和延伸。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以自我暴露为手段可以获得网络人际信任,并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思想表达和情感宣泄开辟途径,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人际互动的效率。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又有消极的方面,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招聘渠道的一种,近年来异军突起的SNS给了传统网络招聘一定的冲击和分流。运用网络,特别是SNS网络高效率地招聘人才,成了企业招聘渠道的重要补充和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SNS网站成为网络口碑传播重要的工具和平台。SNS网络口碑传播具有传播形式多样、主动分享、认同度高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把握购买决策前环节、主动式口碑营销和消除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对于SNS虚拟网络社区受众用户在使用行为的分析上大部分研究视角比较单一,以致于网站界面上的情感表达形式正在逐渐消失。文章对于SNS虚拟网络社区的用户界面设计进行进一步探讨,结合受众用户使用虚拟网络时的几种情境的方式及特点来对SNS网站的界面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使网站最终能拓展出更加具有人性化、更自然和谐的信息交互界面和信息沟通的空间,让用户在使用SNS网站的过程中得到更亲人的体验,从而增加网站的用户粘度,进一步提升网站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交网站(SNS)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SNS掀起了互联网的第三次网络革命。图书馆应用SNS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可丰富就业信息资源内容,增强馆员与用户的高度互动,优化就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门户网站的粘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运用信息构建2.0建设图书馆门户网站,构建基于SNS的就业虚拟服务社区,多方位引入社交元素,深化就业信息服务内容,嵌入其它Web2.0工具。  相似文献   

9.
校园SNS网站在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空间的同时,也对校园网络文化提出了挑战。文章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校园SNS网站一校内网为例,探讨它对大学生群体的双向影响,并对建设和谐校内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元话题"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理解。本文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及特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新变化。以期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育活动提供认识上的帮助和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德育过程的理论是确定德育方针、原则、途径和方法的理论基础,也是德育学理论体系中核心内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德育过程包含了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德育的过程,二是受教育者对德育的接受过程.显然,德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实施德育的过程,更取决于受教育者接受德育的过程.然而,在德育实践中,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德育过程等同于前一过程,以致将受教育者视为被动的接受客体,在德育方法、途径上显得简单、机械,导致德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德育的实效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它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层次性、可变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某些规律,能为完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性质与特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 ,有赖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的、总体的研究 ,进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进行深层次探索 ,分析和把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比较分析表明 ,思想教育是认知性教育 ,政治教育是方向性教育 ,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这三种教育在性质与特点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青年理想教育是关系民族兴亡、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教育工程。从当代青年理想的主观状况和客观环境出发,应当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统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相统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观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却处于某种缺位或失语状态。其原因不仅在于性教育是涉及许多敏感复杂问题的特殊领域,而且还与人们对思想教育理论本身存在的认识误区有关。根据唯物史观,思想教育中的"思想",既包括了作为思想体系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形式,还包括了作为社会心理的意识形态的感性经验形式和与性本能相关的无意识形式。两性差别、两性关系、涉性交往,既体现为自然关系,又体现为社会关系,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源泉。性教育是为大学生人格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所以在理论维度上,必须确立性教育作为思想教育重要领域的定位;在实践维度上,必须将性教育恰当地融入思想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其指导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有基础理论作支撑,其基础理论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生活理论。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探讨其指导价值,对于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适用于科学文化教育,而且也适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素质教育揭示人类自身教育的普遍规律的同时,更促进了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高。利用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当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心理教育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最初级、最低起点的教育,同时又是最深层次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聚合而成的数智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面对全新的时代境遇,推动数智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成为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智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机制、关系、方法等维度的数智化跃升。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布局数智融合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智技术在不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赋权赋能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数智技术不仅弥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交互、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供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而且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关系、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为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价值理性为导引,统筹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育人生态;以平等对话为形式,建构数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技术赋能为依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数智化变革。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及工作理念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化方式。网络在改变教育传播活动的生存环境,拓展教育传播的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导致主客体的内涵发生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本文在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环境下主客体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