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区域生态文明水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本文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演替和文明具体成果形式两个角度剖析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将生态文明概括为生态环境与生态型物质文明、生态型政治文明、生态型精神文明的有机整合,同时认为区域生态文明评价需要关注区域内外在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交换关系,由此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1+3+1"阐释。基于生态文明内涵得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包括系统层、目标层、准则层以及35项具体表征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系统构成的基础上,讨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初步概括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经济、社会和谐、生态保障等5个层面,选取20个要素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五位一体"视角下,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环境文明5个层面,选取47个要素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青岛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5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揭晓,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成金华教授负责的《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榜上有名,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该类项目的资助。该重大项目将从资源环境问题对生态文明发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明确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通过在已有文献研究和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生产文明、生活文明和制度文明3个维度和15个具体的基础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评价法,对陕西省2000-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处于上升状态,这一结果符合陕西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工业废气排放量、万元GDP能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总面积和人均GDP等5个指标的影响率超过50%.因此,推进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包括环境保护投资、继续退耕护林制度建设、节约能源消耗、减少荇染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位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旅游开发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打造生态文明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普及生态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及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度三个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对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上偏低,且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应从生态建设、经济手段和社会目标等方面构架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服务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物流服务业绩效评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对物流服务业的绩效缺乏正确认识。本文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对区域物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结合生态文明的思想,科学、合理设置区域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区域物流绩效水平的改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而成为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评价对象、生态文明评价方法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生态文明评价对象从评价单元上来看,尤以省域和城市评价为主,全国性和县(市)级的评价相对较少。在评价方法上,相比较于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和能值分析法而言,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被广泛采用,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目前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评价对象不全面,缺乏对县、乡特别是对村(社区)等更小单元的评价,缺乏根据生态系统对相关的生态区域如流域所进行的评价,也未能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协调;二是由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对生态文明内涵界定的不统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组织制度缺失等原因,造成目前尚未出台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未能实现与原有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四是权威数据的缺失与不足。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未来生态文明评价研究需要深化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拓展评价对象的范围,借鉴、整合和完善国家环保部等部门原有的指标体系,加强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借鉴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和生态环境生态位等3个功能维度共22个指标的区域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地区的生态位进行了测算.针对宁德市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生态环境生态位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定位的差异化、产业发展的定向演进、生态单元的外部引进、生态位效能的整合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生态位挖掘等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新疆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选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正义、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有关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指标体系等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文明形态的生产力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传统文明之所以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源在于将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生态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不同点关键是其生产力内涵的变化。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通过对可再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科学经营活动,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网络经济理论和能源工业技术经济特点,首先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经济型社会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应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分层研究,分别从实体组织层、链路层、网络层、会话层和表现层对要素关系进行阐述,然后从层内要素的信息流动和层间要素的信息传递两个方面论述经济型社会要素的作用机制和形成机理;最后,总结形成经济型社会要素互动模型。显然,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经济型社会要素互动关系研究对能源经济发展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2003—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拉动作用,而规模因素则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该地区出现σ趋同趋势,城镇化水平、金融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技术效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镇化水平和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构建了包括5个子系统合计31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福建省2007-2013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生态文明协调度进行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福建省生态文明指数最高年份得分为0.684,最低得分为0.296,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分类,福建省2007-2008年属于相对薄弱阶段,2009-2010年属于相对均衡阶段,2011年属于均衡发展阶段,2012-2013年属于相对发达阶段。基于该研究结论,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侧重于生态环境建设,而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考虑不够深入。构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坚持系统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定性化与定量化相结合、导向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等六项基本原则。基于此,笔者初步研究并构建了衡阳市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包括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状况、绿色发展模式等11个二级指标,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46个三级指标。旨在为衡阳市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标准和依据,同时为衡阳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与工作部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十八大报告中单篇阐述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生态文明为低碳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动力来源,低碳经济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三个生态示范省,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其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目前,黑龙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三高"产业多、低碳技术落后、区域低碳经济不平衡等问题,可以通过转型资源型城市、推广生态示范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等措施解决发展困境,以期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洋能开发是21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在国家海洋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评价海洋能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当下各地区非常关心的问题。首先对海洋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构建了海洋能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此指标体系,得出了指标体系的解释结构模型图,确定了高级指标和基础指标,为进一步评价海洋能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省市的地区GDP、就业人数、能源消费和资源税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碳税政策对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效应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要素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征收碳税对我国的东西部各个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碳税对能源消费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碳税的征收会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同时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加强。我国在碳税政策制定方面要同时考虑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在征收碳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不仅包含了福利的经济内函 ,还包含了像健康、教育、贫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诸多非经济要素。文章从收入状况、居民消费、社会安全、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资源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不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且无法剔除指标间的重叠信息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其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