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从根本上决定着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法律的本质是利益法,即安排各种利益的制度。因此,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利益与调整对象、方法是本质与形式的关系。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分别以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个人利益、商事个体利益、国家公共利益为使命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龙迎伟博士《马克思利益机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一书,透过文本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则,科学地建构了马克思利益机制思想的理论范式,突出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对我国当前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结合催生了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以其普惠性、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对传统金融业务及其监管带来挑战。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存在的负外部性,需明确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边界在于公共利益保障与个体利益实现之间的平衡,借助国家公权力有效协调创新及其监管。我国可借鉴国外立法内容,创新金融监管思路,逐步从变革监管体制、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革新监管手段和技术、强化行业自律组织作用等方面分层次完善监管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合同法》第52条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合同无效事由,存在诸多问题。从政治哲学角度看,社会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历经嬗变;在合同法中,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对同质概念;作为公共利益的渊源,《宪法》与《合同法》的规制既体现出统一性,也表示出差异性。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利益对意思自治的限制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其衰落或者死亡,反而,以公共利益作为民事行为的效力边界,会使得合同法的私法地位更为巩固。  相似文献   

5.
利用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卡通角色提供重叠保护具有可行性。与单一保护模式相比,重叠保护借助双重或三重法律工具,能够更加全面地维护主体利益,更有效地保障权利人收回创造性成本。但权利重叠保护也可能引发负面效应。在司法实践中,混用法律规则造成权利保护范围的扩大或不加限制地延长权利保护期限,都可能使得权利边界丧失原有的正当性基础,不但造成公共利益的被剥夺,也不利于动漫产业正当竞争秩序的形成。因此,厘清卡通角色权利重叠保护的两面性以及法律适用,有助于确定卡通角色权利保护的合理范围,这样既可使权利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也不会阻碍对卡通角色的二次利用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因公开权是公开权对象化于人类基因的结果,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身特定基因的合理公开利用和公平利益分享的人格权利。人类基因上的财产性诉求是基因公开权的法律政策焦点,"分享的正义"为基因公开权提供了法理基础,"基因利他主义"之缓和是其伦理背景,基因医学研究中的"生物价值"则为其提供了经济逻辑,这些成为基因公开权的法律正当性基础。基因公开权的边界在于对基因人格利益商业化利用的合理性,不得违背人性尊严,不得侵犯利益相关者的基因人格利益,并受来自公序良俗、公共利益以及法律的特别限制。应在未来民事立法中确立基因公开权规范,以应对人类基因的商业利用与利益分享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外交理论的强势话语下,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亟待突破。近年来,学界已触及纵横家的外交思想。尤其是道义现实主义对东周时期霸权含义的重释,开启了具有中国思想传承的崭新国际政治理论范式。实际上,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道义与利益并举、实力与合法性并用、注重秩序的非零和博弈同战国时期列国兼并中以利益、实力为先,视道义为个别国家的纯粹工具、注重利益关系建构活动的零和博弈呈现出道义现实主义的高低两种形态。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利益现实主义可谓道义现实主义的基本起点。目前,对论证纵横家理论的《鬼谷子》的分析,以及对记录纵横家实践的《战国策》的整理都还不够。尤其是纵横家以"阴""阳"为"害""利",以"言象事比"语义学为辞令,以"揣情""量权"为主客观依据,以"内揵""抵巇"的利益关系为依据的外交策略尚未被论及。基于对《鬼谷子》的哲学分析,结合对《战国策》案例的全面整理与详细分类,本文努力探究纵横家利益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将其与西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对比,阐释其作为道义现实主义初级形态的地位并且分析其当代借鉴,希望能抛转引玉,有裨现实。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中的利益衡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律关系其实就是利益关系,法律则是调整利益关系和分配利益的重要手段,由于利益冲突的普遍性,利益衡平便成为法律中的一个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法律实质上就是对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理性权衡,以及对权利人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的综合协调,在衡平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和权衡安排。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在政府规制中的公共利益理论与部门利益理论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同时也各有不足,我们必须借助两者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有的原生主义、工具主义和现代主义等理论范式在民族主义的"真实本质为何"以及"如何最好地解释其本质"等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事实上,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从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来诠释民族主义,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嵌入在利益、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的动态力量。借助社会运动理论的"政治过程"学派观点,运用"利益与资源"、"制度与机遇"以及"意识形态与框架建构"三维框架来分析民族主义及其动力,有着将来自社会运动理论和民族主义研究的洞见结合起来的解释优势。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和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这就给政府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提供了可能.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也是"经济人",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当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相悖时,政府就可能为谋求其自身利益而侵犯公共利益,背离政府行为的最初目标.因此,处理好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行为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这一法律中的不确定概念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频繁出现,但对其进行具体解释的法律却是少之又少,因此造成我国法律中的公共利益一词含义模糊、界限不明,进而造成公共利益一词使用的混乱与不规范,甚至成为公权力侵夺公民合法权利的一把保护伞。对现行法律中的公共利益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再明确公共利益一词的具体含义是我国现行立法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国际民事交往所体现的三层利益--国际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当事人利益中,国家利益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无论是国际私法的法律选择理论、冲突法的基本制度,还是国际私法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依归.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时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法律保护已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特点和前沿,但对其独立性的探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对法律中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性进行分析,提出社会公共利益是因其主体--社会的独立而存在的一种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并列的利益形态,它一经产生就有着独立的法律诉求,这种独立的法律诉求客观上要求法律对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保护,法律社会化成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府没有任何自身利益的论断应被理解为一个目标而非现实。政府利益是一柄“双刃剑”,其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与基础,其失常利益则冲破了必要的约束和界限,扭曲变形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个人利益。因此,应该确保政府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的实现,遏制失常利益的竞逐,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法治环境的发展,公共利益成为我国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公共利益的研究范围偏窄,忽视实证研究,可操作性的措施也不多。从立法角度看,公共利益是我国法律法规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术语,在不同法律部门不同层次的法律中均有所体现。但法律法规中"公共利益"的称谓混乱,尚未对其作出明确界定,对公共利益的具体范围、判定主体、判断标准、认定原则、认定程序和救济机制更是语焉不详。我们应当总结公共利益研究的成就和不足,革新公共利益研究方法,转换公共利益研究思路,拓展公共利益研究视域,进行理论创新。并在立法上统一"公共利益"用语,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及其类型,以及规定公共利益实现和规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古典共和主义的代表,亚里士多德的公共利益思想是异常丰富和多层次的。他主张政体应以公民的共同利益为施政目标,要契合城邦的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思想内涵上,注重凸显公正在城邦中的地位,强调德性的价值与城邦共同体的安全。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上,一方面力主确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另一方面强调发挥法律、教育以及公民德性的作用。公民的个体利益与城邦的整体利益在城邦共同体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城邦政治顺畅地运转。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利益主体来讲,一般情况下,利益归属于谁,就由谁代表、谁行使;在某些情况下,利益却由利益归属主体以外的他人代表、他人行使。这就是实践中利益归属主体、利益代表主体和利益行使主体三者"一致"与"分离"的现象。利益归属主体、利益代表主体和利益行使主体三者的"分离"现象更是公共利益主体的常态。与此相适应,不管是个体利益还是公共利益,利益主体都可以划分为利益归属主体、利益代表主体、利益行使主体。这种分类法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可以运用到行政公益诉讼中检验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特定公民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之必要与可能的前提性条件。也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在法律中系统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成为我国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度其实现的逻辑前提出发,尝试从法学理论层面和法学技术层面探索如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确定公共利益的评价标准,构建公共利益实现的正当程序系统,架构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冲突中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社会控制论是庞德社会学法学的思想的核心,以其利益学说为基础,将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以最小的利益牺牲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为利益冲突时衡量的标准。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庞德社会控制理论的法制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国家应控制人的自我扩张本能和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国家应认识到法律对社会控制的局限性而加强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利益理论都是很好的指引,能最终达成对社会进行法律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