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宪法应当是裁判法律纠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最高准则,其司法化是宪政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的宪法司法化至今无一判例。文章通过对现行宪法运行现状的分析,从宪法诉讼和违宪审查的角度,探讨中国宪法司法化发展的方向,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2.
宪法司法化是通过司法途径来保障宪法的实施。宪法司法化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违宪的司法审查 ;二是通过宪法诉讼救济受侵犯的公民基本权利。本文从宪法司法化的两方面内容以及宪法价值实现和宪法权威树立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司法化包含有宪法的司法适用与违宪审查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司法适用具有不同于普通法律适用的特点 ,司法违宪审查则是关系到现有宪政体制的构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司法化只有走出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悖论才有可能得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宪法司法化是宪政的基石,中国宪法的司法化无成例可考,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实践进行了理论剖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外国违宪制度的相关类型和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从宪法引用、违宪审查两个方面均应司法化的观点。分析了中国宪法司法化在法理上、制度上的障碍,提出了“法规审查备案室”到“违宪审查委员会”再到“宪法法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规定了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宪法监督,《立法法》制定了违宪审查条款,目的是运用政治程序或是准法律程序进行宪法监督。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制度缺乏程序性保障,不能有效地制裁违宪行为,使得宪法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诉讼即无宪政”,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的司法化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宪法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宪法实现,宪法实现过程的双层环节和宪法规范本身直接性与间接性兼备决定了违宪行为的双重性。违宪可分为立法违宪和适用法律违宪。应分别就两种不同种属的违宪行为设计双轨化的宪法监督制度,以立法监督对立法违宪,以宪法诉讼对适用法律违宪。在人大下设立专门宪法诉讼机构实现对现行的较为完善的立法机关监督制度的补充,并对宪法诉讼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一定设计。  相似文献   

7.
宪法人权从法定权利转变为实有权利需要健全和加强人权条款的法制保障。我国应在立法层面上对人权条款加以具体化,理顺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扩大司法救济的权利范围,扩大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审查范围等;在司法层面上加快司法改革的步伐,特别在刑事诉讼中加强人权保护;加快制度创新,建立违宪性审查制度、宪法诉讼制度、构建我国人权法制保障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依现制,宪法不能被直接援作裁判依据,法院也应拒绝单纯援引宪法之诉.实践中,最高院却屡对宪法的适用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不少地方法院也在裁判中引据宪法作为论证的补强工具或裁判依据.然而,宪法的司法适用并不同于宪法诉讼或违宪审查制,司法解释也不具有创设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的功能.任何背离体制的探索既是盲目也是危险的,立足体制,激活现行宪法监督适用体系,完善相应的协作机制,或许才是中国民主宪政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对违宪行为的界定 ,学界有狭义说、广义说和最广义说等不同观点。从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化、违宪审查制度的合理建构、宪法的实施与符合国际宪政发展规律等几个方面来看 ,违宪行为应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直接而明显违反宪法或上位法规范、原则、精神或直接侵害公民基本权利且后者又得不到合理救济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学界提出合宪性解释是实现宪法司法适用的一条新路,但因合宪性解释与宪法司法适用的概念不清而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合宪性解释存在违宪审查与普通诉讼两个层次的概念,前者与违宪审查没有本质差异,后者是指对法律解释的方案做出合宪性选择。宪法司法适用存在解决机构争议、联邦争议和宪法诉愿等宪法问题、处理法律的效力问题和解决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模糊、冲突以及解释选择问题等三重空间。违宪审查意义上的合宪性解释难以打开司法适用的局面,但普通诉讼层面上的合宪性解释则具备司法适用性,其宪法解释的性质也揭示了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前途所在。  相似文献   

11.
略论司法公正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的定义和标准是司法公正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用内涵定义法和外延定义法两种方法给司法公正下定义,并以司法公正与立法公正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了司法公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推行宪政主义的法治国家政制构架之中,宪政与司法的联系可概括为两种对待问题的方法和理念:“宪政司法”与“司法宪政”。“宪政司法”关注司法的宪政品性,着眼于司法运作和司法改革的宪政主义视角;“司法宪政”则极力倡导和探索宪政的司法进路,强调司法的宪政功能以及司法改革对宪政建设的意义。中国宪政建设与司法改革积极推进,当前应致力于塑造宪政型司法,建构司法审查制度,在宪政程序中导入司法理性,正确处理司法改革与宪政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联邦宪法在刑事司法中的效力得以较好实现的制度保障是刑事法领域的违宪审查机制,它有特定的审查范围、依据和标准。其在刑事司法中的效力形式表现为宪法规范对刑罚权边界的限定及对刑事司法程序的直接控制。司法实践中,当宪法在程序法领域和实体法中的效力存在差别时,宪法文本中有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宪法保留"方式的规定,可以有通过违宪审查机制得到良好落实。借鉴美国经验的合理精神,对加强我国刑事司法中宪法权利的保护有较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生存权是一项受国际人权公约保障的基本人权,并在大部分国家已实现了宪法的明文化保障。生存权缘于“以人性尊严与个人基本价值为中心”的实质宪政国家的要求,体现了宪法的基本价值,在制定及适用法律、法规时,悉应加以遵守。税法整体秩序所表彰的价值体系与宪法的价值体系亦必须一致,在税法上不得侵犯人性尊严,危害纳税人生存权。  相似文献   

15.
法规审查是我国立法法及法规规章备案条例中规定的对立法实施监督的机制之一,其存在有合理的必然性。然而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对法律与法规之间、法规与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法院仅有选择适用权而无解释的权力,也没有司法审查权力,因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启动法规审查、实施审查均需规定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以保证审查活动和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6.
性别平等还是男女有别?——女性优惠待遇的合宪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平等是宪法平等权利的体现,而现今我国立法对女性多赋予某些特殊权益,也即优惠待遇,典型的如《妇女权益保障法》。从学理而言,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合宪性质疑的机遇。以最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例,在所尝试的一种宪法学新思维方法的观照下,该立法事例对女性的优惠性立法措施位于实质平等权的保障领域内,并具有符合"事物本质"的宪法正当依据,同时能够经得起合乎比例性的不同审查基准的检验,因此,是符合宪法精神的性别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集中体现法治的精神 ,法治需要适用的宪法。法院适用宪法与法院不享有违宪审查权并不矛盾。司法权固有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法院在适用宪法中的重要作用。法院适用宪法是有条件的 ,法院应在缺乏其他法律依据或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矛盾时适用宪法。法院适用宪法不仅可以弥补现行宪法监督机制的不足 ,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而且可为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信访权"之宪法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宪法并无信访权的规定,但一般认为,信访制度的宪法依据是宪法第41条,是公民宪法赋予的建议权、申诉权的具体体现。然而从实践和宪法权利理论出发,有必要对信访权加以分解,分为政治性权利和非政治性权利,从代议机构监督和制衡行政权的高度加强信访制度建设,推进我国宪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国已有许多人主张加强罢工立法,但是由于对罢工的认识尤其对罢工权的认识还不彻底,所以罢工立法仍迟迟没有进展。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冲突、集体争议(罢工)又时有发生,需要我们继续推动罢工立法,把罢工纳入法制轨道。这就需要对罢工权入宪做出新的更为科学的分析。罢工权实际是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的权利,罢工是劳动者实现自己劳动力权益和制衡雇主或用人单位财产权优势滥用的行为。罢工权入宪有利于构建劳资政三方合作共赢关系,有利于科学地开发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