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康结合”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文章探讨了“教康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在“教康结合”视角下,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存在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教康结合”的指导下加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丰富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旨在为我国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卓越特殊教育(简称"特教")教师培养计划已全面启动实施。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特教教师培养机构有待完善;二是特教教师培养中"医教结合"的顶层设计欠缺;三是特教教师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四是特教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对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卓越特教教师培养计划更为科学、合理地实施,使特教教师的培养体系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3.
党和政府制定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内容丰富、特征鲜明,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支持政策也存在内容与操作等方面的不足,需要按照支持“特殊教育”的要求增强其针对性、特色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残障学生的高等教育作为全国高等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缺乏,严重地影响了其发展,使其与发达地区的高等特殊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中国西部残障学生高等教育需求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特殊教育政策体系,研究美国特殊教育政策,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对美国《身心障碍者教育法(IDEA2004)》基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IDEA2004的8项原则为参照,梳理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政策内容,认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真正解决入学平等权问题;提高特殊教育政策的完整性;完善政策实施细节;建立正当程序原则,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6.
论全纳教育观与高师特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增设特殊教育课程,并在普通教育师资培训中渗透特殊教育内容,不是凭空想象和臆断的,而是为了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和全纳性学校师资培养要求而确定的。郭福荣等认为:“全纳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个问题是涉及普通教育改革的大问题。”①全纳教育对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全纳性学校要发展能够成功地教育所有学生包括有严重不利条件学生的“学生中心教学法”。因此,在21世纪,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将由目前的普通教育向“全纳教…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在这种大的格局下,近年来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思想观念问题、特教师资队伍存在严重的质量与数量上的不足、特教法规亟待完善等。对其反思并探讨其对策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从高职医教的教育目标、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以及化学教学模式应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对适合我国目前高职医教状况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得出在教学过程中,以系统讲授模式为主,辅之以适量的探索型、自学讨论型教学模式,是最适合的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颁布了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新课程标准,这对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中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制订背景、总体框架、理念与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等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比较和剖析,借鉴台湾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融合教育,扎实推进医教结合;(2)健全特殊教育安置体系,规范特殊教育对象分类;(3)重视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和超常教育;(4)加强个别化教育理念,提升特殊教育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实用化。以期提高大陆特殊教育课程质量,为每一位残疾学生提供更加合适、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教体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教体结合的三种主要运行模式。发现教体结合模式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学校对于教体结合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教体结合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高校需要大力推进生态道德教育,具体包括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优化生态德育环境、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使命意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要发挥其应有作用,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起步较晚,受其地位不被重视、队伍专业化不强、教学质量难于保证等问题的影响,教育效果不理想.文章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分析影响职业发展教育的问题,提出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多维度的影响与单向度的灌输、政治性的满溢与公共性的缺失、教育对象的复杂化与教育过程的技术化等政治性凸显、文化性缺失的现象,青年学生对单向度权力支配下的政治性教育兴趣寡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学文化面临着大学精神的退化、人文教育的势微及班级文化的缺失等现实挑战。文化本性是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共有的特性,对大学文化进行重塑,可以彰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和文化创生功能也有益于大学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我国同处亚洲 ,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 ,我国都与日本有很大差距。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借鉴。其外延上的特点 :既是日本对外政治的集中体现 ,也是日本稳定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必要条件和教育立国理念的反映 ;其内涵上的特点包括招收体制、教学体制和鼓励机制的改革等。我们应调整接受和派出留学生的比例 ;广泛吸引留学生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中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的特殊地位和大学生的特殊作用表明,在大学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北京地区大学生有关奥林匹克了解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奥林匹克充满热情,但是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应从具体的、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大学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奥林匹克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目标的真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宾”,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热点问题进行教育符合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特点,加强社会热点问题教育,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契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分析、引导,挖掘热点问题的实质和内涵,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成熟;三是利用热点问题的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去认识中国社会,分析了解国情。探讨了从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在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普通高校的影视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文化精髓,是高等学校强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切入点,然而目前很多理工科高校存在传统文化教育不受重视的现象。要扭转传统文化教育逐步被弱化的局面,建立科学的传统文化培养体系,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完善立法,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传统文化建设。社会范围内应形成良好氛围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辐射,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素质拓展体系,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以积极的心态,端正的态度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中药高等教育质量是满足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药高等院校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课程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存在不足,需在强化教师现代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整体提升中医药特色实践平台建设水平,夯实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药高等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