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家》2007,(1):25-26
●国六条 中国楼市头等大事就是调控,2006年,以"国六条"为标志,新一轮房地产调控风暴肇始.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提出六条措施调控楼市,这就是"国六条",房地产调控史上又一标志性事件.而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九部委又陆续出台了十余个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详细解读新"国五条"细则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以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及楼市调控的客观情况,尤其是近期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从短期调控对策、中期储备政策与长效机制配合等方面,提出当前强化楼市调控的政策建议,确保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犹如洪涛骇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去年的"新国十条"、"国五条"之后,1月26日晚,国务院再次出台"新国八条",对2011年楼市调控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紧接着上海、重庆的房产税试点正式上路。2011年的房价将何去何从?是像以往一样"稳坐钓鱼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一个很巧的机会进入房地产行业,成为开发商的乙方--全案公司,当时正值SARS肆虐全球,各个行业深受其害;2005年"国八条"猛烈出击过热的楼市,2006年的国六条再续调控年.面临大浪淘沙的房地产行业,我所率领的公司在逆境中求发展,短短的三年多时间从一个对房地产行业一无所知的企业成长为北京地产金牌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5.
新国八条重在改变房地产市场预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楼市调控正式开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确定了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等8条措施。(1月27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6.
何莉 《安家》2006,(6):185-186
>>国六条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上内容被称为"国六条".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已有时日,尽管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量已经出现多达六成的降幅,但成交均价仍然坚挺,甚至还有不少楼盘不降反升,楼市调控似乎进入了"越调越涨"的怪圈。地方政府面临着来自中央日益严厉的调控问责压力,也显得进退两难。据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尽管在遏制高房价方面地方政府没有以书面形式签订责任书,但是对于重  相似文献   

8.
陈颖佳 《城市》2010,(8):47-49
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果断出台调控措施。继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四条”后,2010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国十一条”措施,4月17日国务院又提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6月4日,住建部、央行、银监会发出通知规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依据拟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既认房又认贷。上述调控措施对于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剂降温的猛药。  相似文献   

9.
刘翔宇 《安家》2005,(4):56-57
房贷新政 伴随着2004年房地产业界的许多大事的发生以及岁尾甚嚣尘上的泡沫论,房地产成为全民关注的一个"危险的行业",仿佛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作为中国经济基石的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被今年两会的议事日程广泛关注.面对着明显过热的中国楼市,央行果断采取调高住房贷款利率的措施,即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这被外界称为对付楼市过热的"狠招",显示了金融领域对房地产调控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明确定调,“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2012年楼市调控目标,“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为2012年楼市调控主题。上海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实现全年新建住房价格稳中有降”。调控目标的实现须以准确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为前提,基于2011年上海住房价格指数趋势,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应强化差别化政策:一是明确并加强对“刚需”的支持,尤其是差别化金融支持;二是对现有的调控政策合理评估,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2005年分析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云昌 《城市》2006,(2):8-11
一、2005年楼市分析 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房地产市场是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针对2004年出现的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过快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出台了<关于切实稳定住宅价格的通知>(简称"国八条"),从而启动了调控房地产市场供应与需求的房地产新政.房地产新政采用了金融、财政、税收、土地和行政等杠杆、手段,被称为房地产调控的"组合拳",全面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和供求结构,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主要是商品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经过八九个月的努力,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以下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九坡 《安家》2006,(7):64-65
当"国六条"出台之时,人们在对照了"国八条"之后似乎感到毫无新意.然而在短短的十四天之后,细化的"九部委意见"却如惊雷一般让人振聋发聩.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规范力度之强,足以令整个行业为之动荡.  相似文献   

13.
抑制房价与"房奴"幻想 如今"住房难"已成为造成民生困苦的"三座大山"之一.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指责"住房难"难在房价太高.2005年可谓"房价抑制年",突出表现在对北京、上海飞涨的房价予以重点整治.2006年,紧随"国六条"出台,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一些人期待的"暴风骤雨"并没从天而降,专家们普遍认为《意见》是对中国楼市的"温和调控",因为"抑制房价上涨过快"并不等同于"抑制房价正常上涨",中央稳定房价的路径选择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严锋林 《安家》2007,(1):141-142
北京作为快速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写字楼市场的天堂.尤其是2006年,当住宅市场感受到"国六条"的调控威风时,众多的资金流向了写字楼市场,而这一切,也给北京写字楼市场带来了众多的利好.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住房制度健全国家的实践表明,建立低收入家庭租用廉租住房的福利住房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推廉租住房制度的建立。如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明确提出在全国推行廉租住房制度;1999年,建设部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999]第70号);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房地产调控提出了著名的“国六条”,将城镇廉租住房…  相似文献   

16.
又要动"真格儿"的了?! 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被大家简称为"国四条".会议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17日开始的新一轮楼市调控,已过去一个多月。据报载:各地楼市陷入观望,成交量锐减,但成交均价仍然坚挺,甚至还有不少楼盘不降反升,逆市提价。这两年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一直难以摆脱“越调越高”的尴尬。于是推行廉租房,寻求治理房地产长久之策再次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用地持续健康发展,贯彻国家“限房价、限套型、竟地价”政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采取六项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用地调控。一是加强土地供应计划管理,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科学制定和执行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合理  相似文献   

19.
《安家》2008,(11)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楼市并不缺乏需求.对于众多的购房人而言,在整个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略显低迷之时,高品质、高性价比、高稀缺资源,才是拉动当今楼市热销的"三驾马车",也是冲破中国楼市发展迷雾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出台后,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被记者"围追堵截",甚至追到厕所提问。面对记者"您看上去比去年瘦了"的关切问候,姜伟新苦笑着回应道:"你看我头发都白了,一半为了房价,一半为了(你们)记者。"姜伟新一句"白发一半为记者",好不让人动容。虽然现在的政府官员躲不开舆论的监督,但并非所有政府官员都会因为记者而青丝变白发。那些规定"采访必须先审批"的部门,那些声称"有权不上镜"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