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赋予现代色彩设计新的理念,建立在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色彩设计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审美需求以及审美价值实现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现代色彩的创意设计成为目前色彩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方向,只有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拥有更好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感,实现审美价值,获取魅力传播,才能真正的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设计具有"以和为美""意境之美""重己役物"的造物观等美学思想,西方设计具有科技之上、功能至上的设计美学观,中西方设计观创造了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后人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代表中国国家艺术特征的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国画的继承美与创造美,是现代人文精神文明责任. 现代中国画要走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秀成分与有益的形式,融合时代审美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优秀的现代中国画作品应反映民族和时代审美精神,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多一份民族责任感,能体现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当今时代创作,并打造"和谐世界"气派,以建构现当代中国画艺术.这是现代中国画艺术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4.
包装是大众文化审美的载体,承载着社会文化功能,构建符合时代文化审美的现代包装信息传播体系。我国包装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认清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一切从人的生理与心理等角度去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创造人的舒适与健康,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以达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的起居活动开始,就有了家具的雏形。远古时期,家具只能在功能上简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现代的家具除了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外,更加注重使用者心理上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家具再也不是简单的功能需求品和填充空间的"道具",它已经化身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需求与个性的象征。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现代家具要想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寻求设计上的创新与突破,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水平及使用心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目前学者对汉字符号化设计的研究也较少,并且也没有关于汉字设计与符号学相关的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文中在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符号学与汉字设计的关系,其次分析符号学视角下汉字设计的功能和作用,最后,分析了符号学视角下汉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生活环境的公共设施起着协调人与城市环境关系的作用,是城市形象以及管理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人精神生活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社会大众的设备或物品,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保护在当代社会要点,而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生活环境.在此,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便愈发重要.设计是使人、物、社会的关系和谐统一.在物质层面上,满足城市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在精神层面上,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既拓展了其功能,同时统一城市环境,给人以得到美的享受并满足审美的心里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引导当今社会城市公共设施融入城市环境之中的设计.论述中通过比较研究、个案研究,深刻阐述全面提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与城市环境融合设计水平的构想.协调人-物-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白爽 《职业》2010,(17)
服装就像一面镜子,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随着时代、生活、潮流不断的向前发展,服装的款式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时代潮流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尺度.服装造型设计要以时代为背景,突出美和新,把握住潮流感和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字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面设计进行视觉交流的重要工具。平面设计不仅要重视信息传达,对设计美感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在通过字体传达审美理念、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还要通过字体设计赋予平面设计作品更多的含义,并尽量使文字设计符合视觉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这个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宗旨,全面、科学、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使设计做到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又符合现代品牌发展的审美标准,同时限制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损自我生存环境的行为,这是以人为本追求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龙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中国所有的传统纹样中,龙纹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民族的历史,龙的精神也逐步融入到艺术设计领域中,在对龙纹形象提取演变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设计出许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龙纹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龙纹代表着人们积极向上、渴望发展、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价值。作为当代的设计者,我们要在传统图形的基础上创新和开发赋予标志新的意义,把中国文化韵味和民族的根基融合在当代的标志设计意识中。  相似文献   

12.
展示设计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产业,一切新鲜的事物都要存在一定的发展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实践遇到的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的体现在展馆空间的设计中。随着我国动漫、游戏事业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动漫游戏体检馆博物馆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多。但展馆布展方面还停留在简单的图文版块和模型上,作品之间的衔接缺少协调性,材料选择和装饰手法单一,展览配套设备简单不能体现动漫主题特征。这些问题反应了展馆设计与作品本身的质量不够协调,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动漫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沉浸式体验能正是能还原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更加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与现代设计的演变息息相关。现代包装设计遵从设计简洁的原则,强调设计的装饰性,同时大胆采用鲜艳的色彩及醒目的文字,主张从原生态中吸收素材,追求一种自然、纯洁之感。现代包装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它丰富了设计层面,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分析比较国内外的优秀设计,研究让其如何在多样化中保持一种自然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即创造。优秀的创意是设计作品的灵魂,创造力是每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必备能力。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在入门之初就加强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各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更加实际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创意思维能力和完善完整作品的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扎染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室内装饰风格日益发展的今天,扎染以其独特的晕色肌理效果、淳朴自然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将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扎染艺术特色相结合能够展现出另一种风貌,也为现代室内软装饰设计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秦爽 《现代妇女》2014,(4):338-339
《蒙娜丽莎》是西方古典美的典范,《泉》被评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里程碑,两者虽不能等量齐观,但都是载入西方艺术史册中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两个作品所处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貌的追溯,梳理西方艺术创作和理论观念的发展脉络,试图阐释不同语境下艺术与美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传统平面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二维空间以及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方面,而现代平面设计则考虑到多维化的发展趋势,要切实考虑到受众的感受,其中触觉的作用仅次于视觉,触觉设计更加注重对受众情感的沟通与体验、材质的选择、印制的工艺性和艺术的表现性等方面。在多维化的平面设计中,研究触觉在平面设计中的信息传递功能,为平面作品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与情感因素,拓宽了现代平面设计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纹样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是现代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云纹作为传统纹样中的一支典范,它象征着吉祥,它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探求。云纹是一种代表中国传统视觉记忆与审美尺度的视觉符号,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设计理念。在当今对艺术设计理论,以及在当今的商业设计总,合理运用云纹中所汲取出的情感与梦想,能够使现代设计中产生的视觉作品更具有人文精神,同时来提升人们的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元素是视觉设计的重要素材,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视觉设计风格有了一定审美基础,通常来说,视觉设计中的信息设计较为简约。本文分析了视觉设计中不同风格以及设计元素中的信息设计以及视觉设计的融合策略,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融合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断日常化、平常化。当前阶段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之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使得传统的单一视觉传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毫无疑问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思想和理念,有效地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和创新。科技发展永无止境,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必将不断创新,全面了解数字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有利于拓宽视觉传达设计推动视觉传达设计良性发展,相关者需对之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