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情况是否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生活影响的感受评价不同。方法:运用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问卷调查陕西省西安市及咸阳市1194名大学生,分析家庭来源与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学习、成长、未来工作及生活用语的影响。结果:(1)家庭情况会影响到大学生关于网络对学习影响的评价;(2)家庭结构不同,大学生关于网络对个人成长所造成影响的评价不同;(3)家庭情况在网络对大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用语的影响方面无明显作用。结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网络观念有一定的影响,但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网络自身的迅速发展和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使得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现教育成为一个充满价值的问题。一方面,网络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无与伦比的高信息容量,以及开放的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它为学生开拓视野、研究学习、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使高校的教育能够合理迅速的发展,并提出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防御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彤  牛欣欣 《现代交际》2015,(4):111-112
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便利的同时,网络失范行为也难以避免,频频出现。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网络成瘾、网络侵权和网络犯罪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等方面。对此,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完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等。  相似文献   

4.
影响日常网络购物意愿的因素,除商品质量外,网购成本、网购风险、网商服务等对大学生光棍节网络购物意愿无显著影响,体现出大学生光棍节网络购物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存在从众购买、冲动购买的现象。然而,对258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光棍节越感觉情感寂寞与孤独越不会在光棍节进行网络购物。要实现对大学生光棍节网络购物的合理引导,需要高校、大学生自身及网商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网络诚信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有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诚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之一。文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的现状、成因进行探讨,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使用的普及,探讨利用网络技术深化党建工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探索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建设将为基层党建工作积累新的经验。大学生党员在网络政治、网络道德、网络文化及网络交际方面的影响力对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地对待网络热点、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政治生活,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处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缘于网络呈现政治意识自觉拓展、群体效应的酝酿、实践场域与能力扩展以及诉求多元化与渠道缺失等特点,其形成过程表现为以热点追踪为信息源、话题讨论、观念内化、行为实践由外至内再外化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机理,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网络信息机制建设;优化网络政治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热点话题的管理;加强网络疏导,引导大学生网络群体活动有序开展;加强网络自律,树立网络名人、榜样示范效应这四个维度来建设,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谐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然而,网络交往具有双面性,它在方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越来越关注,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内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由于大学生人格、道德修养和行为自律能力尚未定型,过度上网容易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题。对浙江某高校375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显示:首先,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总体中等偏下,一部分大学生可能涉及网络违法;其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网络法律意识较为淡漠;最后,大学生的道德观还不成熟,道德自律意识较差。为此,从政府立法、社会监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道德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以及近年来网络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生活的主体。随之而来的网络舆论已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深入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着重从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原因,网络舆论的双重作用,以及如何克服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徐玉芳  王盈盈  赵保海 《职业》2015,(8):118-119
本文提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网络的虚拟性、无拘束性易使自律能力差、正念定力弱的大学生偏离正确使用网络的导向,因此加强大学生定力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生活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积极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刘爽 《现代交际》2014,(5):192-193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青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作者以网络生活概念出发,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探析了大学生上网的习惯,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提出改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系密切。对138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网络空间自我意识得分相对最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且现实生活中更易得到认同,但对社会层面核心价值内心接受程度相对最低;网络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网络素养中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最大的是网络责任与道德,其次是网络关键行为能力。这些结果为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网络群聚行为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形式,归纳总结,分析网络群聚行为特征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表现,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网络群聚行为存在广泛的消极因素以及网络群聚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道德应该是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法律",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还不够完善,很多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缺乏认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对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公益微电影具有鲜明的亲社会媒体属性,对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上海、湖南、安徽三地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公益电影微接触程度较低,总体评价较高,线上传播水平一般,线下参与意愿较高;公益微电影对大学生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行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可通过加大公益微电影网络传播力度,增强公益微电影内容与形式融合,提升公益微电影参与水平和净化公益微电影传播环境,提高大学生公益微电影接触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8.
周贤群 《现代妇女》2014,(10):196-196
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群体主体必须增强自身的素养,提高自身的约束能力,才能获得健康的成长。本文阐释了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重要作用与教育内容。指出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教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和有效地引导与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管理。  相似文献   

19.
网络同居:大学生时尚新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同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已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潮流新宠,但作为一种情感游戏,网络同居似乎已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笔者通过相关调查,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层面入手,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大学生的网络同居行为,探讨网络同居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少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通常会把上网作为自己的主要娱乐阵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通过QQ、贴吧、论坛等方式与在线网友进行聊天,并最终发展为成瘾。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原因的单一分析,必然显得片面肤浅。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视角对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的原因进行多维探析,以便为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问题的防治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