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4期刊载的林乾先生《论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以下简称《廷议》)一文,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笔者认为,可用行文简约、立论公允来概括《廷议》的特点。近几年来,史学论文似乎有“轻宏观,重微观”的倾向。见诸报刊的论文,大多是研究具体而微、时空很狭小的问题,故有人戏称之为“小题大作”;而  相似文献   

2.
刘军 《北方论丛》2009,(5):67-70
晚明的东林党议,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的清议传统直接相关.中国古代的清议传统,一方面源于传统的儒家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政治制度为其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清议这一政治现象对传统政治既有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但同时由于传统政治中伦理和政治不分的特性,使得清议往往具有泛道德性,进而偏离其政治批判的路向.  相似文献   

3.
明代武举开科于天顺八年,明朝档案所载当年廷议结果是有"实"无"名"的武举。二十余年后,《明实录》记载这一历史时,追认其为武举开科。于是,实录呈现出武举已经开科的面相。然而,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间,天顺八年廷议结果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武举"名号。部分官员为之正"名",也为提高其规格与完备程度做出了种种努力。依据这些官员的奏疏,《明实录》直书相关历史事件。因此,实录又呈现出武举未曾开科的面相。可见,《明实录》存在歧异记载,并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面相。这是后世史家之笔"追认""直书"之间的矛盾所致。这例个案的考察,表明理清本体历史"名""实"关系、文本历史"追认""直书"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监察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世界其它国家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在这种制度下,君主统治一切,但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僚集团来实现。君主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纠举失职、弹劾非法、维系纲纪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这样就导致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大特色,是需要好好总结的宝贵财富。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5.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菁 《东南学术》2004,(3):149-157
复肉刑之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讨论.本文对这场争议之缘起、内容及其影响作了梳理和分析,肯定了复肉刑之议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由以肉刑为中心的旧五刑制度向以劳役刑为中心的新五刑制度的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议行合一”被认为是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标志之一。甚至目前仍有一些颇具权威的理论工作者把“议行合一”奉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并说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翰林学士院之沿革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翰林学士院制度的出现,是唐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德、顺、宪三朝终于成为定制。本文试图考察唐代翰林学士院的沿革、职掌,探讨翰林学士院在唐代的重大政治影响,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是有裨益的。一、唐初的弘文馆翰林学士,顾名思义,即墨林文翰之拔萃者也。至于翰林学士院,据《新唐书·百官志》的解释:“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  相似文献   

8.
罗冬阳 《东岳论丛》2005,26(2):207-208
我国历史上,自秦代到清代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形态.这一延续21个世纪的政治形态,对我国的历史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它的内容、结构、历史变迁,一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我们有幸看到同济大学李渡教授的新作<明代皇权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全书不足22万字,却很耐读.  相似文献   

9.
田赋制度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体,它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明代进行分析,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分别对明代田赋负担变化、田赋负担的区域差异变化以及田赋负担对明代社会主要生产要素人口和土地变化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达到对明代田赋变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定量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官本位”有着一种内在联系。官本位严重地控制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思想、人生,深刻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礼议是影响明代政治走向的重要事件,将大礼议仅仅理解为争论兴献王的尊号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大礼议的核心是世宗能否改换父母的重大问题,即对武宗遗诏如何诠释的问题。在大礼议中,新科进士张璁以武宗遗诏为利器,打破了杨廷和一手操纵的廷议,并通过合理解读武宗遗诏的文本逻辑和内容,维护了世宗与兴献王的父子关系,挫败了杨廷和及其依附者不顾世宗继位的实情而强迫世宗依照汉宋旧例改换父母的图谋,确保了明代法律的尊严和政治的秩序,并因此开创了嘉隆万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廷议程序根本上是一个反复呈现和不断强化君臣秩序的合法场所.在秦帝国的专制法治主义政治中,这种令人畏惧的廷议就已经达到程序化的水准.透过"皇帝之威"与"皇帝之贵"二者的理念差异,我们也许会对泰政与汉政在廷议程序中的不同要求和处理手法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长期沿用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特殊对外政策。在促进古代中国与海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代立国后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又有新的发展。作者从朝贡贸易的实行措施、鼎盛表现和历史意义等三个方面对明代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4.
陈宝良 《中州学刊》2002,(1):116-120
本文从中央、地方乃至军事系统等方面,对明代的幕官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察,藉此证明明代同样具有一套完整的幕官制度;指出明代幕官制度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幕官的衰败而导致以私人佐治为特色的幕宾制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对维护国家机器运转,全面实现国家职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不仅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各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几乎涵盖了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所有主要环节,在中国公务员热持续升温的当下,笔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优化中国公务员队伍,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议行合一”被认为是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标志之一.甚至目前仍有一些颇具权威的理论工作者把“议行合一”奉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并说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7.
政治制度是政治结构中最具权威的因素,它规定着政治结构的性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延续了数千年,其时间之久,发展之完备,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基本特征,论述了这种制度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在沿袭中变化而形成的阶段性,以及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刘士义 《船山学刊》2012,(1):158-161
明代之钟鼓司、教坊、乐户与青楼是联系中国雅俗文化的重要枢纽。钟鼓司、教坊是明宫廷演乐系统的中杻,承担着宫廷音乐、演剧、舞蹈等乐舞的组织、编排等任务。两京乐户隶于教坊司,应礼部调配以承应宫廷宴乐、庙堂礼祭等活动。明代乐户因其精于乐律歌舞,上达于禁廷宫闱,下通于下里烟花,故为明代之"钟鼓司、教坊、乐户与青楼"这一文化动脉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古代监察官作为皇帝的耳目,拥有许多大权,对其权力的监督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吏治的成败。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监察官的选拔任用、回避奖惩制度作了许多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其中的合理因素当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中华科学文化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但是在古代中华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用人制度的推动作用、教育机构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几个角度分析促进中华古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