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崔荣华 《河北学刊》2004,24(3):155-159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男风"一词也成为同性恋的一种代名词,与异性恋形成并驾齐驱之势.整个社会对此趋之若鹜,你行我效,居然演变成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风尚.这种奇特性爱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性文化对同性恋的姑息听任,宗室家庭对同性恋的宽容放纵,社会思潮对理学禁欲主义的叛逆反动,明清法律对异性恋严禁、对同性恋松懈的不同态度,京师戏剧业的昌盛兴旺以及梨园男旦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这些因素综合交织,催发了明清社会"男风"现象的盛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20,(1)
随着福柯的性史研究在西方汉学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西方明清男风研究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汉学界的热门议题之一。在基督教文化反同性恋立场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西方学者难以理解明清社会对待男风的宽容态度。他们或将男性同性性犯罪的管制法律解释为清代同性恋恐惧的表现,或将明清男风视为边缘性的社会实践,或将明清文学中的男色理解为女色的替代品。部分汉学家针对明清男风研究中的反同性恋立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但是,由于缺乏关于明清历史语境的深入考察,学者往往根据文献中有关男风的负面话语,认为当时社会对男风本身存在道德偏见。通过还原此类消极话语出现的具体语境,可以看出它们大多来源于男风对社会秩序所造成的破坏,并且与非文人阶层的男风密切相关,并非明清社会对男风持有批判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明清两代盛行男子同性恋之风,福建尤甚,很多笔记史料及通俗小说对此均有反映.清代长篇评话小说<闽都别记>不仅记录了古闽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还以其丰富多样的同性恋书写而引人注目.<闽都别记>的同性恋书写交融了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彰显了古代福建独特的地方特色及民俗风情,同时也借用了前人的同性恋描写,生动折射出形成古闽男风的自然环境、民风习俗及宗教信仰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易经》文化负载词为语料,建立小型双语平行数据库,从翻译原型论的视角探讨含有"三"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并提出译本无论采用什么翻译方法,都应以向译语理想原型不断靠近为原则,在对此类文化负载词的复译过程中,可采用直译加注或直译加意译等方法,既有"洋味",又保留了"土味"。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词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或者没有理想的翻译方法,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翻译界。在此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结合汉语实用语体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指出:汉语实用语体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应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译者应做到"多维"的适应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方能达到有效的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术界将分析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的“meaning”翻译为“意义”,这是一种误译和误解,导致当代中国文化主流中出现以“涵义”取代“意义”的趋向。“meaning”一词应被翻译和理解为“涵义”,“意义”应对应于“significance”。“意义”(significance)与“涵义”(meaning)分属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赵忠江 《理论界》2010,(4):170-173
本文通过对语言词汇与文化之本质和关系的分析,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文化词"概念的界定不科学,而应代之以"词的文化义"更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同时,"词的文化义"教学与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属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其最终目的和任务在于提高留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学习和研究汉文化。  相似文献   

8.
论“真”与“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真”与“真理”王路本文认为,真与真理是两个概念。西方哲学家所讨论的“truth”或“Wahrheit”是“真”,而不是“真理”。然而,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以“真理”一词翻译解释西方语言中的“truth”(或“Wahrheit”)一词,由此导致我们...  相似文献   

9.
翻译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权力话语影响到翻译过程的各个环节。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应突出汉语文化的话语权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文章主张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在平等的文化交流中宣扬中国文化,在获得平等话语权力的同时,促进中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数字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中英文中的数目词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了数字在中英文翻译中存在很大差异。运用文化对比分析的方法阐释了数目词“九”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并探讨了“九”在中英文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15所民族高校的英文校名,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翻译“民族”一词。该词虽为舶来之物,但其内涵在中国得到了丰富,成为一个极具中国文化、政治特色的词。因此,翻译时不能仅局限于在英语中找一个对等词,而应跳出语言层面,后殖民翻译理论无疑为该词的翻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在翻译民族高校校名时,可否突出汉语语言文化的话语权,采用异化策略,将“民族”一词音译为“Minzu”,民族高校校名英译遵循“区位/地名+Minzu+University”的模式,这一话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文化负载词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合理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文化意象重构问题,以期实现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红色"与"Red"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红色"与"Red"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提出了颜色词翻译的三种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语境、商标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研究,试图从文化语境中语言文字,具体地说,从商标词的角度探索历史文化传统在商标词中的体现和商标词在一些不同语境中的翻译,从而产生“实效”(既引发购买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是从西方哲学中ontology一词翻译过来的,它是最普遍、最抽象、最广泛、最高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体论,但并非“实践本体论”,而是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所使用的"法律人格"概念,不仅与Personality相对应,Persona、Person甚至Caput等词也常常被翻译成法律人格。然而上述词语在使用中其内在意涵并不相同,不加区分地被翻译成法律人格造成了我国当前对该词理解上的混乱。事实上,Persona在罗马法并不是用于指称主体资格的专门概念,Personality与人格权客体意义上的"人格"相对应,具有"人格要素"之意涵,而Person更多地用于表达主体意义上的抽象人格。目前学界在翻译时对不同的用词的不同涵义未进行区分,从而导致"人格"一词的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老词“土豪”在网络文化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中“土豪”概念的形成、符号特征和文化意义。用土豪调侃他人的行为,反映了公众对阶层认同的焦虑和文化反击,是公众情绪宣泄和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同时,“土豪”成为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中产品营销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指出“土豪”这一网络热词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背景,应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反映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8.
方坤山 《云梦学刊》2002,23(6):113-115
英汉词汇的翻译过程,必然涉及文化的介入。因此,翻译工作者掌握和熟悉两种语言及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就英汉词汇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联想、文化意向的差异以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含义不等词现象习语与词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应主要着眼于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化立场、语言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翻译的方向性和译者的语言隶属关系.中国译者的“逆向翻译”和汉学家的“直接翻译”都是中国典籍外译合理有效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大量颜色词使其作品富于美感,他通过准确、生动、具体、灵活地描写服饰,成功地塑造人物个性,使读者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将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颜色词翻译实例分类,讨论服饰颜色词的翻译.其中包括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其他不同概念的特殊颜色词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