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符号"概念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的来源之一是自然科学中的符号思想.本文以卡西尔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思想的接受为例,对这一来源做了考察.本文认为,卡西尔正是通过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概念的改造,使"符号"成为对科学认识和一切意义世界的理解同样有效的本体概念.  相似文献   

2.
胡浩 《晋阳学刊》2012,(4):103-106
斯特雷文斯用部分后验概率P(H/┐(H&A))(文中的Q(H))来表征和预计后验概率P(H/E)(文中的P+(H)),尝试为奎因-迪昂问题(Q-D)的解决以及特设性假设评价标准问题提供一种客观贝叶斯主义方案。这一方案是否可行的关键是P(E/H&┐A)/P(E/┐(H&A))=1+ε是否是可满足的。斯特雷文斯揭示出在重要的Q-D情况(文中的情况3)下,该条件是可满足的。笔者通过对斯特雷文斯方案的分析,进一步回应费特尔森等对此方案的质疑,认为此方案是基本可行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则是独立性假设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整体论思想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即已发端,"整体论"术语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生物哲学整体论的基本原理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由生物哲学家提出。在内涵上,生物哲学整体论强调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的本质在于生命的整体性,也可以说,它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整合作用与相互联系决定系统的性质。从外延上看,生物哲学整体论大体经历了活力论——有机论——进化整体论——系统整体论——辩证整体论——生态整体论这样的历史演绎。  相似文献   

4.
有机整体论文学批评思想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主要用来批评古希腊的戏剧,经古罗马的文学批评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继承与发展,有机整体论的内涵扩大,主要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即"合式"与"合理"原则。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后,在17世纪的法国由于新古典主义戏剧的兴盛,有机整体论批评思想出现了新的特点。有机整体论的内涵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情节结构要符合理性的要求等方面,但同时也出现了对有机整体论曲解现象,即主要表现为严格遵守"三一律"。  相似文献   

5.
有机整体论在西方理论史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在美学史上也有诸多影响。本文从格式塔美学的图式理论入手,结合考夫卡、阿恩海姆、贡布里希的相关观点,考察该理论对有机整体论传统做出了哪些修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介绍了因果关系整体论。因果关系整体论在经济学中具有反实在论的立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实证主义,它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完全肯定和否定当代经济学的两种方法论之间作了折衷。因果关系整体论在一些方面背离了建构经验论,为实在论者留下了批判的余地。但是,这种反实在论的立场也避免了讨论理论为真等问题,并且它不急于完全否定当代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冯跃 《兰州学刊》2006,(4):168-169,126
本文从学科方法论角度,对整体论在人类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三个角度的线索分析和描述,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路,理清人们对整体论意义理解上的模糊思路和误解,从而推进人类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批判学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判学派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在物理学革命前夕和初期活跃于物理学舞台上的一个科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马赫、彭加勒、奥斯特瓦尔德、迪昂、皮尔逊。批判学派的对立面是当时的主流学派——力学学派(机械学派)。鉴于作者已就批判学派的历史责献、哲学根源、历史归宿作过论述,本文拟重点分析一下批判学派的根本特征、主要共性和思想差异。  相似文献   

9.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一些基本的哲学层面上,要批判、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借鉴当代西方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结合”起来的方法,吸取后现代主义中方法论意义的多元论、反对狭隘科学观、整体论等一些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整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即将划上了一个句号,回顾20世纪思想界,法兰克福学派曾是声势最大的思想流派之一。当然,进入90年代,随着苏东的解体,法兰克福学派逐渐消声匿迹,但是,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却是颇有特色的,他们的“否定整体论”实际上是法兰克福学派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建设已经取代了革命的呼声,所以,法兰克福学派已经进入了思想史上的行列,我们现在研究法兰克福学派也像研究康德、黑格尔一样,是对一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思想家的思想考察。但是,法兰克福学派毕竟又与康德、黑格尔不同,法兰克福学派…  相似文献   

11.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03,(7):101-107
在审美活动中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共同植根于人的生命体验 ,并生成于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 ,前者作为超越性生命体验的主体化建构和后者作为超越性生命体验的对象化显现 ,虽有分化 ,而仍属“一体两用”。正是这种生命对生命的关系 ,决定了它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相互感通与往复交流 ,且最终在审美感悟的境界里达成复归一体的生命汇流。这也是审美主客体关系区别于一般的主客二分 ,更宜于用“天人合一”作归结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立足点、内容基础和内容主线,是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整体性是方法的整体性,整体性是逻辑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交织交融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理解.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叉理论整体性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最彻底的理论、最朴实的理论,因而也就是最能掌握人民群众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反映出来的,研究和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整体性同样也是学科建设整体性的重要内容.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进一步考订了《天山日报》的创刊时间和改为《新疆日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有关南宋初期财政,多归结为战时财政这一特征.实际上,绍兴八九年间,在江南士人的积极争取、推动之下,以息民、裕民为目的的"江南民力涵养论"产生并得以推行.其中,湖田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成为南宋政治中的重要课题.然而,绍兴十年宋金战事重开,在中央王朝的强势压力之下,这一涵养民力的理论遭到废弃.随着形势的稳定,江南民力涵养论不再为南宋王朝所关注,代之而起的是中央财政权力的加强和整个王朝财政体制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5.
从计算机系统入手 ,在理论和实际中帮助学生建立整机概念 .  相似文献   

16.
赵贞 《西域研究》2006,(2):23-30
回鹘归义军是会昌二年六月唐中央为表彰嗢没斯的慕义归化之举而建立起来的,最初有回鹘士兵2600人,居所为天德军城。以后在讨伐乌介可汗的过程中陆续吸收了党项、契苾、退浑、沙陀等部族,力量有所扩大,至会昌三年二月解体时有士兵3000人;虽然它的存世时间仅有240余天,但这不失时机地增加了唐北部重镇的防御力量,并自始至终影响着唐对漠南回鹘的态度和立场,是唐朝最终解决回鹘问题的重要一环,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唐中央“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朱梅光 《兰州学刊》2007,(2):180-182
方濬师受命编纂《洋务纪事本末》,其书未成.学术界对此缺少研究,论文利用直接和间接材料,详细考察了此书大致面貌,将此书置于当时社会外交史料编纂的大环境中考察,着重揭示出此书编纂特色,及其与《筹办夷务始末》之间优劣比较,从而凸现其在史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品越 《学术界》2012,(1):45-55,284
本文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确证,用物质之间通过内在联系而实现的"对象性存在"取代旧唯物主义的分离的事物的"自我存在",由此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此世界观反观于实践活动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它以"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社会劳动作为人与人最基本的内在联系过程,用剩余劳动的处理方式作为社会制度的主轴。用此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而资本的内在否定性导致人类必须寻求处理剩余劳动的新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此建立了以"物质生产实践与唯物辩证法——剩余劳动与社会关系结构——资本权力结构及其内在否定性——社会主义与人的解放"作为基本逻辑主线的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9.
杨海文 《学术研究》2000,5(2):39-43
从《诗》《书》礼乐大传统、孔子儒学小传统之中孕育出来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两重内涵,经由文以载道的社会学类型,整合而成孟子文化精神,成为孟子思想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大庆石油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原因很多,但全国对大庆石油会战的支援是最根本的保证。作者从党中央批准大会战,要求全国来支援;为打好石油翻身仗,国家各部委齐上阵;为早日甩掉落后帽,人民军队挑重担;全力以赴保油田,龙江人民做出大贡献等几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