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公共资源的特性与治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一种,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竞争性、外部性等特征,容易诱发人们对公共资源过度的消费行为,以及在治理公共资源中的“搭便车”、规避责任及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致使公共资源面临耗竭性退化的困境。科层制治理、市场制治理、自主组织治理与网络治理正是人们为解决公共资源困境所作的制度安排。在公共资源治理中,应根据公共资源的内容和特性选择恰当的治理模式,以此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治理,使公共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任恒 《北方论丛》2023,(6):48-57
作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奥斯特罗姆立足于自身对制度供给问题的深刻理解之上,专注于人类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能力,为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与走出由集体行动所引致的诸多困境开辟了另一条路径。可以说,自主治理思想冲破了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窠臼、扩展了现有的制度理论,对现实情境中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可持续地使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公共治理的多中心模式奠定了基础。奥斯特罗姆的相关成果让研究者不再坚持主张借助于政府管制或外部强加的个人产权的私有化,是避免“公地悲剧”非此即彼的唯一途径,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包括传统集体行动理论的变革、传统制度分析视野的拓展、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善、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奠基石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的中国各级政府面临的改革中,尤其重要的是:实施依法行政,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转变角色,从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改革规制,从计划政府走向市场政府;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从单中心统治走向多中心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4.
第一,行政体制改革:善治与社会和谐。现代化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高效、协调的政府管理。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公共事务的解决之道在于“多中心治理”,即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多中心治理强调的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及主体间的协同与合作。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是这样界定的: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的产生急剧改变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秩序,导致社会设置中断或瘫痪。应对突发事件,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突发事件中协调政府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形成有效合力,便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文章以政府协调为中心,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尝试性地提出构建突发事件政府协调治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界定政府协调治理的概念,揭示政府协调治理的特征,分析政府协调治理的内容(信息、结构与制度),探究构建突发事件政府协调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多中心治理理论:一种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的制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的制度理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共物品供给结构的多元化,强调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区组织均可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从而把多元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来。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主治理和自主组织。自主治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存的人们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性治理,并通过自主性努力以克服"搭便车"现象、回避责任或机会主义诱惑,以取得持久性共同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真正回归公益属性,能否为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本期“每期一题”聚焦“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从高校去行政化、高校职称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建立等维度提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可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超越西方治理与走向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治理理论兴起于西方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历史背景,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西方色彩,渗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而且也面临着新的“治理困境”。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来看,治理与统治具有本质同一性,只是前者表面掩盖了统治职能而突出了管理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概念,国家治理植根于中国国情与改革实践,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对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主动回应,还是对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深刻反思与重构,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最新发展。对比中、西方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具有优越性,更具改革价值。要超越西方治理,必须牢牢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 ,我国公共事务领域中对公共品、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政府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引入“治理”理念 ,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 ,公共治理理论为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即引入第三部门力量 ,实行“多元化治理” ;加强政府宏观领导 ,实现“多主体合作” ;引进市场机制 ,实施“多方式治理”。  相似文献   

10.
竞争、多中心治道与我国公共服务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在20多年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竞争,而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安排公共服务供给则给竞争提供了制度平台。分析多中心治理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中有效竞争的支持,探讨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组织。因此,所谓事业单位改革,也就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与创新,其实质是构建一套能够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构建既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化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不能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自由放任式政府治理模式,而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这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多元治理结构;三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政府改革是政府改革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城市治理的视角,考察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城市政府的治道变革和制度创新以及对中国城市政府改革的启示.研究表明,城市自治、制度分权、城市府际合作和多中心治理等是变革和创新的主要内容与趋势,我国应该加快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从行政分权向制度分权转变,并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合作治理机制,进而提高地方治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治理与现实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的全新的理论,为公共事务提出了不同于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现实中最大的应用价值是提出在政府的治道变革中,打破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多中心的行政体制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权益保障问题不仅是政府主导下的公共管理问题,更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迈克尔·博兰尼提出“多中心”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治理领域,不仅为分析农民工维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打破了传统的单中心政府统治模式,对于创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农民工权益维护途径,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改革是政府职能的第二次转变;事业单位改革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政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加强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统一决策和组织领导;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实行分类管理;加强政府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制度支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政府数字治理是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的互动与融合,本质上是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其数字治理必须彰显公共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关照人性。但是在政府治理中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和全面泛化,过度追求工具理性,致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政府数字治理常常陷入“技术依赖”“信息过度采集使用”“数字规训”“算法操纵”等多重困境。因此,实践中要掌握好政府治理数字化的“尺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价值、主体、制度、过程等方面促使数字技术更好适配政府治理活动,引导数字技术向实、向民、向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丽 《理论界》2008,(6):49-50
公共服务是建设现代政府、推进政府转型的核心理念。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政府在服务中树立形象。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透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制度供给不足.为此,需要合理定位事业单位的性质,在厘清政府公共服务角色的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强化制度供给的能力;同时,通过深化理论探索降低改革的不确定性,完善制度激励和约束保障机制,减少改革的摩擦成本,进而强化制度供给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郑谦 《兰州学刊》2010,(7):32-37
作为另一种应对公共事务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矛盾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多中心”理论一方面反思了两种传统解决即建立“利维坦”和产权变更各自的缺陷,另一方面又试图论证两种传统解决方案在逻辑上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自然也可以表现在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安排上。在体现“多中心”特征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安排中,在政治价值和经济手段两方面强调了公民的选择权利和选择行为,但是,这种选择模式不具有传统公共选择理论所描述集中统一的特征,由此体现了对美国立国的政治价值和原则的回归。而在实践中,公民的选择又是通过政府的民主行政来确保,这种民主行政表现为有关公共物品供给中具有自主和自发特征、分散式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的行政改革被许多国家誉为“改革的典范”,其中公司化、私有化运动和核心部门的改革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启示。我国政府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继续深化国企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