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晓华  张万烈 《天府新论》2004,(Z2):249-250
"言不尽意"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最早出现于《易传》.魏晋时,士人对"言意之辩"的层层探讨,最终使"言不尽意"成了一种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文论语言所达盼到的一个境界.无独有偶,在一千多年后的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现象学文论家建立文学本体论学说,其学说对文论语言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通过对比和分析,不难发现,尽管由于中西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别,但文论语言发展至今,中西方已在"言不尽意"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产生了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  相似文献   

2.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文论跌宕起伏,发生了几次明显的转向。文论的转向和语言观的流变结合在一起,成为西方文论发展态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以文论的转向为背景,结合不同历史阶段中“文学性”内涵的变化,着重探讨作为工具论、自足自律的符号系统和能指所指分离的“语言游戏”说三种语言观的历史流变及其承接关系,并论证了整体融合的语言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林生 《阴山学刊》2010,23(1):49-52
“言不尽意”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由于“言不尽意”的存在,使得文本中充斥着意义的未定点和空白,也就使得接受者可以依据自己不同的视野对作品中的意义未定点和空白做出不同的具体化和填充。  相似文献   

4.
每一次哲学的变革,必然引起美学的变革。魏晋六朝文论的崛起,无疑和当时思想的解放和玄学的建立密切相关。其后,玄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玄学的“言象意道”“形神”“本末”“质用”“有无”“一多”“情性”“气”“自然”等理论,后来逐步转化为美学的概念和范畴。当然同样的概念,在玄学和美学里内涵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玄学对美学的影响以及两者之联系与差异。魏晋玄学的“言不尽意”论发展成美学上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前者认为语言有局限性,无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意识;后者则主张努力转化语言的局限性,使有限的语言能表达不尽的情韵。两者差异很明显,但后者又确发韧于前者。本文试图就言意之辨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这一论题,从玄学和美学的交叉点去探讨“言不尽意”论如何从玄学向美学转化,以此窥见玄学影响美学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邓程 《兰州学刊》2003,(4):159-162
西方文学批评用宗教或理性的态度批评文学 ,是一种存在先入之见的批评。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摆脱了成见的批评。这是古代文论的基石。对言、象、意的关系的认识是古代文论的另一理论基石 ,古代文论于此之上建筑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这两块基石也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谢碧娥 《河北学刊》2004,24(5):115-11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7.
张荣翼  杨小凤 《河北学刊》2004,24(5):108-112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8.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批评用宗教或理性的态度批评文学 ,是一种存在先入之见的批评。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摆脱了成见的批评。这是古代文论的基石。对言、象、意的关系的认识是古代文论的另一理论基石 ,古代文论于此之上建筑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这两块基石也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道是什么 ?老子没有用语言给予明确的描述 ,只是用恍惚、惚恍描述道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 ,老子这种描述性特点的语言被庄子延用和发展 ,提出“言不尽意”。之后 ,王弼提出“得意忘象”,也因此导致了后世文论中出现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12.
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恰兹是20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原理》所提出的“交流理论”和“两种语言用法”等学说,对20世纪西方文论特别是新批评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作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中的宝贵遗产,瑞恰兹的著作特别是《文学批评原理》对我国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一些原因,中国古代文论没有引发对“真实”“虚构”问题的讨论,而西方则不同。“文”与“诗”也分别是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两个概念。了解它们的渊源和差异,对于理解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两组重要诗学价值——“真与虚构”和“文与诗”在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中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中的言意问题在六朝时提出并受到极大的关注,并不偶然.一方面,魏晋玄学言意思想为其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内容;另一方面,六朝文学创作的繁荣为文学全面深入到人们的研究视野中提出了必然要求.文论在吸收哲学思想的同时,根据文学自身性质,使言意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诗学论题.文论家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中的言不尽意现象,但没有从形而上的理论层次去论证言能否达意的问题,而是立足于创作经验,讨论创作中言意紧密结合的思维状态、言意活动的顺滞状态、语言在构思和传达中的"机枢"作用以及言不尽意的原因等,并且从言不尽意的困苦体验中跳出,逐渐开拓出超越筌蹄的审美路线.  相似文献   

15.
王汶成 《齐鲁学刊》2002,(1):120-123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学  相似文献   

16.
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存在根本的差别。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强调“言不尽意”,主张“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西方诠释学普遍认为语言是诠释的前提,是“存有之居屋”。西方诠释学的方法和思路为研究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应立足自我,超越西方哲学的体系、框架和具体概念、范畴,从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智慧和义理思维中,开出新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传统“宏大叙事”模式开始瓦解,语言的透明性和启蒙的合法性问题在当代西方文化中受到了普遍质疑。当代反本质主义在对语言表述机制的重新思考中,解构西方文化中客体知识的启蒙传统,倡导从客体语言表述到主体话语实践的回归,并试图建立一种主体权力关照的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9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远清 《学术研究》2000,(5):114-117
中国批评家们从政治化写作向现代化写作、欲望化写作过渡后,并没有为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预示一种新前景。在随同文学创新并进的同时,许多批评家在从事横的移植时忽视了纵的继承,对西方文论多采取整体认同的态度,很少有批评家站出来,对用新潮装饰的文论说“不”。还有文论思想干瘪,语言浮肿,造成批评对读者的疏离。  相似文献   

19.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主要论题之一,它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心雕龙》作为~部承先启后、体大虑周的古代文论专著,产生于魏晋言意之辩之后,不可能不反映这种影响,并对它作出自己的回答。目前注意到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者虽然不多,见解却如此对立:王元化先生认为,“刘棚的上述见解和玄学家言不尽意论,显然朱紫各别”。(《文心雕龙创作论》ill页)袁行需先生则断定,“刘摊也是同意言不尽意论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一辑133页)笔者不揣鄙陋,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最早提出言不尽意论命题的可能是老子:“…  相似文献   

20.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2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3—2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经典学说的现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研究”及其他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文化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西民族学院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领导出席了会议。一、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