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们经常用“反思”来表述哲学思维的特性,然而,究竟何谓哲学反思?哲学思维为何是反思?哲学反思的根据、对象、方式、特性与功能到底是什么?是否或能否存在非反思的哲学?现代哲学是否改变了哲学的反思的思维方式?这些关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性的重大问题,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反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反思,在其最直接的意义上,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是中国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自我 ,寻求生存与发展新理念的重要课题。这种研究的主题与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直接、表面地讨论“中西哲学”知识性的“异同”或“相通” ,而是要从根本前提出发探讨与反思“中西哲学”各自的性质、特点、个性及其“长短” ;发现与评价“中西哲学”各自的人类性意义与价值 ;寻求创造人类新哲学的理论前提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哲学是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观念与思想作哲学的考察与反思。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是以"大学是什么"等基本命题展开的哲学体系。个体精神生命的存在是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前提与哲学基础,批判是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的灵魂与最根本特征。哲学的批判集中体现了大学的智识与良知,批判与创造同在。超越是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最本质的存在。大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超越意识与能力来实现自我生命的超越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哲学观新释——兼论黑格尔的哲学观董翔薇哲学是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中得以丰富、完善、深化和超越旧形态的。哲学的这种反思首先指向“哲学是什么”,即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哲学的目的、任务和使命是什么等问题,这是任何一个哲学家要成为哲学家的第一道...  相似文献   

5.
“生态困限”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哲学界对“生态困限”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观念的层面 ,即主要集中在对导致“生态困限”的思想前提和理论预设的反思和批判上。本文认为 ,比观念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发展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的生存方式 ,观念的病症根源于社会发展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的病症。因此理解“生态困限”的根源并寻求超越“生态困限”的途径 ,乃在于对社会发展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并为寻求社会发展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哲学比较”之所以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提反思,是因为前提的未经审视只会为任意和武断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通达特定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根本不再成为可能。前提反思意味着要去追问:哲学比较将从何处起步、进入怎样的理论视域以及采取何种基本的理解方式,才可能具有真实的效准?所谓“真实效准”,是指依循必要的原则和尺度,以不断增益确定性的方式,使哲学比较的各方面有效地保持在同整体及其根本的有机联系中。第一,“开端的本性”对于比较不同哲学思想之传统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如果说特定的哲学开端意味着特定精神类型的指令和定向,那么这样的命运性肇始便引领着并且规模着特定哲学的整个历史性进程。第二,在现代世界的处境中,实际发生的哲学比较不能不一般地运行于西方哲学的坐标之中,并且不能不一般地采用现代话语的形式。因此,除非西方哲学的“自我批判”能够被明确地意识到并决定性地进入比较的视域中,否则就不可能为客观地理解古代哲学和东方哲学提供真正的基础。第三,就像哲学比较运行其上的立场要能够批判地获取一样,使比较得以开展并由以进行的“解释”也须摆脱它的天真状态。当代解释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去掌握“超越一切主观意义的现实”;必须根据这...  相似文献   

7.
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问题是一个问题丛集。针对其中不同的问题 ,实践哲学形成了许多异质性的理论进路。本文系统清理了先前实践哲学的几条主要进路 ,即观念论进路、伦理学进路、本体化进路、生存论进路、后现代进路。这些进路各有所长 ,但也有共同的缺陷 :忽视了实践的根本特性———“做” ,遗漏了实践的最本己问题———“怎么”。在此意义上 ,它们均是“解释世界”的哲学 ,而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本文进而提出 ,把“做”的问题、“怎么”的问题或“改变世界”的问题提升到形上层面加以研究 ,应是实践哲学的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8.
视角:哲学反思的主题肖中舟一哲学是一门反思性的学问。反思性是使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非哲学的思维意识形式如科学、艺术、宗教等的最根本的特征。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①然而,在理论上强调反思性是哲学的特殊本性是一...  相似文献   

9.
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揭示和反思思想构成的根据和原则,从而变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变革人的实践活动。哲学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包括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本体论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存在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前提批判以及现代哲学的自我前提批判等主要内容。哲学在思想的前提批判中不仅反映和表征时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哲学根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从讨论的过程中看来,决不是简单的名词之争,而是由此牵涉到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我看来,这首先来自于对哲学根本问题的不同理解;由此也就产生了看法上的分歧。要回答哲学根本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必须考察一下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以及为什么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作为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身各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表现形式。同时,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哲学上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斗争,又往往呈现  相似文献   

11.
哲学以反思为其题中之义。这种反思同时应不断指向哲学研究本身所涉及的有关前提。就中国哲学的研究而言,研究的前提首先与文献材料的考释、梳理相关。后者是一种非常基础性的工作,没有扎实的史料功底,哲学史的研究将成为空中楼阁。但除了上述方面之外,中国哲学研究还牵涉哲学与哲学史、中学与西学、形上与形下等理论关系,对这些关系的定位,同样构成了研究中国哲学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就后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一、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学说、体系,这些学说和体系在哲学史的研究中往往主要被理解为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功能及其着眼点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本质上是一种反思的科学。然而,反思的科学也要反思自身,哲学对自身的反思使其以真正认识到时代赋予的重任。黑格尔说,哲学是集中表现的时代。马克思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与时代精神在变化,作为它的思想精华的哲学怎么能不变化、不发展呢?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本体论众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因为“本体论”有二个根本错误:第一,它认为关于世界的理论是最终的,为世界找到了最后的根据;第二,本体论是一种脱离认识论的独立理论。本体论认为它可以作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基础。而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最后的本原,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建立起什么最终的本体论,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过本体论来称呼他们的哲学,而总是以世界观来称谓。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的说法不能成立。其理由:第一,马克思很少提到“本体论”这一概念,但决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没有本体论基础,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承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理论化体系化的哲学表达,探讨其新贡献问题,也应以其哲学层面的贡献最为根本。任何思想的新贡献内生于它的形成逻辑当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两个结合”是其形成的内在逻辑,以此为视角,或更能阐明这一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层面上的新贡献。遵循这一新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两个结合”为内核的形成逻辑,可以发现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深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考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实践唯物主义”理论旨在高扬和建构一种新的主体哲学,力图在消解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上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确立真正的根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和诠释。这种理解和诠释上的分歧是方方面面的,但有一个问题是最为根本的,即究竟什么是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哲学本体论存在的根据何在。分析和阐明这些问题,是澄清各种分歧的实质所在的理论逻辑前提。一、哲学本体论存在的根据本体论是研究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诚然,各门具体科学也研究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但它们所触及的…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研究客观上推进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意识的强化,但女性主义本身作为西方文化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它所提出的倡议与口号始终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有着性别观念上的矛盾,而矛盾的源头则来自于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道”与“本体论”的根本区别,以及“一体”与“两分”的形态差异。如果不能将女性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及文化环境结合起来,女性主义不仅不能实现它本身所试图达到的积极作用,而且还会被社会边缘化甚至被一些境外势力所利用。因此厘清中西性别观念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哲学根源和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我们看清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女性主义观念、口号和“行动”背后的根源,从而摒除一些不符合本土文化精神的概念和逻辑,同时吸收一些符合本土现实需要的思想,以推动女性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思维方式的意义每一种哲学理论在它产生之时,都不仅具有超常识观念的性质,而且对于当时流行的科学观念也有着某种超越性。这是哲学作为反思意识而具有的根本特点。正因为如此,哲学才能给人的思想以深邃的启发。世界观的转变属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哲学理论(哲学体系)产生出来,如果它真正代表了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意味着人们从它获得一种用以观察一切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也引起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利益观念等的变革,其中追求实惠的观念呈上升趋势,而一向以理性思维为起点的哲学被冷落,以至出现了“哲学的贫困”.哲学果真失去价值了吗?人们在价值追求中果真不需要哲学了吗?显然,答案不是而且也不会是肯定的.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管见.哲学出现“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包括部分搞哲学的人)在认识上产生误解,以为哲学无用,不能够带来“实惠”,因而对哲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哲学自身的“贫困”.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有许多人高喊解放思想,而行动中却一再陷入形式主义或教条主义的泥淖?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先验的思想前提来接受,而忘记了它同样是需要理性拷问与形上求证的思想原理。我们很少对它进行逻辑建构,对其运用的范围、评判的标准很少有明确的界定,特别是对它的形上基础,更缺乏深度的自觉。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哲学反思与求证。  相似文献   

20.
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广文 《河北学刊》2007,27(2):35-38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