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先刚 《社会科学》2023,(7):27-34
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无前提性”,学界通行的观点是要么把它理解为一种单纯的怀疑主义或批判精神,要么去论证作为黑格尔逻辑学开端的“存在”本身是“无前提的”。文章首先指出怀疑主义或批判精神不足以刻画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特性,以及所谓“无前提”的“存在”在黑格尔那里是自相矛盾的,然后辨析了黑格尔哲学在“无前提”“本原”“开端”等关键概念语境下的开端问题,最终通过澄清黑格尔在逻辑学之本质论部分里关于“设定”和“预先设定”等概念的思想,表明黑格尔哲学的“无前提性”的真正意义在于破除一个绝对在先的开端,扬弃开端和终点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倪剑青 《理论界》2009,(8):130-131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开端的分析,指出<精神现象学>的开端乃是对近代哲学的出发点的反思,即针对笛卡尔式"我恩故我在"的自我意识的直接性所提出的反思和批判.只有把<精神现象学>前三章理解为目的论中的哲学史反思. <精神现象学>体系的实际开端才是可以被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意味着一次哲学的新生,他在对哲学理论本质的彻底反思的前提下,通过理论批判、现实批判,提出实践批判原则,使哲学重新回归到生活世界本身的实践进程.这一回归,通过生活世界批判和现象学批判的联合,使"生活"和"实践"在存在论根基处获得了全新的内涵.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内在精神--"实践精神"充分体现在他对生活世界本体论地位的澄明、对生活世界自身悖谬及异化的揭示及对生活世界自我批判的内在革命性的指证过程中.从一个全新的哲学路向--生存论路向,去理解马克思的生活实践观,有助于真正领会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完成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消解中,海德格尔把现代科学技术看作是西方哲学的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也是对传统西方哲学视界的批判。对一种不同于形而上学视界的新的思的视界的寻求,使古老的东方思想进入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界。但后现代主义哲学仍难以超出西方哲学的视界,它对东方思想的引用和诠释,仍是从个人自由主义的纯粹理论态度出发的。古典东方思想是“心性之学”,它力求通过心灵的修养来获得秩序良好的社会或心灵的安顿。只有以仁爱之心、慈悲之心体悟宇宙和生命,才能进入东方思想的视界。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我国曾大规模地批判过实用主义哲学。三十多年过去了,反思这一段历程,应该肯定这一批判对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的界限,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政治批判代替理论分析,简单化和一概排斥,又构成了这一批判的严重的内在缺陷。并且,以此为始,把现代西方哲学统统说成“政治上反动,内容上荒谬”,进行了全盘否定,致使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对现代西方哲学缺乏  相似文献   

6.
以批判的视角研究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是透彻理解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本方法,也是进一步分析罗尔斯《正义论》的必要理论前提.“原初状态”理论的西方哲学视角的批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原初状态”理论批判的着力点在于:对主体预设的批判、对信息预设的批判和对环境预设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的基本视域大都植根于其久远的精神传统之上的,这一思想根基就是西方的形而上学;可以说西方哲学的整体结构与关注聚焦点在于如何通过形而上学的不断阐释来推进和重塑形而上学,西方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复活大都在新的前提下,来助力形而上学的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活力。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和阐述样态有着新的特点,体现在与时代精神的旨趣相吻合,总是力图在超越旧的精神状态的过程里,重铸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本文提出了形而上学现代架构中的基本样式,强调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并尝试着从形而上学与“中国梦”的契合点上挖掘形而上学的特有功能,即表现在对理性超越的不断追求,对实现过程的历史包容,对现存状况的批判反思以及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强调在当代形而上学的视域中建造“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总体视域 在今天的背景下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自觉的总体视域.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三种可能的视域:第一种是前现代的总体视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前现代的问题域中去考察.这种进路当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但是,它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现代性的总体性批判和总体性超越,利用前现代性的总体视域去反思这个问题只能是一个理论时代的错误;第二种是现代性视域,这种进路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马克思主义确实是对现代性的总体性批判和总体性的超越,我们要想理解这种批判的深度和力度,确实有必要对现代性展开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孔祥田 《北方论丛》2007,46(3):120-122
厘清杜威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我们理解杜威政治哲学逻辑结构的必要前提。他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这个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杜威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线索和总体逻辑结构。在解决了哲学问题视域论证的基础上,他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因此,“哲学家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杜威政治哲学建立的“前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革命”,改变了西方哲学的现有版图。用哲学拓扑学的方法去重新勘定西方哲学地图,会使我们看到西方哲学变化的内在特质,即哲学是一种对思想形式的超验研究。新版西方哲学地图具有三个特征:以问题为中心,超越了国家和流派的分野;以对话为前提,寻求相互交流和理解;以综合为基点,强调多元化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的探究,是以辨析和确认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为前提的。而中国哲学史的现实存在方式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根本上既不是道统的传承和道统的现代复活,也不在于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而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谱系的客观理解和如实叙述。在以此为目的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要对西方哲学实施彻底的现象学“加括号”程序,或者说,完全排除西方哲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和不现实的。但西方哲学的思想、概念和框架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解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把“尺子”;不过,把西方哲学作为“镜子”和“窗子”,对于我们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却可能是有益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西哲学对“生活世界”的趣舍——对生活世界的守护或贬黜——来概括其本质特征,可以更加集中也更加充分地表明:中西哲学在其开端性决断上的根本差别,如何贯穿于并且支配着两种哲学全然不同的历史性行程。对生活世界的贬黜与敌视植根于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亦即植根于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割—对立中;立足于道器不割、体用不二的哲学建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对生活世界的切近与守护;正是由于立足于这样一种非形而上学的哲学建制,整个中国哲学表现为对生活世界的居有与守护。此外,在西方哲学已经开展出来的“自我批判”中,形而上学的历史性解体伴随着生命哲学的积极开启——意识到并且深思这一重大转折,对于把握中国哲学的非形而上学性质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对“生活世界”的趣舍,不仅能够成为标识中西哲学判然两途的分水岭,而且由于它特别地切近于两类哲学植根其中的基本建制,所以该主题的阐明对于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的整全理解来说,具有总体上的概括作用和统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理性的自然基础——中国哲学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即意识能动性 ,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意识能动性反思规定的不同方向和结果。西方哲学把人的意识能动性理解为超越感觉经验的理论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传统。中国哲学把人的能动性理解为超越禽兽的道德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传统。中国道德形而上学的合理性及其世界意义在于 ,人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需求就内在地包含着实现自身的界限和规则 ,即“良知”、“良能” ,从而实现了性与理、天与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一个社会在器物层面上的变化意味着发展,在制度层面上的变化意味着革命,而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的变化则意味着文化的根本变迁。人类的思想和行动总是从某种前提出发的,找不到任何没有前提的思想和行动。在这些前提之中,最为根本的前提就是价值观念,比如“正确”是什么,“善”是什么,“美”是什么,“应当”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观念暗中指导和限制着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方向。在科学领域、道德行为领域、审美领域和政治活动领域,这些观念普遍存在,而且也已经成为哲学反思的永恒主题。哲学的反思虽然以其彻底性著称,似乎不存在任何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哲学原创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对原创及其普遍认识条件即思维操作方式的意识。有三种形式的新知 :经验、规定的认识、反思的认识 ,而只有其中反思的认识在实质地添加普遍理论知识并且是精神的主动创造的成果。原创属于反思的认识 ,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和统一原理的积极构造。问题意识具有内在批判结构和方法阐明作用。创立一个新型问题意识也就获得了思维的新起点和新方法 ,从而奠定了哲学原创的基础。哲学原创的合法形式是综合式前提批判亦即先验批判。这种先验批判要求必须跳跃式地暂时超脱具体的问题对象而从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最高概念开始 ,然后逐次推进。其中的“跳跃”构成一个问题转化情境 ,由逻辑批判与先验决断来完成 ,而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在先验决断的引导下表现为一场持续的从普遍到特殊方向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内在地产生出哲学原创的自律机制和有效性规范。  相似文献   

16.
原创法度:哲学原创本质、方法和规范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哲学原创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对原创及其普遍认识条件即思维操作方式的意识。有三种形式的新知 :经验、规定的认识、反思的认识 ,而只有其中反思的认识在实质地添加普遍理论知识并且是精神的主动创造的成果。原创属于反思的认识 ,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和统一原理的积极构造。问题意识具有内在批判结构和方法阐明作用。创立一个新型问题意识也就获得了思维的新起点和新方法 ,从而奠定了哲学原创的基础。哲学原创的合法形式是综合式前提批判亦即先验批判。这种先验批判要求必须跳跃式地暂时超脱具体的问题对象而从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最高概念开始 ,然后逐次推进。其中的“跳跃”构成一个问题转化情境 ,由逻辑批判与先验决断来完成 ,而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在先验决断的引导下表现为一场持续的从普遍到特殊方向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内在地产生出哲学原创的自律机制和有效性规范。  相似文献   

17.
夏巍 《兰州学刊》2006,(3):17-18,16
“普遍历史的理念”是康德剖解历史意义的理性工具,它使其先天地理解人类整体历史的构想成为可能,并由此建立了具有批判哲学特色的历史哲学。本文主要评析这一重要概念,以彰显其历史研究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几乎从未对它所坚持的下述五种基本观点提出过疑问:马克思哲学是奠基于物质本体论之上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可以通过经验的方法加以证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偶然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始终都是边缘性的解释要素;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介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而与康德的批判哲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根据我们的阅读,通过实现由近代西方哲学问题域向当代西方哲学问题域的转换,《问题域的转换》对上述五种论点给出了批判和澄清:马克思哲学不应该被笼统地界定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用纯粹经验的方法加以确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不是马克思的根本方法;离开偶然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要堕落为抽象的认识论;重建康德哲学之思维与存在异质性学说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近代哲学是一种自然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实质是本质主义。近代哲学用普遍主义和绝对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规范现实生活世界,越来越敌视人并漠视人的生活。近代哲学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遮蔽和漠视引起了现代哲学的极度不满。现代哲学通过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两条主线对生活世界的意义和实质进行了分析,对近代哲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批判。并且从人的思维和实践哲学本身的批判性、反思性和超越性出发,审视实践和生活世界,把哲学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作为哲学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斯宾格勒认为中国哲学的真理不只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他致力于从中国古代经典中去发现“远超过孔子所能理解的更为深奥的东西”,认为《尚书》和《诗经》中蕴涵着古希腊英雄时代的精神和西方中世纪的贵族精神。他别出心裁地认为孔子不仅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是“同时代”人,而且与伏尔泰、莱辛也是“同时代”人,并且把中国哲学的不同流派与他所谓“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作了比较。着眼于西方哲学的重心从认识问题到人生问题的转向,他特别心仪中国哲学注重实践性的优点,认为这一优点可以弥补西方哲学的不足。他的主要失误在于夸大了德国哲学和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