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樑 《东岳论丛》2001,22(4):62-66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发展 ,在于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更美好。理想信念信仰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对未来最美好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集中体现了价值的本质特点。价值内含“应当” ,一般价值观念反映了应然对实然、“应当”对“是”的超越 ,而理想信念信仰则是更高的“应当”对“应当”的超越。所以理想信念信仰是比一般价值观念更高的价值观念。信念是信仰的基础 ,信仰是根本的居于支配地位的信念 ;信仰是理想的基础 ,理想体现信仰 ,深化信仰 ,强化信仰。理想、信念、信仰是最高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最基本的性质是能够确定的。由此,宗教信仰可以区分出低端与高端两个层位。影响宗教信仰性质以及分层的因素可能包含以下这样一些方面:是否具备拯救或解脱的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拯救或解脱道路;功利因素在信仰中的地位;神秘因素在信仰中的地位;形式因素在信仰中的地位;集体在信仰中的地位;经典在信仰中的地位;伦理在信仰中的地位。亚伯拉罕宗教系统认为,一神信仰是信仰发展的最高阶段,这值得参考;但同时必须看到,一神信仰给拯救与解脱目的所造成的灾难性悖论。对任一信仰系统的评价,应当是上述诸要素综合考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信仰价值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本然性地就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且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正因如此,信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关于信仰价值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没有很好地解决。笔者几年前曾就信仰价值的发生作过初步的探讨,现进一步就信仰价值的结构作尝试性的探析。一、信仰价值结构的张力场信仰价值结构是一种张力状态。所谓张力,是指构成一个完整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之间的,由于双方的对逆互拉所造成的离开“介质”之趋向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状态。所谓张力场,是指许多张力对子所营造的张力系统和氛围。理解张力的关…  相似文献   

4.
规范性价值是由社会规范而确定的价值.任何社会共同体都需要确立一定的规范,借以规约调整其成员的行为,形成和维持一定的秩序.这些规范既为人们提供了评价一定社会行为的共同标准,也是社会认定这些行为的价值标准.规范是一定价值观念的社会化结果,构成了价值观念和实际价值运动的中介.价值体系就是由实在性价值、规范性价值和价值观念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价值观念为导向,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法制为核心的现代规范体系为支撑和基础,以形成公平正义的秩序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必然需要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靠保障。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尚处于初创建构阶段,还不够成熟,突出表现在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过于功利化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智能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促使人们提升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首要目标是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促进个体多元发展;核心价值应体现考核评价的社会价值;内容应当重视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评价;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方式应当多样化,评价过程应当动态化。  相似文献   

6.
<正> 价值观念作为精神文化的内核,其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说,它是人们关于价值现象、价值评价等的基本价值信念、价值理想的观念系统。时代的不同,主体的不同,主体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主体将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伺就有差别,有差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以精神或物理客体为载体的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与信仰者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认同是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在微观层面上的环节,在"自我延伸"中,使自身置身于"整个安全体系的关系之中",具有信仰意蕴。共识是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在宏观层面上的环节,作为"集体意识"或"集体无意识"具有信仰意蕴。信仰确立在认同趋向信仰的过程与共识趋向信仰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民关于社会价值观念的信仰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性质与社会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作为意识对象的体现为"人的类特征"的生命过程在社会意识中积淀为人文精神,在与"神性"、"物性"、"兽性"的对立统一中体现为具体的时代特征。必须用人文精神时代特征对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的过程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道教文化有着完善的思想文化体系,对现代养生、医学、音乐、信仰等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道教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分布不平衡、类别少等尴尬境地。要走出尴尬境地,就应当正视道教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深入发掘道教文化资源;建立客观公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加强道教文化研究,扩大道教文化的传播力和文化认同度。  相似文献   

9.
赵均 《南方论刊》2011,(9):66-68
本文基于当前大学信仰教育缺失的现状,从教育的核心价值、最终使命、终极关怀及大学应当承担"育人"重任切入研究,提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概念并进行了概念诠释,论证了其价值,从而为当今大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仪式境界及内容安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化使价值观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 ,这种多样化表现为平面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价值观发展的多样化蕴涵着主导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主导价值观作为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 ,既具有对其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又具有对社会发展的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从价值观的多样化出发确立我国的主导价值观要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与宽容性的统一、现实价值与目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普遍价值观念与国家主导价值观念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先进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合理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价值观念体系合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理想目标——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合理性的国民价值观念体系是个体价值取向多元化与社会价值总目标一元化的统一,是个体低价值标准与社会总体高层次的根本价值标准的统一,是不同领域价值观念并存与不同领域价值观念相互之间严格划界的统一,是肯定价值次观念存在与坚持价值主观念导向的统一.建构合理价值观念的关键是通过“正面灌输”和“硬行引导”,把合理的价值观念模式“内化”为国民个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政治合法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评价,它是政治权力及其遵从者证明自身合法性的过程。就是在价值或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自愿认可、认同、同意和服从。其维度有二:价值的与事实的;公认的理想类型有三:意识形态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以及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信仰的“社群认同合法性”。不过,现实的合法性是上述合法性类型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或综合的作用;要重视有效性在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中的地位,重视经济基础的合法性对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信仰的功能包含着两方面:信仰的基础功能和信仰的具体功能.信仰的基础功能是最为基本并且是构成其他功能基础的功能,主要有提供精神家园的功能和牵导功能;信仰的具体功能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基础功能,主要有社会个体功能、社会功能和价值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公共性"的视野与个体生存意义根基之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仰缺失为标志的整体性的"终极关怀"的失落和深刻的生存"意义危机",是当前中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严峻现实;形而上学的被彻底流放和遗忘,使整个社会充斥着不无厚黑的所谓生存智慧、处世技巧,以及苟且偷安的自我保护术甚至还有损人利己的阴毒和狡诈,导致文化"公共性信念"、社会价值"信仰迷失"与个体价值"信念危机";无疑,共同的意义世界、价值信仰以及共同的文化信念,是社会迈向文明历程中的极为重要的心理基础和文化保证;从学理上讲,此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作为理想、价值信仰-信念的对象并决定着、支配着理想、价值信仰-信念的我们社会的本位价值观念与价值归宿定位的明晰化问题;二是对经济利益-功利的追求是否必然导致信仰的缺失和信念的茫然,即对经济利益--功利的追求--个人的日常生计能否与社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价值信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要充分了解、阐述和构建当代的核心价值和价值观念,首先要理解思考的问题和指向是什么,并对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形成一定的共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价值和价值观念是有区别的,价值是指客观的社会存在关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状态;价值观念则是对它的反映,受它决定。价值是客观的,而价值观念是主观的,因此也是多元的,当然这种多元应当是一种"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的多元。社会或个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目的就在于正确认识自身、把握自身。就此来看,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公平正义为本质特征的,这就决定了公平正义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理论界》2008,(11):140-141
在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并存成为普遍现象的情况下,构建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刻不容缓,而生成这一观念体系的思维基础应当是建立在开放的辩证思维方法之上的。本文从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构建的相互关系入手,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价值观念研究和构建中的表现及消极作用做了说明,并提出确立新的思维模式即开放的辩证思维才是构建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科学地评价了信仰在认识中的地位; 全面分析了宗教信仰在历史上所起的多方面的作用, 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信仰背后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这些批判研究为研究信仰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根据和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在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 科学的理论给予信仰积极正确的引导,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 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的头脑, 树立正确的信仰, 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信仰状况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地位和一少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坚定 ;宗教信仰的兼信状态和宗教意识的淡薄 ;信仰的世俗化 ;封建迷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针对信仰危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对策 :我们应当在现实与理想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教育 ;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教育同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 ;在人们有较迫切的信仰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信仰选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当今中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提炼需要遵循社会主义原则、普遍有效性原则、通俗易懂性原则和现实针对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人本、民主、公正和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有价值导向、价值评价、价值激励、价值整合、价值支持等主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的中国式难题——兼与沈永胜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语境下,基督教文化的信仰体系为法律的正当性提供依据,宗教的去魅化又促进了理性法的生成,这使法律信仰从对超验价值的神圣感演化为对实证规则的理性确信。作为意义体系的法律,法律信仰具有神圣的超验维度,作为规则系统的法律,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确定性的理性确信。从法律文化的研究进路反观法律信仰的中国语境,让我们发现了法律信仰的中国式难题,信仰体系的缺失无法从中国本土文化中建立人们对法律的超验情感,中国法律文化中对权力型权威的崇信可能造成法律信仰中的权威异化,权变伦理无法确立人们对法律的理性确信,弘扬法律信用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