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这一处于教育关键时期的群体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虽有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义务教育政策,但各地区间政策落实的不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仍相当严重。揪其原因是政策主体在制定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政策过程中,面临利益选择和利益整合的困难。本研究通过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研究的视角,针对各主体参与程度的不同,创新性的提出法团主义理论下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政策问题,试图探索出一条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中各领域主体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向城流动趋势更为突出与明显。从理性选择视角研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向城流动,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其向城流动行为和原因,发现当前教师流动政策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须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基础上,以人为本、兼顾不同教师群体利益,强调行政约束和内在利益激励共存,执行过程中要完善监督与加强问责,以共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3.
邓丽萍 《理论界》2010,(8):192-193
从国家有关义务教育的政策出发,立足于公共财政的角度,从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指标着手,试了解实施新机制3年后城乡间、地区间的义务教育服务情况:国家对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应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文学  彭华 《兰州学刊》2009,(4):162-165
长期受我国城乡二元格局的影响,义务教育领域的政策体现了城乡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义务教育领域出现了重大政策变革.文章以公共政策的视角,对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变革比较分析,指出义务教育改革是对农村教育长期低水平投入的补偿性改革,而城市义务教育改革体现的是教育权利的公平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仍只是基础性的保障,未能有效解决城乡教育差距,公平导向的公共政策是实现均等化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留守学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非农部门就业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西部农村是我国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规模大,由“留守学生”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制度安排固化了地方利益,必然会造成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排斥,增加其经济成本,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外出务工人员的选择就是将子女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学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义务教育的投入制度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方式的转变,城市里的流动少年儿童快速增加。作为社会的特殊人口群体,他们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福州市政府也不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但是还是面临一些问题。根据199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所谓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l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  相似文献   

7.
两岸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指标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红  薛延 《东南学术》2011,(4):233-242
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状况体现了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视和倾斜程度,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两岸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体制现状介绍、两岸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主要指标比较,揭示我国大陆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台湾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其剩余劳动力流入发达城市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农村流动人口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出现“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而目前我国城市对这一状况还没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教育界、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把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推到了政府面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0年以来,中央通过各种政策和转移支付加大了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初步解决了经费投入问题.而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则必须尽快建立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并将其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在这方面,国外已有相关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本文在梳理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从公共产品的性质出发,论述了"教育保障"的内涵、理论支持与实践对策,以期对我国建立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提供成功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立新 《理论界》2006,(9):86-87
本文在总结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义务教育投资领域存在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义务教育投资的指导思想:建立以中央、省级政府投入为主体,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同时,不断完善政府宏观调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确保义务教育发展需要。在投资的过程中逐步突出国家的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教育银行、加强薄弱校建设、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观念是主导公共政策变迁的动力之一."意识形态"作为国家观念的一种,是推动公共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主导义务教育治理政策变迁的国家观念应该是教育的公共精神.从义务教育治理的角度理解,"意识形态"具有"观念性、政治性和否定性"三个特征.公共性阙如的"意识形态"主宰着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之前的义务教育治理变迁过程,并由此带来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困境.基于此,新世纪的义务教育治理首先实现的是观念转轨.一系列有利于义务教育公共性实现的政策措施,让我们感受到了义务教育公共性回归的缕缕曙光.在当前,以"公共性观念"为导引,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依然是一项未竟的国家事业.  相似文献   

12.
俞贺楠 《兰州学刊》2011,(3):97-106
文章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公平是教育福利的应有之义。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俨然成为我国普及与落实义务教育的新难点。文章基于调研基础上对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进行描述,并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力求对完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做出具有探索性的政策建议。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社会政策建议,比如,确立为全体未成年人提供公平教育机会的目标;遵循底线公平的原则;强化义务教育的福利性;建立最低教育保障以解决我国义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确立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处理好相关关系等。以上都是笔者在理性、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后,得出的基本结论和做出的基本判断,以期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平等受义务教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充分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其应尽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职能.体制建构的合理与否、政策选择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的落实与否,而现念的深层影响则通过政策制定者对政策选择的价值倾向性间接影响义务教育公平的具体实现.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艾务教育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个人权利以及国家责任、政府职能,在现实中面临严峻挑战.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已是一个需要国家和中央政府统筹考虑,尽快解决的问题,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并深长思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教育投入对居民家庭消费影响是挤出还是挤入,学界仍存有争议。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政府义务教育投入对居民家庭总消费及不同类型消费(食品消费和非食品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教育投入对居民家庭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具体而言,学校所处位置越倾向省会城市和就读重点学校与居民家庭总消费增长显著正向关联,对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和非食品消费也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这表明,政府义务教育投入刺激了居民家庭总消费增长,并未以削减消费为代价。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义务教育投入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挤入效应"会因城乡差异而表现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岳武  高珊 《中文信息》2013,(6):72-7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农民工”。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希望在城市里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然而,诸多原因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跟城市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国家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双轨制的制约,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重过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不够明晰和完整配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造成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又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凸现出来,农村义务教育已陷入困境.彻底解决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已迫在眉睫.从国情和国力出发,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以中央和省两级政府投人为主体,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具体实施办法,即教师的工资,由中央承担;教师的工资附加、职工福利、教学设备及办公用费等经费,由省级政府承担;校舍建设、维修及危房改造的经费,由县级政府承担.就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而言,建立"分担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尽快建立"分担机制"无疑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对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义务教育过程公平以及义务教育过程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政府应切实承担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加大对义务教育投资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建立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力度;加快"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立法,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定期、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9.
陈丰 《齐鲁学刊》2014,(2):106-110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均衡供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而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公共教育政策,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财政体制的障碍造成农村义务教育重心偏低、投入不足和师资条件落后。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树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的政策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构建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吴海升 《江淮论坛》2009,(6):180-184
文章在介绍安徽省铜陵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侧重分析了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须采取更加灵活的投入分配政策、赋予教育主管部门相应的统筹权、转变办学水平评估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