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应将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转为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社会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内容有: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体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社会公平建设、社会秩序建设、社会福利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2.
当下,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的急速发展与繁荣,是以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道德观念的日益淡薄、人的发展的片面化与物化为巨大代价的。这种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应该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 ,以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的和谐有序为目标 ,但传统技术创新观是一种单一经济发展观 ,不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协调。长此下去将造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重新审视技术创新 ,探讨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模式 ,即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发展战略,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整体的发展目标、重点以及为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步骤和根本性的措施,也是社会经济事业和经济以外的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综合谋划的概括。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领域已经进入资金丰裕期,而中国的社会建设领域依然严重投资不足.传统的以抑制通货膨胀或抑制通货紧缩为主要目标的两类宏观调控,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破解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为目标,通过政府较大规模发行社会公共事业基本建设长期国债,把丰裕的社会流动性资金引导到社会急需的公共投资领域,既可以加快我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为经济领域创造有效需求,还可以实现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利用,为全社会开辟有实际价值的投资领域,起到凝固流动性的作用.这种以调节社会公益性国债的发行总量、力度和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可以称为第三宏观调控.实行第三宏观调控,将对投资、金融、国债、财政、就业和社会发展各领域都提出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就以往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言 ,或多或少都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而获得的。然而 ,要使人类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就必须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包括在其发展的目标之内。为此 ,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变只追求以 GNP增长为中心的粗放型工业化模式 ,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形态和时代演进轨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观点值得商榷。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是分属不同理论序列的两个概念,不宜相提并论。从多个角度历史地纵向划分社会经济形态,有三大序列,分属三个经济时代。当今社会经济形成了多种经济形态交织、融合发展态势。我国处在以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流的,迎接知识经济,融合精神经济等经济形态因素为特征的智能自觉时代这一社会经济历史新阶段。诚然,这一社会经济历史新阶段的发展、完善还需要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高婷 《理论界》2008,(7):29-30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它以实现社会解放、人民民主为取向。要在中国社会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需要政治本身的发展,而且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 ,注重制度的创新和精神战线的整合 ,抑制并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经济能力和效率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自身基本需要和资源的内生自发发展 ,社会生活全面综合的整体发展 ,最终达到以人为目的的真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蔡凯 《理论界》2005,(9):24-25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越 《理论界》2005,(9):25-26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斌 《理论界》2005,(9):30-31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曹一萍  李倩 《理论界》2005,(9):27-28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类财富的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于是,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和全球化治理的层面上便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论",转而成为用以克服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克服与解决国家发展困境,建构国家文化治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和新维度。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造治理:民间组织与公共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政府的使命在于创造治理,促进发展。作为发展的推动者,政府唯有不断地革故鼎新才能应对一个超大社会急剧变革的需求和挑战。新中国建立以后,基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段、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约束条件,中国政府的职能轴心进行了三次转移,职能形态经历了两次转换,形成了不同的政府建设取向,即以政治职能为轴心整合经济与社会职能向以经济职能为轴心整合政治与社会职能转换,取向于经济建设型政府;以经济职能为轴心整合政治与社会职能向以社会职能为轴心整合经济与政治职能转换,取向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新时期,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之根本,不仅在于完善自身,更在于结合市场与社会,创造一个有机和有效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国家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民间组织的成长是现代社会发育的重要体现,它与政府转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基于此,政府应该把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与规范民间组织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造新型的公共事物的治理结构与治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社会需要、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结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应运而生,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核心与主题,成为安定团结、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前提,标志着中国社会政策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中国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主体的经济立法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依法治国和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处境、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社会结构转型、社会需要结构战略升级、社会现代化建设与高风险社会形成,尤其是中共发展哲学与执政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国立法重点与立法模式由经济立法转变为社会立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形成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与法制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玉红 《理论界》2005,(9):29-30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杜法义 《理论界》2005,(9):26-27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既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存在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伟大事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对此中央和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出台了重大的、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策保证。在加速县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如何解决,有利于加速发展的思路如何确定,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和论证。沈阳大学社科部的专家学者自去年以来,多次深入县乡,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写出了“开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专题文章,颇有见地。值得实践工作者参考,也可为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