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包含了极为重要的视觉建构问题。以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和受众的二手调研数据、采用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的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至少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为我们深入探讨大众文化现象提供实证依据:第一,大众文化依托视觉主导的当代传媒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视觉享乐产品,和以视觉方式把握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第二,视觉形象生产的跨媒介转向,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媒介选择和视觉形象生产方式。第三,大众文化中的视觉素养问题表明,在视觉意识形态主导受众视觉素养的高低与价值观形成的同时,受众本身的视觉素养与价值观也影响着大众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文章在深入分析网络传播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包括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解读和评估能力、创造和传播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提出要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注重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加快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学智 《兰州学刊》2005,(5):335-337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超前现状和我国日益增长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需求,充分说明我国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无疑加快搞好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发生了重要变革.面对信息传播变革,媒介素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媒介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培养公众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以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介对于受众来说,意味着知识、信息、主流文化甚至是权力,因此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同样应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能力.本文以西藏和陕西两地五所高校开展的实证调查为例,从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和媒介解读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测量和评估藏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分析论证媒介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地区的藏族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华 《天府新论》2014,(5):122-127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跨学科性质及其自身的边界未明等原因,在研究中出现了很多论争。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认为:视觉文化研究中存在拉平式谬误、图像转向谬误、技术现代性谬误、媒介谬误、日常权力谬误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视觉文化并非一定会造成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区别的消弥;视觉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产物,并非西方现代性的产物;图像转向并不意味着图像压制文字;不存在所谓的纯粹视觉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混合媒介;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是社会交往的中间人,不能将之视为视觉霸权看待。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忙于专业的增设,无暇对其教育行为的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研究,也没有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体系。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一种“优质公民”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体系则要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确保媒介素养教育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评估体系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1)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模式,(2)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过程,(3)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估项目,(4)评估工作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锴  孙大鹏 《理论界》2007,(4):107-108
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项教育内容。本文在阐述媒介素养教育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强调外在形态可视化的文化,借助书刊、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逐渐开始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社会意义。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与视觉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视觉文化影响好当代大学生就成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叙事到图像叙事的转向,视觉图像对意义的直观性承载与传播改变了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客体经验关系,展开视觉图像的表意样态就成为主流价值观认同的题中之意。主流价值观认同是通过图像对现实世界的视觉表征来完成的,图像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构成视觉表征的表征轴,图像符号的生产者和观看者构成视觉表征的交流轴,视觉表征的四边形结构指向了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表意样态。生产者和观看者的视觉素养解决的是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体性能力问题,媒介视觉素养为生产者和观看者的主流价值认同提供了体外化技术延展。观看与被观看在视觉表征关系中的权力配置是视觉体制的基本问题,观看与被观看的视觉权力架构成为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体制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在支配权力话语中被建构为消费者、服务者、普通人形象,他们转而在日常生活实践面向、城市面向和新媒介面向中重构出时尚表现者的视觉意指.时尚表现者指涉意义生产者,他们与媒介和商品共谋,利用视觉符号再生产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即利用媒介提供的符号资源和商品提供的实在意义与支配话语实现符号的意义生产权.在视觉文本域中,这种意义生产权体现为视觉建构的文本转换:现实文本——新媒介文本——舆论文本.这个转换过程经历着从现实到虚拟,再回到现实,从而实现意义生产和价值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审丑作为视觉媒介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必须正确把握审丑的度.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丑文化泛滥,背离了丑的美学意义的本真存在,具有明显的“反文化性”,审丑沦为了审美文化的他者.作者认为必须依据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的原理来建构当代中国视觉媒介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无论电视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都成为视觉文化的主要阵地,它们追求的是可观赏性,收视率或点击率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娱乐功能的一枝独秀使当前视觉文化呈现出狂欢乱象.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对电视文化提出"娱乐至死"的警告;而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大众娱乐中蕴含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前的视觉文化语境下,能否建构理性民主的公共空间,全面发挥大众媒介的多种功能,需要多方力量多渠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就江西高校的情况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存在观念上不够重视、定位不够准确、教育路径不够明晰、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若要全面提升江西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应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路径、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提升师资力量的同时努力营造好媒介素养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楚霖 《云梦学刊》2010,31(4):131-134
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声随着大众传媒日益深广的影响而显得越来越迫切。调查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对媒介资源的运用趋向理性,但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和批判能力的欠缺,反映了其媒介素养不够。同时,理工科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动参与性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通过对山东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发现,医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不容乐观,还处于自发状态,媒介选择、批判、运用能力欠缺,媒介道德伦理缺失,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策应与配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兴起和展开,就这一研究从四个不同视角如概念涵义、背景视野、知行价值和方法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媒介素养教育要阐释媒介——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层递性内涵,要植入全球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应有独到的知识理论意义和行为实践价值,要立足于新现象新事物提炼新方法新路径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确切含义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视觉文化转向有三种发展理路:一是社会文化转向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二是社会政治实践由广义的政治转向视觉政治,三是哲学思想上的视觉转向。哲学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根据在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图像时代",政治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奠基于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视觉媒介、视觉政治和哲学的"图像时代"递进地解释了文化形态层面视觉文化转向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大学生现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高校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从教育原则、价值观和发展观角度做好大学生现代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提高媒介素养的同时,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媒介文化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与媒介共存,使媒介为每个人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己成为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的课题,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凸显。但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遍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媒体应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环境建构,是我们当下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