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陈俊  宋炳文 《理论界》2005,(8):171-172
安乐死是个全球性问题,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及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的非公度性,使安乐死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安乐死在荷兰首开先河之后,人们将眼光投向了我国的立法动向。当前,我国首先应当突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为安乐死的立法工作扫除障碍,寻求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法治观念的最佳结合点,解决安乐死实践与立法的冲突,使安乐死合法化。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立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的不断被认知和实践给法学界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要使之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合法化 ,必须寻求立法上的突破 ,即制定一部完整、独立、系统的《安乐死法》。在立法技术趋于详细、具体、协调的今天 ,安乐死单独立法有利于容纳更具体、更切实、更充分的内容 ,以适应解决日趋复杂的安乐死案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霍增辉 《兰州学刊》2008,(4):121-124
安乐死问题涉及到医学、法律、哲学等诸多领域,对于安乐死问题一直存在赞成与反对这两种声音。安乐死并不与伦理道德相冲突。反对安乐死论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种伦理道理驳斥另一种伦理道德,不具有科学性。安乐死问题与生命权体戚相关。安乐死某种程度上是生命权的表现形态之一。安乐死立法是建立在发达的医疗制度、法律制度等基础上的。当下中国对于安乐死立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本土现实而谨慎进行,对安乐死的条件、程序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涉及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立法技术、医疗水平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安乐死是人的一种权利,它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安乐死立法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安乐死的特殊性,应对安乐死适用的对象、条件、方法加以严格规定。实施安乐死必须建立严格的法定程序,至少应当包括申请、审查、执行和登记备案程序。同时,在实施安乐死的过程中,如有违法行为,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的合法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乐死是法学界、医学界近年来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分析了安乐死的概念、对象、本质、分类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对安乐死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犯罪学角度、法学角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安乐死立法动议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自本世纪提出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响应.各国政府对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安乐死的正常实施持慎重态度.1994年3月,在我国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广东代表团32位代表也联名提出:“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安乐死’的立法”.国内法律界同行对实施安乐死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有不同认识.下面简要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安乐死”是否符合医学伦理、人道等问题展开,“安乐死”对象与标准、赞成与反对成为医学伦理争论的焦点。赞成“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符合自主原则、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原则、有利原则;反对“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与生命神圣观、生命价值观、人道观、美德观相悖,不利于医学科学进步,也并非完全是病人的真实意愿。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杀人罪立法的特点主要存在于杀人罪的结构设置、罪名设置以及刑罚设置方面.我国现行刑法对杀人罪的立法规定过于笼统,既未对杀人罪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也未对杀人行为进行具体的分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杀人罪立法体系加以完善:采用以刑法典为主、以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作为补充的立法模式;设置预谋杀人罪,确立激情杀人、杀婴等直接杀人类型,将帮助、教唆、胁迫他人自杀的间接杀人行为纳入杀人罪体系,明确安乐死的合法性;进一步完善杀人罪的立法结构,加强对杀人罪立法条文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安乐死分类的中义和狭义之说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应将安乐死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选择安乐死两大类。在有明确分类的前提下,对自愿安乐死合法化、无选择安乐死合法化的合理性应给予肯定,这是权利自由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不能用绝症患者的痛苦来成全我们的"善良"和"人道",也不能将医学的进步建立在绝症病人的痛苦之上。"传统人道"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向"理性人权"方向迈进。同时,法律也应支持和疾病斗争到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纵论安乐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的本质是死亡过程的文明化、科学化。在学界,对于安乐死,无论反对派还是赞成派,都能说出一堆理由。但经过仔细辨析,发现每一方都不是完全有理,也不是完全无理。赞成方真正可以成立的理由是安乐死能帮病人摆脱痛不欲生的痛苦折磨。反对安乐死可以成立的理由是防止病人错过改善病情的机会和防止病人被谋杀。由于这两方面的理由都是人的利益所在,所以不管我们是否实施安乐死,都会付出某种难以割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概念、历程和立法综述——关于"安乐死"的争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的争论已形成了历史,争论的问题是一系列的,如:“安乐死”的对象与标准的争论、伦理争论、法理争论等。“安乐死”的定义众说纷纭,“安乐死”的历史久远,现实的争论激烈,未来的争论还将继续,由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持续不断的争鸣和人类理性的觉醒,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确信,对“安乐死”态度的差异会逐渐缩小而走向趋同,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定会在激烈的争论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赞同安乐死,出现这种情况与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为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中,儒家的生死观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而道家的生死观则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功利主义的理论优势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利主义曾经被评论为狭隘庸俗的市侩哲学,这在相当程度上误解或忽视了它的理论长处:在复杂情境下,功利主义的判定标准直白易懂、简单便利;功利主义只对结果敏感,而不一味依赖形而上学命题,多少可以回避规范性理论所面临的难题;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务实的理论,对结果的关注使其不受习俗和教条的束缚,表现出乐于社会改革和进步的倾向。当然,它在论述公民平等权利和考虑个人偏好的道德含义上的某些弱点,多年来受到义务论理论家的批评和挑战。但是,功利主义在论战中进一步阐述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在当代实践伦理学领域表现出理论和实践上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堕胎、安乐死、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新颖的论述,使其呈现出复兴之势。  相似文献   

14.
Prejudices legitimize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groups by declaring them to be of unequal, especially of less, worth. This legitimizing power is highly relevant in social conflicts of modern societies that are governed by market-oriented value systems. However, prejudice research has yet to be linked to sociological discourses on the marketization of society. We argue that 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IAT), a theory originally developed to explain crime rates, offers a fruitful macro-sociological framework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icro-social prejudices that emerge along with processes of marketization. Extending IAT to explain prejudices in a German study based on survey data offers a first attempt to underpin our theoretical hypotheses with empirical data. Although the results need to be interpreted with due caution, they suggest that the extended IAT model can be usefully applied to explain how a marketized mentality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forms of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and how it is conducive to specific prejudices that emerge in market-dominated societies against purported economically burdening social groups.  相似文献   

15.
医学科学的进步必然涉及到一些新的法律问题 ,诸如脑死亡 ,安乐死 ,临终关环等 ,不仅在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医学 ,也在震撼着习惯法规。本文就生命法学研究中的死亡判定、死亡权利的选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问题作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生命权的本质与安乐死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河 《晋阳学刊》2005,(3):111-114
生命权是具体人格权中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人格权,它维护和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及安全的人格利益,其本质是维护自然人有尊严的生存及其对生命利益的自由选择。但反对安乐死的一些主张,却忽视了生命权的本质,以维护生命权的名义却剥夺了生命权人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7.
Since Puntam's seminal work on declining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the question of how social trust is formed has reached unprecedented heights of critical enquiry. While most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concentrates on ethnic diversi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as the main influences driving down generalized trust, we focus on opinion polarization as another potential impact factor on trust. In more detail, we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polarization over morally charged issues such as homsexuality, abortion and euthanasia affects individuals' likelihood to trust others. We hypothesize that moral issues have a natural tendency to divide societies' opinions into opposing poles and, thus, to challenge social cohesion in modern civil societies. Based on hierarchical analyses of the fifth wave of the World Values Survey (WVS) — comprising a sample of 39 countries —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individuals living in countries characterized by more opinion polarization tend to have less trust in other people.  相似文献   

18.
世界及其万事万物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抑或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这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我们拥有的简单性世界观一直伴随着的理性困惑。黑格尔的辩证法曾经以思辨的方式超越过这种困惑,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科学作支撑,使其囿于神秘的唯心主义形式之中,因而未能获得真正地理解。复杂性研究浪潮特别是复杂科学的兴起催生了新的复杂性世界观,在这种新的世界观的统驭下,我们的科学、哲学乃至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整体形态,都正在和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深入探讨辩证法和复杂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当代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