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适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是他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述虽算不上丰厚,但研究的覆盖面却很广,从古代到近代,从诗词曲赋到戏剧小说,几乎都有所涉猎,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对后起的学者给予了极大的影响。 胡适对古典文学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立群 《云梦学刊》2010,31(4):31-35
严绍璗为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出身,最后却走上了比较文学研究之路,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在三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打通学科界限,在古典文献学、国际中国学/汉学、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遵循原典实证的方法论,把比较文学领域中传统的"影响研究",提升为以"变异体"理论为核心的"文学发生学研究",建构起体系性的比较文学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3.
傅璇琮教授是20世纪初以来学术史上一位重要学者,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学术思想中,既有传统学术重视实学、强调材料、注重文史结合的研究思路,同时,他视野开阔,融会古今,贯通中外,推陈出新,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开拓出新方法、新领域,迈上新台阶.对傅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可以使我们了解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及治学经历,可以为新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与此同时,对于当前某些浮躁、功利的学风也可起到规诫之用.  相似文献   

4.
蔡宗齐  胡琦 《学术月刊》2023,(3):210-216
<正>○蔡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专访。熟悉老师著作的朋友都知道,您的研究经历了从英美文学到比较文学,再到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文论等多个领域的转变。多年来,您耕耘不辍,不仅在以上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不少富有原创性的成果,更为推动中西方学术界的交流融通贡献良多。今天能否先请蔡老师从人生和治学的基本信念谈起,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您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进取、开拓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论述了四川比较文学自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梳理了四川比较文学经历了从自我觉醒阶段,到成长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生力军、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四大方面军"阶段,再到形成世界格局中四川比较文学这样三个历史性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十年时,四川比较文学建设起了以<比较文学报>、<中外文化与文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West and East为中心的言论阵地、培养了一批比较文学人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发表、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在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比较诗学、译介学、流散文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失语症"、"异质性"、"话语重建"、"变异学"、"跨文明"等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推动了四川和全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四川比较文学三十年发展历程表明:四川比较文学对中国比较文学以及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学者。这不仅表现于他在哲学、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许多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见解,而且还在于他将学术观点融合于实践之中所产生的十分巨大的效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拟就毛泽东的治学目的、治学特点和方法问题作些探讨,欢迎方家批评指正。一、毛泽东的治学目的治学目的对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或思想言行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就封建社会的士人而言,人们强调学问与事功的统一性;就今人的观点而言,则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的治学目的很明确…  相似文献   

7.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也是中国比较文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您的学术生涯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紧紧牵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张毅 《阴山学刊》2002,15(4):5-8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罗宗强先生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著名学者,其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在融合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以及打通文史哲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其治学精神和学术追求、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都显示了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9.
齐涛 《文史哲》2011,(5):180-188
王仲荦先生承章太炎先生之学统,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做到了学统与新知的相融、作史与考史的兼领,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古史分期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在敦煌文书研究、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研究、二十四史校点、中国古代物价史研究等多个领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是淹通文史的一代学者;他所留下的高贵的学术品格与学术精神更是让学界景仰。  相似文献   

10.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恪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为主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究者自身素养及治学态度的主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世纪的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完成了一个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演进的过程。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站在现代化的立场对传统文学进行新的价值重估,是促进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以"五四"、建国初、新时期为标志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相应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在这三个阶段分别对传统文学进行了三次大的价值重估。由"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传统文学的批判继承,再到新时期对文学传统的弘扬。正因为每个阶段对这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才形成了不同阶段的研究特色,推动了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季羡林的治学格局是在四大文化体系的框架内就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季羡林先生的为学方法是使用微观的本领来贯彻其宏伟的意识亦即四大文化体系说。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专门之学而旁及其他学术领域。第二,讲实事求是而匡正X加Y的模式。第三,从东方学术出发而确立中国本位。他还对建设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之目的和意义、应有的风貌、已有的强项和体系的性质等问题发表过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学者之一的顾炎武 ,其学术成就的丰硕是世人公认的。故无论是当时人或是今人在探讨他的学术贡献时 ,都认为他有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 ,才使他具有如此的学术地位 ,于是人们对于他的治学方法的研究和阐述 ,成为顾炎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者在总述其学术成就时就指出 :“炎武学有本原 ,博赡而能通贯 ,每一事必详其始末 ,参以证佐 ,而后笔之于书 ,故引据浩繁 ,而抵牾者少。”① 以“博”而“通”的特点 ,给予顾炎武治学方法很高的评价。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也推崇备致 ,…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以美国比较文学协会的三份报告及伯明翰学派的命运为切入点来反观雷纳.韦勒克的比较文学思想可知,雷纳·韦勒克所构建的学术思想体系,在当下的理论思潮中仍然彰显着其自身难以言说的独特学术魅力。同时,他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也为当下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双重启示。  相似文献   

15.
姚焱超 《理论界》2014,(5):41-44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学术上一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学术界以往多集中于对他的哲学思想、佛学思想以及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鲜有论及他的治学理念。本文拟以梁漱溟一生的活动和经历为线索,对梁漱溟治学理念作一次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华丽 《文史哲》2011,(1):109-115
冯沅君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又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对这两重身份的解读,目前学界还存在太多缺失,而对《淘沙》这篇重要作品的忽略,就是其表征之一。《淘沙》这篇杂感共三部分,分三次登载于1924年的《晨报附刊》。从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生涯来看,1924年是一个过渡期,而《淘沙》中的《郑振铎君中国文学者生卒考》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洞察力以及重文献、言必有据的治学方式等,一方面体现了冯先生前期所受学术训练的成果,同时也预示了冯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品格、气象与格局。从冯沅君的新文学创作历程来看,1924年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淘沙》中的《郭沫若君的十字架》体现了冯沅君对浪漫抒情派的文学主张的认同,也为我们读解冯先生自身体验与其小说中所描述的悲剧性情感冲突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入口。从《淘沙》的第三部分《朱谦之杨没累两君的荷心》可以看出,冯沅君对书信体之于展现主观个性、营造抒情氛围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在此期的小说创作中多有实践。所以说,《淘沙》是我们深入探讨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经历了多次的文化转型与文化重构 ,每一次原创文化的再阐释 ,都在文化还原中促进了文化发展。中国原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跨文明阐释有三大互动体系 :古今文明体系 ,东西文明体系 ,俗雅文明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化复兴的另一重联系是 ,比较文学研究有三大理论前提与学术原则 ,亦是文化复兴与人文发展的三大定律 :一是要有文学自觉自律的历史文化自觉与独立学科及发展规律可循 ;二是要有跨文明整合的跨文化、跨学科互动体系 ;三是要有文化变革、文明重构的还原与复兴、转型与重构。中国原创文化的复兴 ,不仅需要比较文学的跨文明整合及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也促进了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学术探讨的深入。中国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是互动同步的一个开放结构 ,“引外融中”“借西改中”“用他构中”是中国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三重境界。文化转型、文化变革、文化复兴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知识力量与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在本文的比较文学系谱学体系建构中,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文学比较"、近代的"比较文学批评",现代由"文学批评"转换为"文学研究"并走向学科化;学科化之后又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形态,美国与苏联学派以理论研究与体系建构为宗旨的"文艺学"形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则超越学派畛域,形成"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这里不想从经院派的角度谈比较文学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概念归属问题,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每一个在一定水准线上的作家、作品都是在东、西、古、今文化交融中的审美创造,都在比较文学的范畴之内,也只有在文化比较中才能够得到较为确切、全面的观察与评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比较?亦即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宗旨是什么?再深一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根据什么来比较,亦即比较文学的理论依据与文化向度是什么?如果我们仅仅在几个不同的作家与作品间找出一些不同点与共同点,而不知这样的认识与结论对于我们的学术、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那将使比较文学研究陷入繁复而混杂的思维瘫痪状态而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崛起了一批中青年学者,他们极富朝气和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凸显着个性,对推动和发展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起了重要作用。择取几住具有代表性人物进行介绍和评述,俾以一窥该历史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