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古都晋阳立都背景的论述,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阐明了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对于晋阳古都景观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古都城建设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同时,通过研究晋阳古都的兴衰,认识到都城与国家的盛衰兴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考古发现追溯晋阳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钢 《晋阳学刊》2001,(6):76-81
晋阳文化源远流长 ,从石器时代开始 ,中经夏商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 ,到隋唐五代 ,都有重要的考古发现 ,特别是对晋阳古城遗址的部分发掘 ,说明了晋阳城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实物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晋阳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阳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晋阳文化的内涵 ,即它的多样性、传承性、独特性、地域性。领会这些内涵 ,将有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由晋阳学刊杂志社编撰的《〈晋阳学刊〉创刊30周年精品集》丛书,日前由北岳文艺出版社面向海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该丛书共4卷,按照哲学、历史学、文学以及晋文化4个门类分别编撰并独立成册,定价人民币120元。  相似文献   

5.
县级行政建置与辖境大小的历史演变是沿革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晋阳县为例,对晋阳县的建置,尤其是辖境的变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证,可以看出,晋阳城是晋阳建县的先声,是晋阳县设立的基础,在晋阳县立县的一千二百多年里,其辖境总体上是随时间的推移而趋缩小,这基本符合中国政区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晋阳,这座古老的重镇不知经历了多少历史风暴。其中,似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最为壮观。“起义晋阳,遂登皇极,经伦天下”。晋阳是李唐王朝的发迹地,由此发端,开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期。但是,晋阳起兵的真相一直若暗若明,缺少专论文章。本文试图揭开晋阳起兵的内幕,并对一些传统的观点,提出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赵定都邯郸后,晋阳依然是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体现了秦统一战争中与赵国争夺晋阳出现的反复。而嫪毐地位尊贵的年代,太原郡为毐国在这位强势人物宫室苑囿自恣的形势下,晋阳可能保留有体现较高消费生活等级的文物遗存。高皇帝居晋阳,以此作为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代王都晋阳,以及汉文帝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史事,都描写了晋阳城市史辉煌的页面。  相似文献   

8.
晋阳城始建至少在2500年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东 《晋阳学刊》2003,(5):109-110
2003年被称为太原(晋阳)建成2500周年,此说出自史书《春秋·定公十三年》所载:“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晋定公十三年是公元前497年,算到2003年正是2500年。《左传》阐释这段经文云:“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由此可知,至少在2500年前(前497年)秋7月,今太原大地上建有一座晋阳城。但是从上面那一段史料中分析可知,当时赵简子不是去新建晋阳,而是径自“入晋阳”,很明显,晋阳城已经座落在那里。既然晋阳在公元前497年就有了,那么晋阳到底是哪一年兴建的?建城的年代能不能往前推?晋阳建城史可再向前推41年晋阳一词,在…  相似文献   

9.
一三晋文化思想在中国封建文化思想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笔者在《先秦三晋文化思想探析》(《晋阳学刊》1987年第6期)一文中讨论了三晋文化思想的基本风貌及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根由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这里、  相似文献   

10.
北齐至隋唐时期的晋阳宫位于并州晋阳县,其于武定三年在原有的东魏霸府基础上建造而成,至隋炀帝时又重新营造.唐朝时晋阳宫被涵盖在并州城内.晋阳宫的官属经历了多次变化,北齐时置晋阳宫令管辖,隋初长官则为晋阳宫监.大业末年因边防战争的需要,晋阳宫留守一职出现并逐渐成为并州实际上的军政长官.晋阳宫由于其优越的地缘因素而与中古时期的政权更替密切相关.北齐时晋阳宫成为陪都内的离宫,隋炀帝时重修行宫负责防备突厥入侵,至隋末它又为太原起义军保障了物资供应.李唐开国后晋阳宫作为龙兴之地,军事功能随着唐朝建立而逐渐消减.成为唐国史书写的重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晋阳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个性分明的佛教文化区域。通过对这一区域性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可以看出晋阳佛教文化的几大亮点:一个菩萨,即文殊菩萨;二个宗派,即净土宗和华严宗;三个寺院,即双塔寺、崇善寺、白云寺;四座名山,即天龙山、太山、蒙山、崛围山。晋阳佛教文化资源的价值判定标准和开发利用原则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见意的文字,20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学者们掀起了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在20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至少有8000多年说,6000——7000年说、4000多年说和3000多年说等多种不同论断。殷代文字肯定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的源头可上溯到夏王朝时期即考古学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和景阳岗陶文等,只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太原王氏居地屡有迁移。东汉末年居晋阳,时值乱世,因当时由并州向邺强行迁徒人口,族人乃移居野王县。曹丕登基,迁都洛阳,“令天下听内徙”;黄初二年前后,太原王氏由野王迁至洛阳。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北方大族先后南迁,永嘉年间,王氏家族大部分相继迁往建邺,恰逢琅琊王司马睿网罗天下人才之机,王氏家族又与新的政治势力结合,继而获得自身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潘照东 《阴山学刊》2005,18(6):76-78
阴山文化是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始于50万年前。阴山文化是以草原文化的原生文化为主干,以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在交往融合中实现的文化变异与创新发展为次生文化,以各个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共生文化,三种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文化。阴山文化是在时代的发展中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文化。塑造好阴山文化的品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使这一品牌在包头地区细化。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的素质。莫言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对此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周勇 《重庆社会科学》2009,(12):102-104
大足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编纂《大足历史文化丛书》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需要,是对大足历史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开掘。大足历史文化具有民族艺术代表性、文化品质包容性、文化创造广泛性、革命文化传统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主流文化的构建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将生物复制式的延续和文明传承式的延续结合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德性文化,在反思和吐纳中推动实践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在传承和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中,我们必须以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为本位,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构建起适合"民族形式"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文化是文化事业的基础,社区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原创红色歌曲融入江西社区文化建设,是对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对江西特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从江西社区文化建设着眼,撷取原创红色歌曲这一特色文化要素,从制度化支持、基础条件和动力机制3个方面阐述了将原创红色歌曲融入江西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以期能为江西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