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劳动和交往两种基本的活动类型。正是通过对劳动和交往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了现实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对历史的双重阐释。五大形态理论与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统一,也只有在对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之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追溯历史必然性观念发展的历史渊源 ,阐明马克思历史必然性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性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必然性观念上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关键 ;是揭示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性的内在关联 ,探讨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1):123-130
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性来解释人,而是从劳动的维度来揭示人的“斯芬克斯之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之所以能够避免重蹈在他之前的哲学家们陷入到“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覆辙,实现了人学研究的重大转向,是因为他首先确认了劳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然后科学地揭示了人通过这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自我生成的历史过程。既然劳动对于人的自我生成具有本体性意蕴,那么,对劳动进行奴役也就意味着奴役了人本身,因此,把劳动从私有财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然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科学的劳动概念来考察人自身和人类历史的诞生与发展过程,马克思最终揭示了人的自身之谜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之谜,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人学和历史学首次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4.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价值与真理统一的、实践的社会历史观,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我们可以大体地预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目标,应该是以价值与真理的高度统一作为其标志的理想状态——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自由不是单纯的人的本质和能力,也不是世界的现成秩序及其内在必然性,自由的问题,是人的主体尺度和外部世界客观尺度的统一。而已往对自由所特有的内在矛盾的理解,往往表现出某种片面性和抽象性。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存实践发展状态,是在人的历史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着的历史过程,是化外部必然为自我目的、支配现实的能力,只有在把握必然性并使之转化为服务于自己目的过程中,人才能够得到自由。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自我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运动,构成并推动着人类全面自由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运动是具有两重性历史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只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在的运动.这个过程确定地显示了社会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必然性.可是,社会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物质的自然历史过程截然不同,它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由包括目的要素在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产生的;主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因此,另一方面,社会运动又是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并从而具有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社会规律正是通过人的合目的性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把实践的活动作为理解历史和现实的出发点,把对世界的改造看做是思想的根本意义,因而,在关注和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哲学思考中,马克思特别聚焦于生产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即技术或技术实践。正是从技术实践的视角出发,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内在地一致起来,赋予技术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具有首要地位的意义,视技术为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以及人类道德和文化的基础。技术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笔者所撰《方法论原理要论》的第二、三、四、五部分。该文第一部分已由《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发表。本文也有部分删节。方法的发生与发展1.方法系统的来源方法系统是来源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特别是直接来源于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结果——知识。人的劳动实践是由多种相关因素构成的,在从事劳动实践之前以及在劳动进行过程中,不断地、逐渐地认识了这些相关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劳动对象、对人自身以及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了这些认识,才能据以明确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进  相似文献   

9.
人的选择性是人的活动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发展中,人的历史选择虽然受制于必然性,但同时又是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环节。社会规律通过人类的选择活动来实现,人类的选择活动使历史表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曲折性。尤其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不仅否定了机械决定论,而且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选择活动,就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一我们讲主体的历史选择,是以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为前提的。马克思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史,当它不再作为天国力量的人间化或绝对理性的自我完成的过程来认定时,它便只能被认定为不断地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人的活动的展开过程。由此,历史展开的必然性程式,总受着内蕴于历史主体的人的价值祈向的引发,因为人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生之环境以形成自己的历史的过程中,他不仅仅作出“我们会怎样”的必然性发问,他更作出“我们应怎样”的应然性发问。并且,由于必然性并不总与人之生存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这使人的“应然”的精神祈向永恒地构成了人的历史创造活动的向导,从而使历史必然性的展开程式生成为对人的价值的现实确证。因此,当我们按照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来阐释人类史演进的必然性时,我们更应关注作为这种必然性展开程式之向导的人之主体的应然力量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践观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已经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实践使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已转化为人与人化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矛盾 ;揭示了社会实践的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这对认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矛盾 ,把握当代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具有历史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过程, 作为社会治理手段的德治和法治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从“合”到“分”又到新的“合”的辩证运动过程。探讨这一历史必然性的内在动因和变化机制,有助于从理论上廓清“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真实内涵,更有利于实践中增强坚特“德法并举”治国方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理论意义上,以“劳动”作为“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历史选择和基本看法。生活世界理论和生存—实践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张力,但仍致力于弥合。而认识论意义上把“实践”解释为反教条的经验累积论在中国也根深蒂固。着重强调人与人关系(而非原来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凸现自由、伦理、人文、审美等价值维度的“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人人关系维度看,“实践”内含的各种张力、矛盾、复杂、多元、异质等都凸现出来,使实践智慧论和实践自悖谬论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开始受到反思,而实践和生存的内在反讽性或许更凸现了哲学实践观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分不同层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要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须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而这需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存在的误区。其一,从历史定位看,马克思主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科学的真理",而是对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和超越的具体性真理;其二,马克思主义不是"从物质出发揭示了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再推广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的展开。由此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人类解放的精神力量,认识当代世界的思想方法,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揭示社会矛盾的批判武器等方面,从而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掌握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规律性 ,历史选择性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特性。实践 ,从微观上看 ,它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集合体 ;从宏观上讲 ,人类社会的实践行为往往是“总体的实践” ,也是“改造实践的实践”。实践的特性为历史决定性和历史选择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当今社会必须正确把握历史决定性和历史选择性的关系 ,并对其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的全面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必然现象。人的异化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三方面进行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对异化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7.
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根本性范畴 ,它在哲学中地位的确立 ,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贡献。在他们看来 ,需要是比生产更为根本的范畴 ,它不仅是人的本质 ,而且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钟芸 《晋阳学刊》2009,(6):69-73
普世价值乃是对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普遍性、普适性和必然性的价值,是能够得到基本共识和具有约束力的共同价值观。它不仅仅是一个指认价值普遍性的概念,而且还是一个吁求人们去追求的价值理念。人类生活实践的具体历史性、文化霸权的图谋和战略、价值多样(元)性的事实和取向,都不足以成为反对普世价值的充足理由。普世价值之所以值得我们去追寻,乃是因为人类从一开始就以个体性的存在生活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共同体之中。当人类社会因世界历史的转变和全球化的推进而会聚到全球性共同体时,人类由此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生存方式,普世价值的追求也就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这种追求必须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前提,并且对价值的多样(元)性作出规约,以使人类面对共同的挑战、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开创共同的未来。中华民族必将为普世价值的理念及其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彭新武 《齐鲁学刊》2001,(2):105-111
从伊壁鸠鲁到马克思,从达尔文到恩格斯、莫诺,他们在承认偶然性的本体论地位上,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范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偶然性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必然性则是相对的。二者是“多元”的辩证统一: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同一事件在不同存在层次上状态属性即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联结,相互转化,辩证统一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