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敦康 《文史哲》2004,(6):93-100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况相同,都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希腊哲学重在求知,印度哲学重在人的精神的解脱,而诸子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天命秩序瓦解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寻求失去的"道"。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们按其的"成分"基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是由知识的士转化而来的精英层次的"子",如儒家、道家、墨家,他们分别指向人生(思想)、宇宙和学术,他们是相当纯化的士;二是由技术的士进化而来的工具层面上的"子",被后世称为阴阳家、法家、兵家的子们都属于这一层面,相对来说,他们不再是那种纯化的士们,无论是精神传承还是学术思想都已开始弱化;三是那些充满功利色彩的士凭借着他们身上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晋身的"子",如纵横家中的苏秦、张仪们.可以说这是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阶段,至少在精神上,他们已明显异化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视作诸子的先秦历程:纯化-弱化-异化-同化.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一个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孙雪霞 《阴山学刊》2004,17(4):81-84
屈原曾经受到先秦诸子的深刻影响,对此前人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梳理."屈原与先秦诸子"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倾向一是认为屈原归属于先秦诸子的某一家;二是认为屈原兼具先秦诸子思想;三是认为屈原兼具百家而后自成一家.学者学术视野逐步由封闭、迷信走向开放、求实,研究思路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杨勇 《理论界》2010,(1):134-135
关于"水"的思想是先秦诸子哲学的重要范畴,本文立足于水的自然属性,选取水的三个基本自然属性,由此出发考察水对于先秦诸子的影响及先秦诸子中"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始于孔子,论争是在先秦其他诸子。当时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人性的本义;二、人欲问题;三、人性与善恶的关系。这次论争,为中国古代封建地主阶级人性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简要评介先秦诸子的人性论思想,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初始面貌。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4,(4)
研究先秦诸子根本的切入口是其发生学,在这里需要念一部"本"字经,探究原本、本质、本源。因此,对先秦诸子发生学的研究必须掌握三个关键点,第一,以《庄子》所表达的思想为例,深化对先秦诸子个体生命的认知;第二,以司马迁《屈原列传》和孙武《孙子兵法》为例,探究先秦诸子的知识来源;第三,通过考察《论语》的编纂过程,还原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培养工匠精神服务于中国制造战略,需要释放"主体意识"这一内生动力,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意识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在企业经济组织中具体表现为职工主体地位、职工能动性与职工劳动有效性三要素。基于此,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对工匠精神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确立职工主体地位是生成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二是激发职工能动性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三是提升职工劳动有效性是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践旨归。此外,鉴于职工主体意识的渐进性特点,其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也需要逐步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使"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第一次具备了系统、完整的面貌.但是,这一学科体系在建构中存在着"结构性或框架性的解释失误",始终没有处理好"西化概念"与"中国境界"之间的关系.在冯门诸子中,率先彰显冯友兰情感、境界之学的人是蒙培元先生.  相似文献   

10.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目光投向了先秦诸子和先秦哲学。他的先秦诸子研究既是追溯"学术源流"的一部分,又服务于立孔教为国教、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康有为的这个做法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内涵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1.
魏义霞 《江淮论坛》2014,(3):103-109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目光投向了先秦诸子和先秦哲学。他的先秦诸子研究既是追溯"学术源流"的一部分,又服务于立孔教为国教、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康有为的这个做法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内涵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20,(1)
早期中国文献极为关注命名及称谓的问题:例如,诸子对于"忠"这样的重要概念应如何被"谓"有各自的论述,他们透过这样的命名行为来影响其他人对此概念的理解。然而,在近现代的西方翻译之中,命名性的"谓"常被"是什么"的"是"取代。以先秦诸子如何界定"忠""孝"为例,研究者从中可以发现中国重"名"思想的诠释工具通常有三:其一是孔子、儒家或中国哲学中的"正名"学说;其二是西方修辞学中的"转谓"(paradiastole);其三是分析哲学中的说服型定义(persuasive definition)。在解读诸子典籍时,虽然上述三种工具皆有削足适履的危险,但对于诠释文本却不无启发。重新检视这三种诠释工具,除了辨认出这些工具的危险性之外,亦可透过反思来发现它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本文尝试采用这一观点对大学语文中《先秦诸子语录》一课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4.
由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墨道法四大政治思想流派所建构的中国古典政治学说,可以说是最富原创性的,其中,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先秦诸子基于深切的天下情怀而极力推崇的圣王统治,这集中体现了他们最为深切的政治期望及其最为关注的核心政治思想议题。而依笔者之见,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对柏拉图推崇哲学家统治与先秦诸子推崇圣王统治这两种政治理念异同的比较分析,来重新审视和系统阐释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及其思维特征,将更能凸显先秦诸子推崇圣王统治的实质性意义。一一般而言,现实政治是一种强者的政治,对此…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6):44-50
诸子学研究不等于诸子研究。以先秦时期为界定诸子的范围,以当世及后世先秦诸子研究的发端与形成为研究对象,论述先秦诸子学从战国发端期的混沌到秦汉形成期的明晰再到《汉书·艺文志》定型期的确定这一过程,分析"艺文志诸子学体系"形成的内外因,旨在打破定势思维,抛开固有的诸子分类观念,尽力考察其体系之外的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6.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2012,(2):181-204,208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标志性的前驱人物,鲁迅与先秦诸子的关系,牵动着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灵敏的感应神经。要解开鲁迅思想最深处的情结,必须从其诸子观入手。鲁迅复合型的诸子观展现为四个维度:启蒙思想是鲁迅诸子观敞开或开放的大门,通向鲁迅的各个时期、各种文体;文学和文化史研究是鲁迅诸子观的基础,给其诸子评述输入丰沛的元气;小说想象和杂文神思,则是鲁迅表现其诸子观的两座回廊。它们共同组合成鲁迅"诸子观博物馆"。鲁迅诸子观之四个维度的差异性,统一于鲁迅进行文化革新的"现在性"。文化是一个过程,不能以凝止的"现在性"代替"过程性",应在新的现代性高度上沟通鲁迅与先秦诸子多种多样的智慧形态,将之各得其所地转化和重组到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现代大国文化总体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先秦诸子,虽然就其理论的形态来说,精彩纷呈,各有主张,由此而形成了诸子百家之自由精神世界。然而,在百家各异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诸子的基本意旨是大体一致的,即如何在礼崩乐坏的社会之中重新建立社会秩序,使得社会回归到理想的状态,由此而来,我们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源于先秦诸子的中国思想形态为何具有最为典型的实践性特点,以及最为明显的对于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因为,这一些事实上都是一个良性有序的社会秩序所  相似文献   

18.
先秦“文言”的文化成因及其阶段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远斌 《文史哲》2007,(4):127-133
先秦"文言"①盛行,无论是行人应对,还是诸子谈辩,均有鲜明的文言特征。先秦文言之风盛起,与周朝推行礼乐之教有因果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文言出现了阶段性发展。从应对辞令可管窥春秋时期的文言风气,"微婉其辞"是应对辞令之文言上的特点,这一特点承载的是尚礼精神,即"文辞以行礼"。从纵横谈辩可蠡测战国之世的文言风气,比兴取象、铺排其辞是诸子谈辩之文言上的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如"张罝网而取兽",分别承载的是尚象尚势之时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承认,迄今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几乎都以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哲学的终结。但是,郭氏此说并不符合事实,而且也未能把握先秦及以后中国古代哲学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将三个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过探讨三个精神科学内涵,得出了三个精神的内在关联性,即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产生前提、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具体化和特殊化表现、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较工匠精神更具意识形态特点;一体弘扬三个精神是符合马克思劳动观的科学要求的、能够兼顾受众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三个精神以劳动精神为总,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分,能够激励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