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例如,日本一九五二年就恢复到战前一九三五年的水平,一九六七年超过了英国,一九七○年超过了西德,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近多年来经济发展也比较迅速,其中西德尤为突出。西德工业生产到一九五○年就基本上达到了战前一九三六年的水平。一九五○年至一九七七年国民生产总产值增加了将近十一倍。美国堡断资本集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为4.4%。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在战后发展比较迅速,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腐朽的,为什么生产力还在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应该怎样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不是客观规律?甚至有人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还有人借此怀疑  相似文献   

2.
1989年东欧发生的剧变,使西方学者和政治家欣喜若狂,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新问题。从历史上看,有从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实例,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属于此列。也有从统制经济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例如战后的日本与西德。但还没有过从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转向私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成功例证。西方现有的经济理论难以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西方学者把精力集中于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转换问题,提出了所谓“转型理论” (theory of trans formation)。“转型理论”的提出,其别有用心是路人皆知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中或多或少地找出某些可资借鉴的东西,至少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批判、思考的材料。为此,这里仅就现在掌握的资料,对这一理论作一简单介绍,并就我国经济体制转换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  提到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仅用了八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 ,并始终保持旺盛的经济活力 ,其中外来移民的作用举足轻重。从 1 81 4年美英战争后开始产业革命 ,到 1 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这一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势力的扶植 战前,朝鲜经济是畸形的殖民地经济。日本殖民者推行“南农北工”政策,造成产业分布的极不均衡。重工业大都集中在北半部,南半部经济的主体是落后的农业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纺织工业与食品工业。 这种状况说明,战后初期南朝鲜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未占统治地位,尚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正> 1984年4月5日上午,日本山口大学经济学部安部一成教授来我院作了关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问题的学术报告.安部一成教授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设备投资率较高(即I/Y的高位性),这与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不分开的.另外资本效率(即平均资本系数K/Y)也比较高.生产设备投资率高,也就扩大了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并且,日本战后从国外大量引进了新技术,吸收外资,克服了资本不足、技术不足  相似文献   

6.
1956—1973年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1)工资低、剥削率高,从而带来了高积累;(2)战后日本军费的支出长期不到国民收入的1%,远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就使日本政府有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在财政上金融上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以刺激经济;(3)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了很多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等,这些在日本都是战后才开始建立起来的,没有旧的羁绊,完全是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4)从经济结构上看,日本政府在高速发展时期所实行的重化学工业化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么,日本在实现重化学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趋势可以寻迹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认识美国经济情况,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甚为必要的。为此,将一些报刊杂志、有关美国经济情况的数字资料选登于下,供读者参考。 二次大战前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01——1936年间为1.8%,1920——1936年间为2%。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用1972年美元计算,消除物价变动因素),1946年为4,757亿美元,1977年为13,327亿美元,则战后1946——1977年平均年增长率为3.4%。增长速度高于战前时期。但是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法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虽高于英国,但按人口平均的年增长率却比英国还低。  相似文献   

8.
战后联邦德国由于经济和经济结构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社会中层人数急剧上升为社会主导性力量,而上层和下层人数则明显萎缩成社会少数,就使得社会性质由原来战前的阶级社会转变成战后的阶层社会,其标志是社会人员不再由彼此对立的两个阶层组成,而是由彼此基本相安无事的多阶层组成。战后联邦德国主要由精英,业主,职员,工人,穷人和外来移民这六大阶层组成。就社会地位而言,其中绝大部分属社会中层,上层和下层均属少数。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缓慢复苏的2002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3.54%,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出现衰退,并出现了增长速度低于4%的情况,这是战后以来从未有过的。就连这个速度,2003年第一季也未达到,比上年全年增长率下滑了0.23个百分点,成长率仅为3.21%。第二季由于非典的重创和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0.
战前日本的民族意识与侵华战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前日本的民族意识是日本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形成并经过承袭、流传或吸收外来文化而铸就的共同心理习惯、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理想境界以及国家观念或意志。传统意识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源,使命意识是其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利益意识是其本质之所在,以上三者构成战前日本主流的民族意识。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最终导致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战后又拒不认罪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德的垄断资本无论在战前或战后时期,始终与国际垄断资本,尤其是与美国垄断资本有着密切联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学家格·鲍曼所著的“垄断资本的北大西洋公约”一书,彻底揭露了西德垄断组织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集团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以及外国资本在西德企业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全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结论简介了外国资本参与西德经济的情况。第二章到第十章则具体地揭露了外国垄断集团的内幕及其主要头目。以后几章着重地介绍西德参与国际垄断组织的始末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鲍曼在结论里追述了外国资本侵入德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同时并存。中小企业在1960—1978年的18年内,由354万家增到581家,增加64%。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4%。这正如一位日本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中小企业象野草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战后30多年来,日本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稳步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实行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了解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对于加强占我省企业99%以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加速四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于家充任领导,实现“自主经营”。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企业经营者(企业主或是资方代理人经理、厂长)都是实干家,他们中间技术人员的比重日益增加。战前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很少有专业特长,最多只不过是学过一些法律或经济专业的人员,而技术人员只占少数。在战后,中小企业中技术人员出身的经理不断增加,1956年占33%,1959年占42%,到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多元国际社会概念作出基本界定的基础上,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多元国际社会形成机理作一考察.先是指出战时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的战时合作,弱化了战前意识形态间的对抗;其次二战造就了战后国际社会共存的现实政治情势(如超级大国的崛起和核武器的出现等);再者二战直接推动了战后亚非民族国家体系的兴起,使国际社会在政治和地理上具备了全球意义;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确保了多元文明共存共荣的国际社会在战后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发达的市场经济就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这一点不仅为战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也为14年来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实践所证实。对此,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的过程中,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里就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是这种宏观调控体系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即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为目的;二是这种宏观调控体制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这种宏观凋控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的实际出发。三者构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由雯 《理论界》2005,(5):55-55
一、国际间贸易及投资的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不仅进一步推进了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国际化,而且大规模地实行了生产资本的国际化。战前,在这些国际中生产资本的输出为数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战后,生产资本输出在全部资本输出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并取得了决定性的地位。同时,生产资本的输出重点已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这是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独特现象。而从国际贸易来看,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国际贸易额通常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25%。国际贸易如此频繁,已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二、金融…  相似文献   

16.
鹿特丹是荷兰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遭到极大破坏,但是战后的重建工作进展较快。到1953年,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超过战前的4,200万吨。战后,在新水道南岸建设了3个集装箱码头和3个船坞。七十年代初,又在新水道北岸建成了面积约1,200英亩的大码头区,长约7公里,有3个船坞,完全供装卸集装箱货物使用。目前,鹿特丹港的水域面积广达2,100多公顷,全年吞吐量已超过三亿吨,比世界第二大港横滨多一倍多。近年来每年进港的远洋船只达35,000多艘,平均每16分钟有一艘远洋轮进出;定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确实引人瞩目;对于它如此高速发展的原因的探讨也甚为热门,其中有一种观点称作为“儒学资本主义模式”论。这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8.
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国家的分裂状态,使中国重新走向统一.西晋的统一,有不少历史经验,如注重内政,发展经济;未雨绸缪,为统一做好战前准备;审时度势,把握统一的时机;知己知彼,做好战争规划;战后安抚,稳定社会秩序等,都很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今日世界经济格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的经济实力,占据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加之美国的扶植,仅仅十年时间,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就超过了战前水平。60年代后,又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欧共体,随着成员国的增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新一极。进入8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进  相似文献   

20.
战后,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 战前,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分析,基本上局限在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美、英、德、法、日等国。这是由当时的世界经济状况决定的。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有十几个,现在已发展到三十多个。这里不仅有美、英、德、法、日、意、荷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北欧、大洋洲诸国和南非、加拿大等新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