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略论元朝的西路漕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远离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需要源源不断地调运所谓“南粮”(指来自江南地区的漕粮)和“北粮”(指来自中原地区的漕粮)入京。然而,在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大都所需要的漕粮并非只有“南粮”和“北粮”,西北的宁夏地区和东北的辽阳行省也都曾是重要的漕粮供给地。这在元初以及元末尤显突出。元朝的宁夏漕运,也就是西路漕运,需要利用黄河水道,因而在黄河水利开发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这一西路漕运开辟的时间、路线、运输能力及其作用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名实问题是先秦逻辑争辩中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公孙龙在《名实论》中集中阐发了他的“唯谓”逻辑思想,他说:“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就是说,“名”(概念)要做到正确使用,就得专一地称谓(“唯乎”“其谓”)彼“实”或此“实”,比如面对“白马”之实,只能用“白马”之名来称谓,不可用“马”之名来称谓.这种思想,一方面确实肯定了概念的确定性,避免相互混淆;另一方面却也否认了概念本身的辩证特点.下面对此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振兴宁夏经济,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同志提出了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战略构想。对于这个构想的实践意义及其可行性,许多实际部门的同志已经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本文仅在理论方面对它进行摄要分析。一、宁夏黄河经济构想的理论意义宁夏黄河经济构想的总思路,是把宁夏经济和黄河联系起来,概括出宁夏经济唯黄河而  相似文献   

4.
孔子《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之二十五章所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在长期封建社会中都作为对妇女歧视压迫的“理论根据”,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的近百年间,则成为孔子学说反动的“铁证”。笔者们于近十多年来系统讲授《论语》,始发现自古迄今,包括历代一些大注释学家对此章均未能揭示其真谛,致使孔圣之至理名言遭到严重歪曲。现将笔者们之研究所得,从以下诸方面予以阐述,以为孔圣正名。一、解词理解此章文义关键在“唯”、“女”和“与”三字,尤以“唯”、“女”为最。迄今为止,以往的《论语》研究家,在对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同志提出的“综合开发黄河资源,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战略构想,是对宁夏经济发展在认识上的深化。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前提条件是综合开发黄河资源,因此,实施宁夏黄河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首先弄清宁夏黄河资源的涵义及特征,并在总结宁夏过去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宁夏黄河资源开发战略。一、宁夏黄河资源的涵义及其特征宁夏黄河资源在空间上是以黄河为纽带的,其空间范围应是整个宁夏黄河流域,包括干流流域和支流流域。因此,宁夏黄河资源在空间上形成两大地域层次地带:一是川区黄河干流带。共12个市县,土地面积21 344平方公里,属于宁夏黄河资源的核心地带;二是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及其它二、三级支流流域地带,属于宁夏黄河资源的从属地带。我们认为,宁夏黄河资源是一个“大黄河资源”的概念,它包括宁夏黄河流域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代屯田史上最称发达的时期。自洪武至崇祯,历代屯田均以“九边为多,而九边屯田又以西北为最”。现将地处西北重地的宁夏屯田作一述论,既可了解宁夏屯田的状况,又可概观西北乃至全国屯田的一般状况。明代之宁夏屯田,就其分期与制度来讲,与全国各地的屯田无大区别,但又有其特殊点。就有明一代屯田的分期而言,史学界均奉王毓铨先生《明代的军屯》所提出的观点:“洪武、永乐间各种制度都比较严明,而且这个时期正在大兴屯田,也是明代军屯最盛的时期。”“宣德以后日趋隳坏,到万历年间,屯军逃亡,屯田抛荒。”这一分期法系针对全国军屯而言,是合理的和科学的。而宁夏屯田的分期是否也如此呢?我们认为,宁夏的屯田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籍端水、独利河、苏勒河名义考──兼谈“河出昆仑”说之缘起李正宇一、算来川、锡拉古尔、西喇郭勒、苏勒河,乃黄河之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地区记载很早的一条河。酉汉时叫做籍端水,《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冥安县条班固原注云:“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  相似文献   

8.
一、宁夏三百如何实践唯个府志《宁夏府志》(以下简称《府志》)刻印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年间(1736—1795),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代“盛世”,就宁夏地区来说,这一时期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成书于这时期的《府志》,既保留了以往长期战争的侧影,更纪录了当年本地社会振兴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宁夏人口迁移始于秦汉,兴盛于元明。这千百年间以迁入为主,其中内地汉族构成移民主体,西北各少数游牧民族次之。作为内地中原文明载体的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奠定了宁夏颇具黄河文化特色的历史基础,尽管这是在强有力军事干预下实现的。1949年后,宁夏的省际人口迁移从军事移民型转向和平移民型。截止1985年,先后有陕西、甘肃、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233万人口迁入。大量文化人口所携带的沿海发达地区文化,为宁夏原已停滞落后的本土文化注入活力。尤其作为主要迁入地的省府银川市,在经历1959年、1960年、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洪洞县《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这一幅元代戏曲壁画,是现存研究元杂剧的珍贵文物。但是多年以来题名混乱,对此一横幅之涵义亦多谬解,莫衷一是。有鉴于此,乃作一初步考释。 一、洪洞 胡忌《宋金杂剧考》之《宋代的散乐》章称之为“山西赵城县龙王庙壁画”。书成于1957年。 刘念兹《元杂剧演出形式的几点初步看法——明应王殿元代戏剧壁画调查札记》说:“……距离洪赵县城(原来的洪洞县)西北十五公里,属洪赵县道觉乡。”文章发表于1957年,时间与胡忌文章发表时间相同,县名则不同。 《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则谓:“绘于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附近……。”此书出版于1981年。  相似文献   

11.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同志在深入调查、全面分析宁夏农业及整个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黄河经济”的战略构想。这是对宁夏经济的区域特点和发展优势的科学总结,是对宁夏区情的准确概括,是对宁夏“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的正确战略决择。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贯彻实施“黄河经济”战略,对于结合我区区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制定我区“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宁夏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想就“黄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 王船山的人性论与其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密切相联的。在认识论上,船山坚持世界可知论,他说:“万物皆有自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肯定了理的客观性和可知性。这个理,即自然条理、规则,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在世界可知论基础上,他进一步认识到认识的无限性,认为“道日变,事日新”。认识是随着变化日新的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宁夏要全力打造“黄河金岸”,使“黄河金岸”成为宁夏的金字招牌,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伊斯兰金融独特的投资理念及宁夏自治区特殊的穆斯林区情,宁夏可以创造性地引入伊斯兰金融,为实现全宁夏人梦寐以求的黄河金岸蓝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花儿”是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民歌,很可能发端于元代,盛行于明代和清代。它伴随着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变迁,至今流传于西北的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藏、土等民族之中。“花儿”可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两个主要流派,这两个流派的发源地均为今天的甘肃一带。目前西北各地“花儿”普遍面临失传的危机,亟需对这一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旧时称谓的“绥西”一般指包头以西的黄河“后套”地区,即巴彦淖尔盟地区。“绥南”一般指包头地段黄河以南、宁夏省以东、山西省以西、陕西省以北的地区,即伊克昭盟地区。1938年,宁夏省的八十一军等部队出兵抗战驻防地是绥西地区,如中公旗的乌布浪口、乌镇等地。而1940年5月之后,宁夏部队奉命移防绥南的伊克昭盟,在包头黄河以南的李玉山圪哒、王爱召等地驻防抗战。惨烈的恩格贝之战和王爱召之战,至今犹是宁夏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因此相关考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孙子笺补     
向读《孙子》,略有所得。前作《孙子新笺》,刊于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中州学刊》;唯意犹未尽,故更补笺之。体例一如前作,兹略。 丘牛大车(《作战》) 李筌、张预皆训“丘”为“大”,郭化若《今译》与军科院战理部《新注》同。按:“丘”固有“大”训,然在此若训“大”,则“丘牛”即为“大牛”,殊觉无义;且训“大”之“丘”含有“尊”义,如云“丘老”、“丘嫂”等,而云“丘牛”,岂亦尊之哉?曹注谓“丘牛”乃指“丘役之牛”,是。古有“丘役”之制,本篇上文亦有“急于丘役”之说,盖类鲁之“丘甲”与郑之“丘赋”。《汉书·刑法志》云:“四井为邑,四邑为丘。”故“丘”乃十六井。依古制,每丘出马一匹、牛三头。所谓“丘牛”,即指此丘所赋之牛。  相似文献   

18.
正如我们看到的二里头文化和夏文明起源于黄河中游和洛河河谷那样,而商文明可能发祥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东部。陕西渭水河谷乃是周的摇篮。据记载,周的第一个统治中心建在岐山下的周,这样称呼可能是因为周平原北部主山上有两个主峰。关于周营建第一个都邑的情况,在《诗·绵》中有生动的描绘: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运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性     
西方人多强调斗争性,因而有“斗争是万物之父”的格言。东方人或中国人则注重和谐性,自古以来就认为“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总之,认为和谐是万物之母。中国人如此看重和谐性,那么和谐的含意是什么?它的存在前提和基础怎样?和谐的功能或作用如何?它的对应范畴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古代帝王贵族死后,人们须避讳其生前之名,另立新号以相称,这叫作溢号;而确定谥号的准则和规定,则称为谥法。立谥制度始行于西周,终止于清末,延续了将近三千年(其间,唯秦朝废止不行),是我国奴隶制、封建制时代以宗法为核心的“礼”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关于谥号和谥法,传统的、似成定论的看法是:“谥,行之迹也。”就是说,死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