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  相似文献   

3.
追求社会和谐是历史的主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下的主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本文从哲学层面回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含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统筹发展的运作问题,同时更要并重事实与价值,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文化 《江汉论坛》2007,26(9):68-72
当代美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施沃伦认为,充足的物品生产和高技术等是休闲的社会基础.现今,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自我发展,物品生产和服务是第二位的.休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新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雇佣和生存方式,是与传统劳动不同的新型劳动形式,是与传统劳动神圣观念有别的全新价值观和新文化,休闲标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休闲从内容上讲就是为共同体服务的公益活动,自我实现的公益活动是理想的休闲.休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由满足于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占有,转变到努力追求内在精神即内心和谐与闲适.休闲社会是值得追求的理想的和谐社会.我们认为,休闲是值得提倡的,但必须注意其条件性;施沃伦的休闲思想有忽视落后国家的发展权的嫌疑.另外,休闲应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五对关系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和谐、培育大学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和谐、文化整合与文化创新的和谐、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和谐、把握理论导向与提倡学术自由的和谐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执政新理念,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它是人类历史上先进思想发展的一个成果,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发展终点必将是共产主义社会:两者的目标都是建设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这个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是分不开的,因而该命题又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2008奥运会的核心理念是人文奥运,它提出了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五千年文化相融合,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旨在以奥运促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发展。北京奥运与和谐社会之间协调一致的内在关系,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外和谐思想发展的脉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在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对“和谐”观念的解释层出不穷。19世纪前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政治理想的要求。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自由。个性自由必须以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为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人的个性解放,这是人适应社会发展、走向进步与成功的保障,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和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个性解放。“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和和谐发展”思想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存在和历史发展为内容,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思维方式。马克思认为辩证法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密切相关,辩证法在实践中生成并获得发展,伴随着人类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生存实践活动,辩证法内蕴的和谐诉求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12.
王国枫 《社会科学家》2005,18(3):142-14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传统和谐社会不同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即人的主体性的张扬上。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割裂历史,但必须培育现代价值观念,扬弃传统文化中和谐观念、依附观念、祖训崇拜观念的影响,培养现代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自由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思想的演变及重要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道明 《天府新论》2005,1(5):25-27
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客观上要求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也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思辨的方法,辨析了休闲体育与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休闲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反之休闲体育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和谐的实现与个人自由的获得是相互排斥的。通过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总是与个人自由的确认密切相关。社会和谐与个人自由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消极关系,而是具有深刻积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素质的全面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艳红 《河北学刊》2006,26(3):41-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人与自然和谐所需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人类利益等素质,人与社会和谐所需的社会秩序、和谐思维、创新、科学人文融通等素质,人与自身和谐所需的物质需求有限、精神修养等素质。全球化发展导致的交往普遍化,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形成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需要和谐人格。要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个体就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谐人格"是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能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心理、气质、行为习惯的特征的总和。具备"和谐人格"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和谐人格教育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大学应通过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想和情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和谐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与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9.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表现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固有本质;以人为本,扬弃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满足人的利益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以人为本,扬弃人自身的异化,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以人为本,扬弃人与物、人与人的异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深层内蕴和最终目标。要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行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