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陆法系意思表示错误的传统内在态样结构将表示错误与动机错误作严格区分,是一种表示错误——动机错误的二元化错误结构。然则,将动机错误人为纳入其中并与表示错误作严格区分,不利于实践中意思表示错误问题的解决,纯粹动机错误与适格的意思表示、非常态的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特别是内容错误)存在着现实运用中的混淆与复杂化。对意思表示错误的内在态样结构重新定位,将意思表示错误的二元内在结构回归至意思表示错误的一元内在结构或许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大法系法律中的错误概念具有不同特征,罗马法与大陆法系中一些民法仅将内容错误纳入能够成为民事行为瑕疵的错误的范围,另一些民法还将传达错误、表示错误与动机错误也纳入其范围,英美合同法将共同错误、相互错误与单方错误纳入其范围.大陆法系中一些民法和英美普通法将因错误实施的民事行为定性为无效民事行为,另一些民法和英美衡平法将其定性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实为内容错误,但依该法传达错误与表示错误也能作为民事行为瑕疵的错误成立,且它们或者能导致民事行为被撤销或者能导致其无效.  相似文献   

3.
期刊稿件的编辑加工是出版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过程,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针对一些期刊稿件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编辑人员有所启示,从而在编辑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一、期刊稿件常见错误类型根据笔者对期刊稿件审阅编辑过程中常见错误的粗略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逻辑错误、标点错误、文字方面的错误、用语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就民事错误制度的历史沿革、错误的理论分类及立法形态、错误的法律救济规则等方面从比较法角度进行了简略的探讨。立基于此,针对我国相关制度(即重大误解)及其缺陷加以剖析,提出应该从立法用语的准确化、错误形态的精细化、错误救济中价值衡量的合理化等几个最基本方面着手,重构我国的民事错误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错误分析产生的背景、错误分析对外语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错误分析的程序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和探讨了错误分析对外语教学实践所起到的三个方面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乐章集校注》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瑞生撰的《乐章集校注》一书《笺注》及《附考》部分错误较多,兹分全词考释错误、句意解释错误、词语解释错误及注释欠准确者等,逐条辨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象错误的形态。在评价对象错误的解决标准的各种学说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应以法定符合说作为解决对象错误的标准。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对象错误的具体解决方法,即同一构成要件内的对象错误解决方法、不同构成要件间不相容的对象错误的解决方法和不同构成要件间相容的对象错误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为《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的错误制度存在且为《民法典 (草案 )》中的同一制度继承的缺陷 ,需要对这部草案中的有关规定作如下修改 :在用语上以“错误”取代“重大误解” ,将认识错误、表示错误与传达错误并列规定为能够成为民事行为撤销原因的错误 ,将对错误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仅授予存在错误的表意人 ,将在实施错误的民事行为时无重大过失规定为表意人行使对这种民事行为的撤销权的主观条件 ,将相对人知道表意人存在错误规定为表意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9.
张清 《江苏社会科学》2008,24(2):102-108
动机错误是随着意思表示理论成熟后才出现的的一种错误类型,有着特殊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错误的判断标准有三种:重大性判断标准;表示错误和动机错误区分为主、重大性错误为补充的标准;重大性判断标准为主、动机错误为补充的标准。三个标准的背后蕴涵着如何协调意思自治和信赖保护的冲突。我国现行的重大误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有缺陷的。未来我国错误立法应采重大性判断标准为主、动机错误为补充的标准,这样既可以克服二元论的理论缺陷,又可以很好的协调意思自治和信赖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一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测试写作中的搭配错误探讨搭配错误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导致这些搭配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前,岳阳楼大门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发了联界一场热烈争论。其实,此联是律绝的首联,完全符合联律。不过,它是王力指出过的丑类特殊形式。是本体“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拗救变体,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关键是“洞庭”之“庭”在此联中应是仄声。在援引唐杜甫、宋陈与义诗和古今有关洞庭楹联,“庭”仄读作为例证,说明此联完全合律,绝非病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古今声调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探索并归纳了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吴军 《云梦学刊》2002,23(2):108-109
成语从“酌古斟今”到“卓古证今”再到“作古正经”,其间结构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从遵守汉语规范的要求出发,我们应采用约定俗成的“作古正经”。  相似文献   

14.
从英语语调的三大系统出发,分别研究调群划分、调核确定以及声调模式和信息结构的关系,发现调群的划分、调核位置的确定和调群声调模式的不同都会使同一个语调群所传递的信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语气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了该作品的特定风格。好的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时时考虑到“语气问题”,并且尽量达到原文和译文语气间的动态对等。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文体风格的英译汉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引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强调译者要对语气的重要性进行关注。文章着重阐述了体现文学作品风格的文体标记,并通过图表说明检验翻译效果的方法及差异。  相似文献   

16.
广州话疑问语调与语气助词的关系是前者影响后者调值的改变,而非前者趋同于后者。因此,广州话中真正负载疑问功能,能称得上疑问语气助词的只有6个;是非问句中的疑问语调除了高升调外,还有一个低平语调,前者主要表达诧异、疑惑的语气,后者负载着表示求证的疑问信息。本文还对广州话是非问句系统的功能类别作了分析,并与普通话是非问句系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辩证法定义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辩证法运行的前提是对不同时间状态的默认。现实中,人们对时间状态界定的不确定,甚至时间上的混乱是导致辩证法庸俗化的主要原因。最后,作者简单论述了在考虑不同时间因素的情况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各自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入声的研究过去基本上着眼于音系内部以语音条件为转移去考察其消变的规律,文章着眼于入声的文白读和入转舒在老中青三代的演变过程,从六个方面论证邯郸方言的入转舒属于叠置式音变.  相似文献   

19.
尽管司马迁下狱前后这段历史人们只能看到司马迁的自叙,全然不见那些在廷议中声讨李陵投降匈奴的群臣言论以及汉武帝的话语,但由此还是可以感觉到,司马迁在廷议中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即把自己置于明哲保身官僚的对立面、并批评汉武帝决策不当从而遭群起攻之,最终陷于孤立无援。在汉人的政法话语中,诬罔或诬上可以包含和指称许多相当不同的内容和行为。对司马迁的处置程序是:汉武帝定罪,大臣附议,法吏量刑。最终量刑的结果肯定有汉武帝施加的因素,但具体到腐刑却并非出自汉武帝示意,而是狱吏所为。在司马迁一案上,汉武帝除了刚愎自用外,唯一可以被指责的是他没有法外施恩。腐刑具有某种皇恩性质,并非完全基于自由意志。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帝制社会第一个奢侈豪华的时代,司马迁虽算不上是家贫,但以其当时的财力也确实出不起这笔买命钱。汉时的中书令颇类似于先秦内史,司马迁受刑后不久由太史令转任中书令便是由记事系列转入政务系列,这实际上属于史官分化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尚奇精神、壮游孕"气"、疏荡之文、"气充乎其中而动乎其言"四个方面探寻《史记》"奇气"的表现与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