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2.
李思凡  徐弢 《云梦学刊》2012,33(2):53-57
印顺认为,佛教在印度本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它逐渐背离初期佛教"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蜕变为以"欲界的低级天神"为中心的宗教。为借鉴这一教训来探求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之路,他按照"契理契机"的方法论考察了大乘佛教的核心观念———菩萨观念在印度佛教中从无到有、从人而天、从天而神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台湾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作为戏神信仰的习俗随之出现.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变迁使戏神信仰被泛化为民间的一般神祗.光复后五十多年里,闽台戏神信仰活动交流不断频繁,其信仰现象颇受学界关注.文章对近世台湾社会变迁基础上的戏神雷海青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河神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在东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河神信仰其实质是一种对水文化的崇拜,滥觞于农业社会对于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因此,不论是中国、日本、朝鲜抑或是印度古代社会都有对于河神的崇拜。佛教大量吸收了古代印度的河神信仰体系并赋予河神更多的利益众生的功能,逐步将其佛教化。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河神信仰、龙王信仰、天王信仰与中国传统民间宗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河神——龙王——天王信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表现为多神崇拜和末世信仰。这一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中国传统宗教与中国民间多神崇拜的信仰模式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其信仰的对象毕竟是属于自身体系内的神灵,而中国民间宗教信奉的对象杂糅了不同宗教体系中的各种神灵。传统佛道二教特别是佛教的末世信仰是以精神解脱为终的,而以白莲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的末世信仰则是以反抗和推翻现实社会为终的。  相似文献   

7.
王振忠 《学术月刊》2022,(5):183-205
域外汉籍是推进东亚海域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收藏的《琼浦闲谈》,是一册迄今尚未受到学界关注的珍稀抄本。该书成于唐通事之手,生动地状摹了18世纪的中日贸易与长崎社会实态。研究发现:《琼浦闲谈》所述具有特别的史料价值,由此应充分重视活跃于长崎的福州府属人群之乡土背景。具体说来,江户时代在长崎的不同人群之信仰彼此交融,既有中国人对日本神明之借用,又有中国各类信仰崇拜移植日本的更多例子。除了人们习知的儒家圣堂(孔庙)、妈祖信仰、佛教黄檗文化之外,道教系统之“九使”信仰在长崎的影响亦值得特别关注-“九使”由原乡福清的荒洞蟒神到东亚海域史上舍生取义之林姓神明,“九使”信仰从福州府属庶民之“九使诞”俗以及府城倡门邪神崇拜再到融入长崎盛大的诹访神事活动,其间的嬗变轨迹,彰显了东亚海域跨文化风俗传播的复杂性与丰富内涵。透过对福州府土神“九使”与长崎诹访神社信仰之渊源等的分析,可以管窥传统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8.
"少林寺现象"作为佛教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呈现,对中国佛教而言,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人另一种形式的信仰危机.同时,它们亦引出了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重大命题:中国人对佛教信仰的传统认同方式,中国社会对佛教的传统认同方式,佛教神圣资源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配置和利用方式,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走在了变革的边缘.随着少林寺存在模式的变化,世人的佛教信仰方式也随之改变."少林寺现象"恰好说明,在寺庙、和尚与佛教信徒们的信仰之间已经构成了某种认同之间的冲突.于是,何谓佛教?何谓真正的佛教信仰?人们信的是"佛",还是信的是"教"?佛教信仰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究竟存于何处?这就成了当代中国人另一种信仰危机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文献史料、文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排列出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从而证明中国古代假人傀儡戏的形成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还可以归纳出假人傀儡戏在起源阶段到形成阶段的若干特点,并得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其一,假人傀儡戏的形成时间最迟不会晚于秦代;其二,秦汉假人傀儡戏在制作材质、表演方式、表演场合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三,这一时期假人傀儡戏的流传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某些风俗有关;其四,巫术是促使秦汉假人傀儡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五,假人傀儡戏和假面傀儡戏这两个概念从秦汉时期便应作出严格区分;其六,假人傀儡戏研究的突破,也可以引发对中国早期戏剧发展史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赫哲族信仰"恩都力",日本阿伊努族信仰"卡穆依".该文从对神的思考方法、神在世上的姿态、神和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对两个民族的"恩都力"与"卡穆依"信仰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中日早期文献中出现的犬形象进行分类比较,从而了解中日不同民族对同一母题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倾向,最终对深切了解中日比较文学、增加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后期留都南京特殊的思想和文化氛围为神魔小说经典作品《西游记》、《西洋记》等提供了编撰和刊刻机遇。具体而言,留都上层文化名流对通俗小说题材、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高要求及崇信神仙灵怪的文化心理是神魔小说刊刻的市场基础;科举失意的雇用文人是优秀神魔小说的创作主体;三教合一思想盛行是神魔小说集中产生的思想背景。南京书坊主结合南京文化优势在全国首次刊刻多部神魔小说,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各地书坊创作和刊刻神魔小说的热潮。因此,从文学渊源论,留都南京在明代神魔小说创作、传播以及流派形成史上具有开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7,20(1):114-118
战争责任问题在20世纪末已进入跨国司法程序。但由于它与战后中日关系和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源,作为政治遗产的战争责任问题和作为思想遗产的革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日本学者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学等视角对战争责任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这一问题意识下对战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再探讨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以前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在亚欧旧大陆范围内进行的,实现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包括使节、商人、宗教徒、游牧民族、战争等五个方面,其发展进程表现出偶然性、缓慢性、周邻性、在东亚邻国单向性辐射传播、接受以佛教为基本内容的外来文化和华夷观主导性等特点。虽然如此,16世纪以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世界发展进程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白和白居易对日本古代和歌与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与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伟大诗人,他们光辉灿烂的伟大诗篇不仅在一代代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中流传下来,鼓舞和激励着汉民族的子孙后代,还给日本的古典和歌与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李白与白居易的伟大诗篇给日本的古典和歌与古典文学赋予了汉文化的底蕴,从而论证先进高度的文明向原始低级的文明传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角度言之,中国佛教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到大乘阶段方才较大规模地传入的。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面对中土以儒家为本位的政治与文化环境,只能采取渐近的逐步渗透的方式传播。这就导致在事实层面,首先引起中土士人兴趣的并非佛教的制度,而是其思想,而且由于中印文化的固有差别,印度佛教的制度并非完全适合中土。由于前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由于后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中国特色,而并不完全与印度相同。然而,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仅是在义理层面进行的,制度层面的中国化实际上更为重要。因为制度建设本身是思想义理的“凝固化”与“物质化”,而思想义理只有达至制度化的层面其影响才有可能持久。当中国传统社会面临转型,中国佛教面临内忧外患,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佛教的改革也就成为势所必然的事情。然而由于近代中国之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由太虚等人发起的救亡图存之佛教复兴运动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但其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九世纪东亚交流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一史料的深入探析,从新罗人在九世纪东亚海上通交中的作用和以日本遣唐使为中心的唐日邦交礼制体系两个层面来诠释九世纪的东亚海上通交,以期对这一时期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一个较为微观、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日双方拥有广泛的文化贸易基础,但在当下中日文化贸易中,中国却处于逆差地位。通过对中、日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研究表明,中国文化贸易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产品单一、文化人才缺乏、文化创作成本过高、文化政策支持不足。为扭转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弱的局面,我国应开发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构建完善的融资体系,加强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在全社会营造本土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9.
觉醒联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成立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它仅存在于八路军所辖的抗日根据地中。这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既勾勒出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发展的一般概貌,同时也充分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反对的。日本士兵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是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刻表现,是中日关系史上美好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