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52篇
  免费   1838篇
  国内免费   573篇
管理学   4361篇
劳动科学   700篇
民族学   1617篇
人才学   1364篇
人口学   255篇
丛书文集   15961篇
理论方法论   3682篇
综合类   45172篇
社会学   8319篇
统计学   832篇
  2024年   315篇
  2023年   1243篇
  2022年   873篇
  2021年   1500篇
  2020年   1741篇
  2019年   1485篇
  2018年   721篇
  2017年   1300篇
  2016年   1547篇
  2015年   2572篇
  2014年   5763篇
  2013年   4411篇
  2012年   4802篇
  2011年   7413篇
  2010年   7828篇
  2009年   7536篇
  2008年   6543篇
  2007年   4638篇
  2006年   4118篇
  2005年   2989篇
  2004年   3092篇
  2003年   2529篇
  2002年   2092篇
  2001年   1724篇
  2000年   1196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409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3.
现当代作家对《定婚店》的重写主要表现为继承与改造。就继承而言,体现在作家们对故事情节进行敷演、套用其预叙手法和移植“婚姻定命”观。就改造而言,则表现为革新故事主题、拓新处理情节及凸显地域性特征。《定婚店》在现当代作家笔下发生变化,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作品接受者的审美心理有关。这一文学现象,揭橥古典和现代之间相互影响,古典为现代提供肥沃的创作土壤,而现代也在摄取与融入中扩容了古典。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索如何在古典和现代之间发挥更大的艺术效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创作出更深邃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显著增强的综合国力与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为中国文学走向海外创造了有利契机。然而,“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使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分析历史上中国文学有效“走进去”的成功案例至关重要。首先,系统梳理了《赵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世界的译介脉络;其次,阐释其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文化增值;再次,基于美国学者理查德·布雷多克(Richard Braddock)的“7W”传播模式,分析该剧异域之旅成效显著的深层动因,以期为有效提升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甫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7.
8.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迁出仕的时间在元狩六年至元鼎六年之间,从而排出"景帝中五年说",在确定了司马迁出仕时间段后,依据"二十而南游江、淮"一句来推算他出仕时的年龄在前117至前111年之间,由此向前推,得出司马迁的生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段",即司马迁生年当在武帝建元三年至七年间(前138—前134)。  相似文献   
9.
10.
《三叶集》蕴含丰富的诗学信息.郭沫若等在《三叶集》中有关“人格忏悔”的探讨,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场”,一个反思性“内面”得以登场.在诗学意义上,这标示着现代抒情主体的裂变与生成.《三叶集》建构的诗学观念在诗集《女神》中得到具体显现,二者构成互文性文本.《女神》显著的艺术特质是以抒情为本,确立了抒情的诗学本体地位.《三叶集》与《女神》共同推进了抒情主义诗学的建构,在早期新诗观念的建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