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5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将翻译提到科学的高度加以描述,可以说比传统理论前进了一步。但是如果因此而否认了翻译的艺术性,就无法阐明翻译中的许多问题。翻译的艺术性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形式表现、异质同构和艺术冲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随机抽取的语例分析,可见韩少功《马桥词典》的语言风格,具有“乡”气扑鼻的朴实美,同构连用的繁丰美,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社会阅历和文化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3.
汉末男性诗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来抒写自我生命痛苦的写作用意,应与他们的处境和心态密切相关。在混乱的政局中经历了期盼、失望、绝望的心路历程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与女性心理同构的新特点。这恰恰彰显了汉末男性诗人摆脱心灵困境时的自我突围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事件及其社会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对于"萧也牧创作倾向"和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要害在于开了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文化问题政治化解决的先例.这一点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从精神文化史的角度看,"萧也牧创作倾向"的相关作品以及对它们批判和鸣冤叫屈等一系列历史现象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被忽略了的悲剧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践结果合目的性的出现,而应该是它的合规律性与历史价值的结合。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与理论构成了一个相互检验的有机系统,这就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和理论的相互检验、促进和发展的辩证历史。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激活剂和推动力,本文着眼于构建科学的创新人物评估体系,具体分析了创新人物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并阐述了创新人物的价值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产业发展定位是都市圈经济腾飞的保障。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和错位竞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苏锡常都市圈应跳出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的圈子,在区域内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形成长三角地区有强大竞争力的次级都市圈。  相似文献   
8.
对伪币问题提出了三叉判定树方法,并在计算机上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属地管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基层治理出现诸如负担过重、权责失衡和效率下降等问题,属地管理的异化是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就是属地管理在基层治理中出现了过度扩张的情况。属地管理的生成与发展是国家治理权威性和有效性平衡的体现,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因为过度扩张也对基层治理产生了负面影响。职责同构下的模糊治理是基层治理中属地管理扩张的动因,而政区空间的固定性、职能部门的资源调控性和基层政府的治理直接性是属地管理扩张的“触发条件”。基于此,基层治理中出现了治理失序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基层治理的负担超载、权责失衡和功能弱化。在属地管理扩张的背景下,可以尝试通过纵向政府层级、横向政府机构及条块结构三方面的协同,厘定属地职责、搭建联动机制和建构协调系统,实现基层治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以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女性意识又不免染上了男权话语的色彩,形成了“双声”同构的两性话语共生的现象。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叙述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作者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