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各个商帮也有着不同的经商之道和创富秘诀。下面来评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八大商帮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为在妇女群众中开展宣传与组织工作,推动妇女解放运动,陈独秀、李达等人将上海女界联合会改组为中华女界联合会,并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出版妇女刊物——《妇女声》。《妇女声》出版后,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纲领为宗旨,号召妇女取得生存权和劳动权。它主张妇女运动,促进妇女觉醒;它关注底层妇女,培养其自立精神。《妇女声》将妇女解放与当时的革命形势相结合,动员贫苦妇女进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3.
为了践行儒家的重教和仁爱思想,徽商兴办义学,筑桥修路和救济灾荒,彰显出他们的慈爱精神。从巴比慈善晚宴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商人的慈善精神的匮乏,这是因为他们缺失了慈善精神的儒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5.
妇女小额贷款政策(简称"妇小贷"政策)在我国试点实施近十年,在当前全国积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背景下,科学评估"妇小贷"政策是否依然发挥应有作用和受众对该政策的满意度情况,对于该政策的可持续改善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借贷妇女满意度视角,构建了"妇小贷"政策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借贷妇女对‘妇小贷’的满意度→对‘妇小贷’的忠诚度"为分析路径,评价与分析了"妇小贷"政策,认为"妇小贷"政策改善了农村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对缓解我国贫困妇女化有积极作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设计,有助于妇女发展,实现性别平等;还款期限、担保形式、申贷程序等是完善"妇小贷"政策的着力点。研究提出了提高"妇小贷"政策绩效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徽商与晋商的异同,在诚信为本、以义取剩的商业经营观上,徽商与晋商有相同之处,而在对待儒、商的态度上,在对待当权者的态度上,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商业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其中,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是他们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无疑,这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因此,探讨徽商尚法的传统、原因及运用法理维护自身利益等方面内容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崛起的徽商把大量资金回流徽州大地,进行轰轰烈烈的新村建设活动,在创造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文化教育也独树一帜。徽州古村落蕴含着几千年中国农业文明积淀下来的生态学思想、生存智慧与崇文重教风尚,对于今天的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仍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孔瑾 《社区》2012,(2):34-34
要说去年最火的名词。“穿越”一定是其中之一。有多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梦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房间之中,耳边聆听到的,是悠扬鸟叫声,眼前能看到的.是青山和绿水。去年“十一”顺应潮流.去体验一下古宅度假的感觉,尝试一下最时兴的穿越之旅是什么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