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本文主要指沧州部分)党组织在加强根据地建设中,贯彻民主,组织、动员全民抗战,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村级民主政权的建立、改造和健全进行了伟大实践且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摘 要;官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所有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在新的条件下它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已发展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阻碍着人类社会走向新的世纪。在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为预防官僚主义的产生首创了社会公仆原则。列宁对官僚主义在新型的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以及如何遏止作了深刻的分析与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也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着重从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入手,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思路和措施,特别是邓小平提出的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消除官僚主义的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晚清以来,各种政治势力为了加强对乡村的社会控制和资源掠夺,纷纷在乡村进行政权建设,将国家权力轨道铺设到乡村。国家权力的下沉没有完全动摇地方绅士的权威,血缘、地缘、礼教、族规在乡村中依然占有突出地位。但是,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对乡村的渗透方式和治理策略不同,中国乡村政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还是呈现出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在总体上表现为国家权力加速向乡村渗透,乡村传统权威在国家权力的挤压下,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迹象。本文从晚清、民国和革命根据地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乡村政治文化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诉求的一一种必然选择,其根本动力源自制度的僵滞和供需的不平衡。在社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等外在推力的驱动下,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呈现出既有正式制度“自上而下”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通过对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政治原则。他指出: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前提;以责任制廉价政府代替官僚等级制政府是其主要形式;以议行合一原则取代分权制衡原则的权力分配形式可以保证国家机构的政治效能。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此契机下重新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对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新飞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基层走向善治,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其中,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是其必要的路径选择.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应通过调适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调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同村级政权组织与农民自组织的发展,理顺农村基层治理三大主体关系;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应通过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四个民主”建设,落实农民的“四项权利”;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应以农民为本位,以建设农村社区利益共同体为载体,通过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7.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1):F0002-F0002
亲爱的校友:你好! 九州同庆,四海共鸣。在举国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龙尾山麓,黄河之滨,新中国第一所少数民族高等学府西北民族大学这棵大树也将画圆花甲的第一圈年轮。透过时光隧道,观赡六十年播撒桃李大江南北,抚育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为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造步及自身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所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意义重大。笔者利用在武安市挂职的便利条件,对该市502个行政村的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邓小平理论,阐述了在新时期知识分子日益成为社会进步和政权建设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重视培养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并充分发挥他们对社会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自晚清以来,各种政治势力为了加强对乡村的社会控制和资源掠夺,纷纷在乡村进行政权建设,将国家权力轨道铺设到乡村.国家权力的下沉没有完全动摇地方绅士的权威,血缘、地缘、礼教、族规在乡村中依然占有突出地位.但是,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对乡村的渗透方式和治理策略不同,中国乡村政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还是呈现出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在总体上表现为国家权力加速向乡村渗透,乡村传统权威在国家权力的挤压下,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迹象.本文从晚清、民国和革命根据地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乡村政治文化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