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7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1322篇
劳动科学   96篇
民族学   272篇
人才学   398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5252篇
理论方法论   1088篇
综合类   9107篇
社会学   1625篇
统计学   14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996篇
  2014年   1460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263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1225篇
  2008年   1407篇
  2007年   1137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668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数字孪生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孪生是近年来从概念提出到实践应用快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在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信息世界实时互动沟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将深刻变革世界,也必将深远塑造人本身,亟需在哲学层面对其本质、优势及其局限性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数字孪生是有"限定"的实在和人类意志的外化,是主体认识世界的思维和实践工具;数字孪生在提升人的认知能力、应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扩展人类经验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在其思维模式、具有强计算主义倾向以及可能形成数字"座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我国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家庭子女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能够使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明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从思想基础、内容及其特点、实现方式四个方面说明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的联系和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追求的自由才是符合我国历史和国情的最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始,美国族群政策取向发生了由同化主义向多元文化主义的转向,由此推动了华文传媒的蓬勃兴起。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政治、经济与文化政策方面的落实带来了宽松的族群传媒发展环境,华文传媒迅速成长起来并形成了伞状竞争格局,集团化、本地化与跨媒体的生存形态以及由政治依附到商业运营的运作方式转型。但是,多元文化主义在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的文化个性与共性的冲突、文化与权利结构之间的矛盾、资本圈地下多元文化主义滥用等难题也对华文传媒发展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命伦理学更应该被看作是实践伦理学而非应用伦理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以一种演绎的模式将抽象理论或原则带入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论。作为替代原则主义以及高级理论之演绎性应用的另外一种方案,殊案决疑得以突出个案特征与实践情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否定了理论的解释力甚至实践意义,毋宁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原则主义作为理论和方法自身的反思、修正与发展;这缘于道德直观与道德反思总是在辩证地互相调节和修正,而理论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8.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要求内容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说明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其次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9,(2):15-24
党中央发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益性私权曾在个人本位法向社会本位法转型的历史阶段肩负着矫正个人主义价值观下极端自由主义引发的恶果,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公共利益,在更高程度上弘扬私权应有的终极人文关怀的重大历史使命。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引编纂民法典的重要历史时期,公益性私权依其本质属性与功能,以及内在的道德品格,仍具有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时代价值。在民法理论上深入研究梳理公益性私权的理念、体系,并在民法典各篇章中予以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最佳民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3):16-20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岭南文化国际传播成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的一条特色路径。岭南文化国际传播理念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规范着岭南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导向。要做好岭南文化国际传播必须发掘传播客体,拓宽传播平台,深入文化体验,讲好岭南故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提供文化资源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