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体系以人、社会、自然整体为背景,其核心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发展逻辑,廓清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双重和解的演化路径.其中关于科技提升、市场拓展、交通和通信发展等引起世界市场“生态扩张”的思想,对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境况下“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因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过程中更暴露出相关方面法律规范的不足。本文在探讨房屋拆迁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了目前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中对房屋所有权人权利保护不力,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规范的缺失和私产保护适用法律不平等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提出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层面建立和完善我国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各地由于拆迁问题致使老百姓与政府之间发生的暴力冲突流血事件屡屡出现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因此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正确贯彻实施物权法,既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能保障地方经济正常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摆在了领导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张萍 《管理科学文摘》2009,(14):226-227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政府征用了较多的土地,由于一些地方在征地和拆迁过程中,思想工作不到位,私有财产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阻碍了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征地过程中私有财产的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俄罗斯宪法精神的变化和基本原则的揭示,阐明了当代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模式——私有财产上自由与义务的模式,分别介绍了私有财产保护的自由方面和义务方面,并结合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的司法实践说明俄罗斯宪法法院在履行俄罗斯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对《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框架是其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其实,“异化劳动”概念本身就表征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而人本主义思路则预示了其错误结论的逻辑必然。相应地,判断《手稿》的性质与地位,也应以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为主线,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手稿》整体结构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前后逻辑关联,这是内部的文本梳理;(2)借助《形态》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正确论断来反衬《手稿》,这是外部的文本比较。文本研究表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7.
吴治繁 《理论界》2006,5(9):126-128
文章在简要对中国“私有财产”和“公共财产”在宪法中不同地位进行评述后,以历史分析方法,对该问题的形成给予解释,并从法学、经济学、史学的角度,阐述和明确“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的若干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对该问题的回答方式本身,已经向人们提出了若干重大的历史课题,而对这些历史课题的回答,将是“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问题的深刻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宗教不是迷信,它是与科学对立统一的。非宗教徒吃肉、喝酒、性行为时会觉得快乐与马克思提出的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如吃、喝、性行为等等)才觉得是自由快乐的观点是一致的。在非宗教徒眼里,宗教徒持戒(如戒色、戒酒等等)是痛苦的,那是因为宗教徒持戒这些行为不是人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而是节制自己。马克思还指出,如果人使这些机能脱离其它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时,人就与其它动物一样。不管是宗教还是科学,我们都应该超越人的这些动物机能,所以修行之于宗教、钻研至于科学,都是艰难且伟大的。  相似文献   
9.
关涛 《学习与探索》2002,42(2):7-11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 ,马克思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根据事实上就是他在前面所做的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而这样做之所以可能的更为深刻的前提是私有财产同黑格尔哲学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对私有财产所做的批判 ,不仅使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局限性得以暴露 ,从而使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得以完成 ;并且为哲学革命的发生 ,即感性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全部根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异化既不是精神异化,也不是宗教异化,而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异化劳动表现为四重规定性;异化劳动起源于自发分工,是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相反;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正确的解释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