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47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26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228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政府、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债转股问题,基于债务协商谈判思想,建立部分债务股权互换模型,计算公司证券价格,探讨了债转股对公司价值、破产概率、破产损失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影响,给出了银行等债权人愿意债转股的充分条件。结果表明:在事先破产清算协议贷款下,事后全部债转股总能提高公司股权价值,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债券价值。只有其协商谈判能力满足一定条件,公司债权人才愿意事后选择债转股,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次,在公司股东协商谈判能力的一定范围内,部分债转股能提高公司价值,其最优转股债息比例随着公司资产风险的增大而增加。再次,债转股能降低公司破产风险和破产损失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债券风险溢价。最后,随着股东谈判能力增强,最优协商转股债务比例、杠杆率都减少,而债券风险溢价增大。本文所得结果对我国政府、企业和银行如何实施债转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4—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使用系统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关系.在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方式,在增加政府融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显著推动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金融发展水平,继而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约束.但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约束影子银行规模,原因在于,政府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动力,若不能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则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目前经济活动中签订合同出现的种种陷阱及防范措施 ,目的在于增加经济合同签订中的法律意识 ,维护经济合同的平等互利、自愿协商、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工商企业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他们提出了众多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但由于计算复杂,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少。实际上,在供应链业务流程中,供应合同是最关键的法律文件,合同信息分析能很好地减少不确定性,降低风险。因此,供应商和购货商选择模型应包括以下参数:单位供应价格、定货周期、最小定货提前期、每个周期最小定货量、临时配送补偿系数、定货量小于最小定货量补偿系数。  相似文献   
6.
我国《合同法》应将损害赔偿规定为违约救济的首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违约案件 ,法院在选择对受害人的救济方式时 ,应首先考虑损害赔偿 ,还是实际履行 ?西方国家多优先适用损害赔偿 ,因为市场主体的交易目的是赢利 ,而损害赔偿能以最快速度填补受害方的利益 ,且无需违约方配合 ,便于法院执行。但我国现行《合同法》却置实际履行于首位 ,损害赔偿于末位 ,这不符合事理、法理和国际惯例 ,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7.
探讨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的渊源和特征 ,比较研究两种制度的法律内涵 ,指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相互独立 ,不可替代 ,各有优劣。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确立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 ,是在借鉴吸收国外立法经验基础上的历史性突破 ,标志着我国合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浅谈校办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校校办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现状的分析和认识,提出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方法和审计途径,建立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协调处理校办企业领导人员离任后遗留问题,切实加强审计业务研究,促进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日后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经借鉴了当今发达国家先进的合同法立法经验和国际惯例,但与其它国家和有关国际公约的立法相比较,若干条文和规定仍然是粗线条的。文章以《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为例与我国合同法对比,探讨了我国合同立法在合同的成立、合同效力问题、精神损害赔偿、“意外条款”的效力、合同的解释等方面的一些缺陷,以期对我国合同法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是由于某种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既符合违约责任构成要件又符合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从而在法律上导致多种民事责任并存和冲突所产生的现象。因此 ,采取责任聚合与自由选择诉因的措施来解决责任竟合 ,以期充分保护受害方权利 ,消灭责任重叠可能导致的不公平 ,合并不重叠部分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