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5篇
民族学   2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1,2(6):12-24,9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耿马、双江及沧源等佤族、拉祜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相继得到恢复,信教群众及教会场所大幅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佤族地区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逐步健全,倡导爱国爱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注重培养、培训教牧人员;三是根据需要,扩大培训内容和对象范围;四是注意发展经济,解决自养。当前佤区基督教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沧源教牧人员中,群众自发认可的多,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缺乏系统的训练;二是耿马基督教福荣教会与耿马镇教会关系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22.
在20世纪中后期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民主改革中,对于藏传佛教中不合理的剥削制度,从"暂时不动"到"四反运动",实施了全面改造,保护了宗教信仰.这是藏区民主改革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3.
贵州曾是旧中国鸦片的主要产地 ,鸦片给各族民众带来的严重危害 ,罄竹难书。清末民初 ,贵州各级政府开展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仅用数年时间 ,基本上消除鸦片的危害。研究这段史实 ,无疑对当今的禁毒斗争有着积极的借鉴。本文依据大量的史料 ,以影响禁烟的部分因素着手 ,揭示实施禁烟的艰难程度。在此基础上 ,分析贵州开展禁烟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措施 ,表现其曲折的过程及其后果。更为重要的是 ,从中总结当年贵州禁烟能够取得暂时成功的主要原因 :1、发展经济 ,实施作物替代 ,禁烟有了经济基础 ;2、正面宣传 ,舆论导向 ,启发觉悟 ,敦促民众接受禁烟 ;3、采取快捷的戒烟方式 ,消除瘾民思想顾虑 ,促使接受 ,实现禁吸 ;4、中英会勘禁烟 ,施加压力 ,使各级官吏高度重视 ,有所行动 ,落实禁烟要求。  相似文献   
24.
四川曾是清季中国鸦片产销的大省,其产量约占全国的1/3,然而, 清末民初,禁烟运动在四川开展得较彻底,实现了成功的转型与替代。分析其中的原因,无疑对当今严峻的禁毒斗争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依据著名的巴县档案等史料,从民初中央与地方厉行禁烟之原因着手,概述川省“以法治烟”的特点所在,剖析诸如抽象与概括、双管齐下,注重报表检查,以及加强戒烟院所建设等禁烟方式,反映禁烟运动的某些积极成效,总结禁烟运动取得成功的部分经验。文章以“继往不开来”为结束语,与标题相呼应,突出“不开来”的原意,以及被颠倒的事实  相似文献   
25.
清代的四川 ,既有一批信仰纯正、积极传教的教徒和传教士 ,也有少数藉教为名、为所欲为、引导传教活动走向畸形的别有用心者 ,艾嘉略、范若瑟便是其中的典型。通过对他们所作所为的分析 ,探讨清季民教矛盾的部分成因。另外 ,清代的四川教区曾经包括贵州、云南等省 ,通过对贵州个别教徒传教活动及被惩罚情况的介绍 ,充实清代四川传教史的内容 ,引出嘉庆皇帝对天主教认识的转变 ,揭示出嘉庆年间清政府严厉禁教的症结所在。咸同年间 ,当天主教弛禁之后 ,民教间的矛盾反却尖锐激化 ,教案频频发生。教内外一些有识之士有鉴于此 ,草拟《民教相安章程》,约束双方行为 ,消除对峙 ,求得融合。然因法使馆和其他省区天主教会的反对 ,四川《民教相安章程》成为废纸 ,民教的矛盾重新尖锐。一啄一报 ,罗元义枉杀之举 ,便是四川官府的报复行为。另外 ,中华书院交涉的史料 ,弥为珍贵 ,故附骥于此  相似文献   
26.
1888年(光绪十四年),藏族民众在隆吐山抗击英侵略军的战斗是西藏地方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产生出严重的后果和深远的影响。由于清政府力图以和平方式解决此次冲突,压抑了藏族僧民以武力抗争的激烈情绪;冲突后订立的《藏印条约》、《藏印续约》程度不同地损害了藏区民众的原有利益,导致西藏地方不情愿地对外开放,影响甚至伤害到西藏地方政府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另外,《藏印条约》及《藏印续约》的若干条文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施,英殖民者据此认为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缺乏足够的统治力量,欲图撇开清朝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直接交道,趁机制造和挑拨对立情绪,分裂中国西藏。本文有鉴于此,依据相关的史料,分析清政府为什么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次冲突,以及是谁玩弄手脚,致使《藏印条约》、《藏印续约》部分内容有损于西藏地方的利益,导致清政府力谋通过和谈解决争端努力的失败。在此基础上,认识清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和英印殖民当局在西藏开放问题上的矛盾与斗争,以及派生的部分后果  相似文献   
27.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4,5(4):24-40,112-113
木里藏区的社会演变及民主改革是20世纪中叶川滇藏区民主改革的典型事例。旧木里社会虽系政教合一,但政主教从,土司掌握大权,八尔家居于特殊地位。解放后,木里地区废除了33种负担,调整了债务,耕地实行谁种谁收谁负担,变相实行农民所有权。木里社会之所以能有这些变革,除社会制度改变外,关键在于人民政府实行"赎买"政策,安置中上层人士,给予薪金或粮食补助;"包"了众喇嘛的生活费用,资助寺庙的活动费用,为尔后开展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木里开展的民主改革只是事实上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解决寺庙及喇嘛的土地及枪支问题,调剂富农出租的土地,解放奴隶等。但是即使具备实行"温和"改革的社会条件,改革仍遭致个别中下层人士的反对,出现叛乱。这说明藏区改革是彻底改变旧制度的行动,局部的反对难以避免,要坚持及维护改革,只能平息叛乱。  相似文献   
28.
密悟(志清)法师是20世纪上半期在西藏获得"拉然巴格西"的两名汉僧之一,曾为西藏地区解放、中共的统战工作等做出了积极贡献,邓小平称赞他是"反帝欲汉藏两族和睦而爱国佛教者"。1950年2月,密悟法师专程到重庆向西南局领导介绍西藏情况并建议筹藏事项,为中共对藏工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接着,密悟法师身体力行,作解放军进藏的先行,争取进藏,宣传中共政策,影响民族及宗教上层,接受中共的主张,促进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后,密悟留在西藏继续为中共开展工作,规劝部分上层正视形势,认同祖国;充当中介,帮助解放军购粮租房,解决困难,扎根巩固;创办江阳医院,传播针灸术,救死扶伤,协助中共开展对僧人的统战工作;组织人员,翻译藏汉佛教经典,促进交流,作用积极,体现了密悟法师反帝爱国、促进民族团结的意愿。  相似文献   
29.
关于清代川黔等地天主教童贞女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守贞是天主教的重要宗教修行之一。然而 ,清代贞女在家修行及传教修行 ,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行方式 ,其中以四川、贵州等地最具典型。本文依据珍稀的资料 ,以“我者”的角度 ,论述贞女在家修行的由来、内容及特点 ;分析修行方式的变化与缘由 ,以及对于传教活动产生的部分后果 ;进而从当时教外人的视角认识贞女的修行行为 ,揭示清末四川等地社会持续爆发教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1912年民国政府筹治西藏措施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年民国肇建,便积极地接替清朝对西藏的统治,由于诸种因素的限制,其筹藏措施有得有失。分析其由来演变,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力谋分裂西藏、肢解中国的阴谋和深化民国西藏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