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15,6(1):1-8,94-96
In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meth-odology is very important,especially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work which we discuss in this article—it has become the modern anthropologists’ skill. Re-garding the meth...  相似文献   
32.
在有关中国法律纠纷解决的研究中 ,一个日益突显的争论是在历史学家黄宗智和法律史学家梁治平之间展开的。黄宗智 (Huang ,l993;1 994)和梁治平 ( 1 996a :l996b)都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这样的分析框架人手 ,对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黄宗智的研究认为 ,在国家法典与民间的非正式调解的习惯法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 ,他把这个状态称之为第三领域 (thethirdrealm)。通过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法律档案的研究 ,黄宗智认为 ,在一起纠纷尚没有诉诸法庭解决时 ,社区的纠纷调解人以及亲属就会出来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33.
习惯法的研究是在一种对他者的界定和观照下产生的.族群互动的常态是族群之间的相互往来与沟通,并要求以族群的多样性存在为前提.现代性概念下的社会变革使地方性生活的封闭性趋向于一种自我的瓦解.法律多元的概念所依据的解决纠纷的规则是地方性的习俗和惯例.今天中国的法律人类学需要为法律寻找到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34.
35.
文章以浙中地区一个农村的田野调查,考察当代宗族成员身份的演变。研究选取村中宗族内部较为典型的两户人家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其家庭生活史、户主个人成长史、称谓差异、住宅差异、人际关系差异等方面的比较,讨论宗族内部成员身份地位演变的产生原因。作者调查后认为:在宗族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问题,经济地位的差距、经济利益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宗族内部的不稳定,改变了宗族内部成员原有的身份和地位,部分成员通过优势的经济资源获取更优势的社会资源,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宗族组织的发展类型,也更趋向于动态化、立体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36.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在"三农"问题意识的引领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现象中国乡村研究积累了大量一手的资料,凭借这些通过实地田野研究而搜集上来的直观经验信息,一些研究者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地攀升,认为借助这些调查,我们完全可以抛开既有的与西方学术成理论对话的研究架势,单单凭借着他们自己给自己贴上的一份标签,即"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  相似文献   
37.
一、概述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由此可见项目的成本管理成了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在工程建设自招投标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38.
学界普遍认为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受英国功能论人类学影响至深,但是却鲜有研究关注到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实际上,在引进此派学说时,该系师生也并非立即认可与接受,而是经历了一个态度和实际行为上的动态转变过程。他们富有新意地将原本在西方看来相互对立的文化功能论与文化传播论予以糅合,并明确指出英国功能论人类学的几种偏颇与不足。这些努力反映了该系师生探究与理解中国社会的主体性意识和对西方学术理论和方法的反思批判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界也不乏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9.
比照社会转型,一种对文化形态转变的理解和思考应运而生.新媒体的普及使原有文化秩序中时空意义发生了转变.网络空间的文化重组,带来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重构.在文化自觉观念引导下的中国意识的构建,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动力基础.文化转型首先是人对自然界态度的转变,即从对自然无所畏惧的探索和利用,转变到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思考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文化转型必然要在人心或心态上去做文章.  相似文献   
40.
中国羌族自古就有着通过"上山"而逃避国家控制的传统,然而时至今日,广大羌族民众已经开始主动选择"下山"融入到国家文明体系当中。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分析指出,"羌族下山"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层的动力来源,即在特定身份认同模式支撑下所做出的某种生存策略选择;与此同时,"下山"之后的羌族社会文化正在新的生存状态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自我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