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61.
62.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基层乡村的一系列制度(保甲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中,呈现出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建构秩序的共存和调适的情形。本文从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阐述:社会秩序在历史中的嬗变;社会转型期两种社会秩序(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过渡与并置的局面;以及试图描述文化转型进程中乡土新秩序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图景。最后提出人类学家应对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应该具有的态度,即理解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需要重视文化的“粘合剂”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礼俗社会的人情因素。理解乡村社会问题应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63.
64.
超越本土化:反思中国本土文化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针对近代以来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部分社会科学学者所提出的本土化研究取向所做的回顾与反思。倡导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学者 ,怀着对西方社会科学理路的质疑 ,对自身的学术实践感到的忧郁和苦闷 ,极力主张从本土的社会文化脉络里寻求对本土社会及本土人的理解 (林南 ,1 986 ;杨中芳 ,1 987,1 991 ;杨国枢 ,1 993;1 997;周晓虹 ,1 994;杨中芳和彭泗清 ,1 999;赵旭东 ,2 0 0 0 )。这种思考范式的转换所带来的一个无法解决的理论问题就是 ,如何操作性地来界定本土人或者说中国人的特质 ?实际上 ,由“族性”引申出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65.
<正>在中国的西南,一条大江,从川西北的雪域高原出发,一路奔腾向南,流淌过川西北生态屏障的湿地、果林,流淌过成都平原,流淌过人杰地灵的三苏故里眉山和嘉州乐山,再穿过川南深浅不一的河谷,最后在宜宾汇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这条大江,就是岷江。  相似文献   
66.
曹阳  赵旭东 《河北学刊》2024,(3):177-185
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逐步加速的背景下,当前中国乡村社会出现重大变局,乡村文化同时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要义。冀中平原师素村的个案展示了一个对所持文化传统有强烈觉知意识的村落共同体,积极进行文化传承及转型以凝聚共同力量谋求自身发展的实践历程。通过分析发现,村落共同体实践乡村文化传承与转型的内在影响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村落共同体的文化自觉是践行乡村文化传承与转型的前提;乡村文化是否契合村落共同体的生存发展需求,是乡村文化传承与转型的关键;乡村精英引领下的村落共同体是乡村文化传承与转型实践的主体。基于此,充分发挥村落共同体在乡村传承与转型中的主体性作用是促进乡村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67.
68.
学术界对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费孝通的学士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这些研究几乎都参与构建了费孝通是一位功能论者与社区研究者的标准认识,但这篇论文却是一个不同于上述标准认识的特例,它研究文化分布,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费孝通.因此,围绕费孝通在论文中所形成的亲迎"三区论",笔者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得以形成的多元背景和影响因素,解释了这一不同于传统功能论的研究特例如何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现代社会往往给人一种紧迫感,逼着人勇往直前,以征服的姿态去对待一切。但就像机器会磨损一样,人的生命质量也会透支。我一贯不赞成“超越自我”的说法,自我不可能被超越,而应该顺适自我,知道自己的极限在何处。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懒人非常成功》。其实,做个懒人挺好。所谓懒人不是教你去消极去偷懒,而是要让自己知道应该如何及时休息,享受生活。心理学界的老前辈夏征宜,90多岁了身体还很康健,他有六字长寿秘方:“少干就是多干。”  相似文献   
70.
人类学需要一种相互性的理解,既要理解他者也要理解自身。费孝通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他扎根于自己文化的土地上,在理解自我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转换角度看他者的存在,经过一生的写作和思考,到其晚年才有文化自觉观念的提出。研究费孝通的思想也便是研究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转型与发展。在寻求“从实求知”地认识中国的途径之余,费孝通思想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以超越自我,特别是在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超越,这成为费孝通晚年思想的精华。理解费孝通思想的途径或许有多种,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是一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