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5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责任,也是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明确高等教育在"大城市带大农村"中优先发展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优化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782.
783.
基于2011-2020年除港澳台的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与绿色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影响和区域差异。进一步,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门限变量,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推动精神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而与物质共同富裕水平存在倒“U”形关系;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的交互可对共同富裕产生更强促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精准滴灌数字普惠金融、深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构筑数字绿色金融协同新业态,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84.
785.
本文将市场分割引入企业生产决策过程,构建模型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我国省际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分割显著地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在采用修正的市场分割指标、考虑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延续性,以及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市场分割对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面影响比混合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要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小。市场分割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和抑制研发创新这两个渠道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高贸易开放程度和降低贸易不确定性,有助于减小市场分割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向作用。未来应通过消除市场分割,形成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从而突破我国在全球低端链上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786.
787.
788.
王开队 《江汉论坛》2023,(3):116-120
<正>一、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地域化自两汉之际传入,佛教至今在中国已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就人类文明的交往交融来看,这一现象无疑堪称奇迹。当然,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内容,也为历代以至当下学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而佛教之所以能在传统中国维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依然有相当影响,学界一般认为这与其较好的完成了自身的“中国化”有关。早在民国时期,陈寅恪先生就曾明确指出:“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  相似文献   
789.
<正>过去25年的大流行病历史警示我们,大流行病必然会到来。过去25年里,人类感染过七种新的呼吸道病原体,这七种病原体都是病毒,三种是冠状病毒,四种是甲型流感病毒,其中有三种已经成为全球大流行病:SARS、H1N1-2009和COVID-19。七种病毒出现的平均间隔为5年。这三种大流行病的间隔为6—10年,平均8年左右,而其余四种病毒性疾病好在并没有发展成大流行病。历史警示人们,每5年将遭遇一种新的病毒,而大流行病预计每10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