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乾隆一朝,蒋心余(蒋士铨之字)诗名甚隆,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但从通行旧刊《忠雅堂诗集》来看,蒋之于袁、赵,不仅诗篇较少,议论风调亦不相类,故今人多认为“三克旗鼓各相当”之说未允。本文以《蒋清容先生手书诗稿》为依据,考察蒋心余情感世界的丰富内涵与组唐纬宋,融汇前人,自成一家的奇伟壮丽的创作特色,展现其“性灵诗人”的风貌,对心余创作在乾隆诗坛的影响和地位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2.
晚唐诗人许浑卒年应如何考订——与吴在庆、高玮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可信史料证明,晚唐诗人许浑于唐大中八年尚在郢州刺史任上,并未"去世";顾陶<唐诗类选后序>作于大中十二年以后有充分的信史支持;欧阳修主编<新唐书>中关于刘皋被错杀于"大中十二年三月"的记载无可怀疑;由以上证据链证明,晚唐虽可能有两位许浑,但诗人许浑的卒年应确定在咸通年间为宜.  相似文献   
43.
唐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 ,借助于书面媒介和口传媒介实现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媒介和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生成模式 ,使唐诗的创作环境呈现出开放的局面。其双向互动性促进了唐诗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而传播对人文生态的改变 ,促成了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 ,使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了参与创作的可能。在市民文化勃兴的背景中 ,这种传播媒介和范式也不可避免地引导出诗歌创作的通俗化走向  相似文献   
44.
许浑,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入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涛中,送别诗计8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许浑送别诗总的来看确有“感动激发人意”的艺术效果,这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理解许浑送别诗的创作及其特色,有必要先对唐代送别诗创作繁兴的背景加以阐发。  相似文献   
45.
八股文是近世对中国士人生存状态和民族人文生态影响最大的一种文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八股文在扮演了500多年第一入世文体的角色后,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既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也有自身文体的繁琐、苛刻、僵化、禁锢智慧等严重弊端。因此,八股文的消亡既是时代的必然否定,也是文体的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46.
陆继辂系清代"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古文无论是叙议交融的序文,还是纳深情于和雅的传记,或伤悼友朋逝迈的墓志铭,都能体现出绸缪婉挚、感慨多情的风格特征.他的一系列佳作,足可与"阳湖派"名家恽敬、张惠言、李兆洛诸人作品相媲美.其古文婉挚多情风格的形成,与平生遭际所形成的伤感多情的性格有关,也与其抉摘幽隐、发抒性情的文学理念有关.在"阳湖派"中,陆继辂是一个标格独特的作家,清代文学史上,其人其文都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7.
上官婉儿两朝专美的身世经历是一个传奇,而她独树一帜的宫廷诗歌创作,以及她在宫廷酬唱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武后、上官婉儿等女性在政治及文学上专权的局面,激活了初唐中后期诗坛,也创造了一个女权文学的神话.在上官婉儿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上走向了成熟,在内容、意境、风骨方面为盛唐诗的创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48.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虞山派、娄东派、云间派这三个极具影响的诗歌流派。在政治上他们以党社为基础,紧密联系,声气相通,而于抗清复明尤其相互心契,彼此呼应,去末节而存民族大义。在诗学观念上,则相互对峙,各行其是,呈现出诗学发展的多元取向。这使得江南诗歌创作能够承接众流,融会生新,达到了明清诗史难以企及的高度。而这幅复杂斑斓的江南文学版图上的“诗学图景”,也具有了诗歌史和地域文学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生卒年不详,清人况周颐在《证璧集》中考证其为北宋元祜至南宋绍兴之际人,大致可以依据。她一生创作丰富,尽管她的父亲在她死时“以佛法并其生平著作荼毗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但仍有330余首诗和30余首词得以流传,大大超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这些作品,写出了爱和恨交织的真实人生,表现出一个古代罕见的女性形象,曾引起过自宋以来许多学者的注意。但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位具有独特个性和突出成  相似文献   
50.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许浑传》于传主出入御史台经历唯载大中年间一次,而根据笔者考证,许浑尝三入御史台。第一次为会昌二年,有清刊《润州许氏宗谱》卷一载会昌二年武宗“亲降监察御史许浑敕文一道”可证,敕文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