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胡启勇 《兰州学刊》2006,(12):31-33
“智”是先秦时期歧义最多的道德范畴之一。本文拟从内涵、来源、“智”与“知”、“知”与“仁”等几个方面,对先秦儒家的“智”德思想作简要勾勒,以期对深入理解“智”道德范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以民族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民族高校构建教研室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并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例,构建民族高校教研室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本文从理解"忠恕之道"的伦理内涵入手,剖析其内在机制,揭示其基本伦理精神,并进一步探讨"忠恕之道"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整合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界定文化整合的内涵 ,分析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 ,探讨文化整合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理性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而密尔是近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两人都对幸福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亚里士多德与密尔的幸福观存在异同,这反映了西方在幸福问题上的一致性立场以及时代变迁所带来的主题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法的内涵、性质及其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法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法的理论源头与文化基因.在理论内涵上,先秦儒家法是"礼"与"刑"的统一体;在性质定位上,先秦儒家法是一种"伦理法";在伦理价值上,宗法伦理是先秦儒家法的伦理精神.深入理解先秦儒家法思想的理论内涵、性质定位及其所蕴含的法伦理精神,无疑是我们把握秦汉以后儒家法思想和法律制度体系的关键,同时也是构建现代法律伦理学体系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儒家看来,只有先王与君主才拥有立法权.在理想层面上体现为"先王以明罚敕法",在现实层面上体现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在矫正层面上体现为"暴君放伐".先秦儒家认为,只有先王与君主所创制的礼法才是良法,而暴君所创制的礼法则是恶法.因此,从法律伦理角度看,所谓"圣王立法"、"法自君出"和"暴君放伐"思想,不仅彰显了先秦儒家立法主体的伦理品格,而且包含有"恶法非法"的良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